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析火力发电厂生产节水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包宇航[1](2021)在《某燃煤电厂水网络优化及末端废水回用工艺可行性研究》文中认为在我国长期处于水资源短缺及燃煤发电为主体能源结构的背景下,加之正式实施排污许可制度后,电厂的外排废水及废水处理工作受到了严格监管。随着大批电厂开展节水改造,经过分类收集、梯级利用及浓缩后产生的末端废水难以回用。本文以某燃煤电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该燃煤电厂各用水系统的特点,对全厂用水网络进行优化设计,对末端废水进行回用处理,从而实现电厂废水零排放。通过对电厂全厂用水网络调研,在水平衡试验基础上,制订全厂整体用水的改进措施,初步降低了取水量和废水排放量,并得到改进后的水平衡图。对电厂进行水网络深度优化,选用水夹点-数学规划法作为节水减排优化方法,得出考虑设置零排放工艺情况下的用水网络图,全厂取水量由235 m3/h降低至157 m3/h,废水排放量由40 m3/h降为0。为解决由于电厂水质、水量不稳定造成优化过程计算繁琐等问题,以Python为主体,编写计算目标电厂用水数据的算法程序,得到最小取水量及对应的质量负荷等数据,与手工计算相符。以目标电厂末端废水为研究对象,根据深度节水得出的末端废水水质和水量为依据,从主流末端废水处理流程的三个阶段:末端废水预处理单元、浓缩减量段及固化单元,分别选择并设计方案进行比选。废水预处理单元通过从工艺流程、主要处理单元设计、投资运行费用等方面对比,推荐采用运行成本更低的氢氧化钙-硫酸钠-碳酸钠软化工艺,投加药剂成本为20.15元/m3。末端废水浓缩减量及固化段方案选择分别从系统总投资、总运行费用及综合经济指标进行比较,低温烟气蒸发浓缩减量+旁路烟道蒸发干燥工艺为推荐方案,方案总投资为6300万元,总运行费用为84.63元/m3,同时省去预处理工艺,结晶盐被转移到粉煤灰中,具有技术经济优势。目标电厂推荐采用低温烟气蒸发浓缩减量+旁路烟道蒸发干燥工艺为末端废水处理方案,经过浓缩蒸发,产水回用,达到了零排放的目的。本文通过对目标电厂的数据分析和研究,从理论上论证了电厂水网络优化及末端废水回用工艺方案的可行性,并根据论证结果提出节水建议和末端废水处理工艺选择方案,也对其他电厂节水减排工作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吉朝阳[2](2020)在《基于低温省煤器的锅炉余热回收节能改造方法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大型燃煤锅炉实际运行中,由于受热面积灰、结渣,燃用煤种成分变化(如水分、灰分增加),运行人员操作不当等各种原因,导致锅炉排烟温度高于设计值10-20℃,锅炉排烟余热损失在燃煤机组热损失占比达75%以上。对锅炉烟气余热进行回收利用不仅可以提高机组的热经济性,而且还可以降低煤耗率。全国燃煤锅炉占比大,烟气余热具有巨大的利用空间和节能潜力,故对燃煤锅炉烟气余热节能降耗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将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在详细分析了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的节能潜力分析和节能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某电厂600MW超临界燃煤机组为研究对象,对机组运行特性和运行参数进行深入调研与分析之后,发现机组烟气余热资源有巨大的利用空间,通过对多种烟气余热利用方式的对比,在锅炉尾部烟道加装低温省煤器系统从而利用烟气余热加热凝结水和提高空预器进口风温是烟气余热利用最为高效的应用方式。结合该机组尾部受热面的具体布置,对低温省煤器系统进行全面设计,提高了锅炉尾部受热面的传热效果,为进一步研究燃煤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位于高烟温区的暖风系统烟冷器,与布置在送风机出口至空预器入口段二次风道中的空气加热器及循环泵组成闭式循环,将空预器入口二次风温提高至50℃,凝结水流经低温省煤器后,与低温烟气热交换作用后,将温度提高至104℃。由于在空预器至电除尘器之间的四个水平烟道内烟气余热得到了有效利用,排烟温度由140℃降低到90℃,不仅可以有效降低锅炉的排烟温度,在600MW负荷情况下机组煤耗率同比降低1.71g/kW·h,在降低燃煤电站煤耗率和提高机组经济性上有着显着的作用。
