导读:本文包含了头痛宁鼻腔喷雾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头痛宁鼻腔喷雾剂,鼻腔给药,药动学,脑靶向
头痛宁鼻腔喷雾剂论文文献综述
王建平,郭佳宇,汪铜芳,王建春,陈晓峰[1](2017)在《头痛宁鼻腔喷雾剂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脑靶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头痛宁鼻腔喷雾剂经鼻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脑靶向情况。方法:84只SD大鼠分为鼻腔给药组和静脉给药组,每组42只,给药剂量均为1.2 mL/kg。分别于给药后5、10、15、30、60、90、120 min于腹主动脉取血5 mL,并取脑组织(每个时间点6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和脑组织中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浓度,采用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及脑靶向性指数。结果:鼻腔给药组大鼠血浆中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c_(max)分别为(0.202 4±0.015 8)、(0.373 8±0.085 7)μg/mL,t_(max)均为(10.000 0±0.000 0)min,AUC_(0-∞)分别为(16.542 9±2.110 3)、(27.452 7±5.572 1)μg·h/mL;脑组织中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c_(max)分别为(0.180 2±0.038 4)、(0.320 4±0.027 7)μg/g,t_(max)均为(10.000 0±0.000 0)min,AUC_(0-∞)分别为(17.105 3±2.432 9)、(24.541 6±3.753 4)μg·h/g。静脉给药组大鼠血浆中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c_(max)分别为(0.300 2±0.016 1)、(0.526 7±0.044 1)μg/mL,t_(max)均为(10.000 0±0.000 0)min,AUC_(0-∞)分别为(28.010 5±4.112 8)、(60.294 1±11.290 2)μg·h/mL;脑组织中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c_(max)分别为(0.149 8±0.031 5)、(0.199 8±0.040 1)μg/g,t_(max)均为(15.000 0±0.000 0)min,AUC_(0-∞)分别为(22.643 4±2.883 1)、(36.721 8±14.885 6)μg·h/g。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脑靶向性指数分别为2.387 0、2.176 1。结论:头痛宁鼻腔喷雾剂鼻腔给药后一部分药物可经鼻腔吸收直接转运至脑,制成鼻腔喷雾剂科学合理。(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7年34期)
王建平,潘金火[2](2010)在《头痛宁鼻腔喷雾剂的质量标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建立头痛宁鼻腔喷雾剂的质量标准。方法色谱柱为Lichrospher-C18(4.6mm×200mm,5μm),以甲醇~1%冰醋酸溶液(25:7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20nm,对3批样品中的阿魏酸进行了含量测定。与此同时,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样品中的主要药味川芎、白芷、防风进行了定性鉴别研究。结果 3批样品中,阿魏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508、0.1516、0.1521mg/ml。通过研究,建立了川芎、白芷、防风3味药的薄层定性鉴别方法。结论根据含量测定结果,暂定本品每1ml含川芎以阿魏酸(C10H10O4)计,应不少于0.12mg(取3批平均含量的80%为其下限)。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定性鉴别方法简单易行,科学客观,专属性强。(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期刊2010年23期)
赵琰玲[3](2007)在《头痛宁鼻腔喷雾剂的药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头痛宁鼻腔喷雾剂是临床使用多年的中药复方制剂,用于治疗偏头痛、感冒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等。我们按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要求,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及稳定性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献研究: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全面阐述了本方的来源、研究概况及立题目的和意义,同时,对鼻腔给药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归纳与总结。2.工艺研究:对处方药材的挥发油提取工艺、水煎煮工艺及醇沉工艺进行正交优选,得出挥发油提取最佳工艺:将药材(川芎和防风)粉碎过8目筛(其余直接用饮片),加10倍量的水,浸泡1小时,煎煮5小时;水煎煮提取最佳工艺:加10倍量的水,提取2次,时间为1.5小时。醇沉的最佳工艺:药液浓缩至1:1,冷却至室温,加乙醇使含醇量达80%,静置8小时,抽滤。又以鼻腔喷雾剂的澄明度,稳定性,pH值,挥发油分散的均匀性及实际生产中的可操作性等为指标,通过平行试验和正交试验,优选了主要辅料的品种、配比及用量,通过优选,最后确定的成型工艺为:用优选工艺提取净化后的药液加入蒸馏水至1:2(1mL药液含0.5g生药),2~5℃冷藏12小时,抽滤,滤液中加入挥发油、规定量的聚山梨酯80、亚硫酸氢钠、山梨酸钾等,加水制成规定量,搅拌均匀,用5%的氢氧化钠调pH值至6.0,分装,即得。3.质量控制方法研究:以鼻腔喷雾剂的pH值,喷射试验、装量及实际生产中的可操作性等为指标,建立了制剂通则检查项目。以阿魏酸对照品、白芷对照药材、防风对照药材以及薄荷对照药材为指标,分别建立了成品中川芎、白芷、防风以及薄荷四味药材的薄层定性鉴别方法。对制剂中的乌头碱进行了限量检查,分别以制剂中的乌头类总生物碱为指标,通过酸性染料比色法;以阿魏酸为指标,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建立了这两个指标含量测定方法,根据叁批中试产品的测定结果,暂定本品每瓶含乌头类总生物碱不得低于0.9912mg,每瓶含阿魏酸不得低于60.6074μg。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起草了头痛宁鼻腔喷雾剂的质量标准草案及质量标准草案起草说明书。4.稳定性研究:头痛宁鼻腔喷雾剂属于鼻用制剂,根据其理化性质和使用目的,参考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Ⅸ鼻用制剂项下相关的要求,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IR鼻用制剂项下鼻腔喷雾剂相关的要求,及《中药新药质量稳定性研究的技术要求》,按质量标准草案上制定的方法,对叁批中试产品进行了初步稳定性考察,经过叁个月的考察试验,证明各项指标均在合格范围内,说明头痛宁鼻腔喷雾剂在此包装条件下基本上是稳定的。(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07-06-01)
头痛宁鼻腔喷雾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建立头痛宁鼻腔喷雾剂的质量标准。方法色谱柱为Lichrospher-C18(4.6mm×200mm,5μm),以甲醇~1%冰醋酸溶液(25:7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20nm,对3批样品中的阿魏酸进行了含量测定。与此同时,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样品中的主要药味川芎、白芷、防风进行了定性鉴别研究。结果 3批样品中,阿魏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508、0.1516、0.1521mg/ml。通过研究,建立了川芎、白芷、防风3味药的薄层定性鉴别方法。结论根据含量测定结果,暂定本品每1ml含川芎以阿魏酸(C10H10O4)计,应不少于0.12mg(取3批平均含量的80%为其下限)。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定性鉴别方法简单易行,科学客观,专属性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头痛宁鼻腔喷雾剂论文参考文献
[1].王建平,郭佳宇,汪铜芳,王建春,陈晓峰.头痛宁鼻腔喷雾剂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脑靶向研究[J].中国药房.2017
[2].王建平,潘金火.头痛宁鼻腔喷雾剂的质量标准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
[3].赵琰玲.头痛宁鼻腔喷雾剂的药学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