李宗谕[3](2019)在《考虑蒙皮效应钢结构冷却塔静力稳定性及风致响应研究》文中认为冷却塔在火力发电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冷却塔的体型越来越大,结构形式越来越复杂,混凝土材料的缺陷表现的越来越突出,而钢结构冷却塔具有自重轻、施工方便、冷却效率高及结构体系布置灵活的优点,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材料。冷却塔属于高耸结构,风荷载对结构性能影响很大,钢结构冷却塔表面覆盖面板,受力时受蒙皮效应影响,对结构的整体受力性能及稳定性有一定影响,而目前国内外对于钢结构冷却塔的研究均未考虑其蒙皮效应,因此本课题主要考虑钢结构冷却塔蒙皮效应对整体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建立考虑蒙皮面板的结构有限元建模分析方法,开展考虑蒙皮结构冷却塔的静力稳定性分析,并基于整体结构风洞试验,进行结构风振响应及风振系数分析,主要工作如下:(1)考虑蒙皮面板与杆件的不同连接方式,在ANSYS中建立了考虑蒙皮效应的冷却塔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模型中基于三方向刚度等效原则将压型铝板等效成各向异性平板,并进行了有限元验证。通过对比不同模型计算结果的差异,最终确定利用弹簧单元来模拟连接面板与杆件的自攻螺钉连接。为得到自攻螺钉刚度曲线,设计并开展了一系列自攻螺钉抗剪性能试验,得到了不同连接板厚和螺钉直径下的荷载-位移曲线,简化后作为弹簧的刚度曲线输入整体结构计算模型。(2)开展钢结构冷却塔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通过增加外表面粗糙度的方法模拟雷诺数效应,并通过在内表面贴条的方式模拟结构的内部杆件,分别得到了结构内外表面的风压系数分布,并与规范进行了对比。之后对风洞试验得到的风压点进行插值和加密,在有限元软件ANSYS中基于时程分析的方法对结构进行风振响应分析,获得结构各个位置的位移响应时程,计算位移风振系数,得出位移风振系数在迎风面较小,背风面较大,且沿高度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3)进行了考虑蒙皮面板钢结构冷却塔的非线性稳定性分析,考虑高度、网格尺寸、面板厚度及弹簧刚度等参数,对钢结构冷却塔进行非线性稳定性参数分析,总结各参数对结构稳定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典型算例进行细致分析,提取弹簧的受力状态、对节点刚度状态分布以及不同网格结构的破坏模式进行总结,得出不同破坏模式与网格尺寸大小有关,网格尺寸较小时,除了发生喉部凹陷外,风吸区也发生局部失稳,最终引起整体失稳。
田春雨[4](2018)在《大庆油田公司能源管理体系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能源管理体系是对能源监测、能源审计、节能评估、能效对标等一系列能源管理手段有机的结合,可以整合现有的能源管理手段使之与生产紧密结合,这样有利于减少能源消耗,提高企业效益。本文在对大庆油田公司能源管理现状分析,找出能源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能源统计、节能设备管理及能效考核机制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典型问题,在企业能源管理理论的指导下,从制度管理、统计管理、能耗考核、节能规划等方面入手,对大庆油田公司的能源管理工作现状进行剖析,发现大庆油田公司的能源管理工作在信息技术应用、指标考核体系、完成过程控制和奖惩机制建立等方面存在不足。为此,本文按照GB/T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要求》中规定的框架内容对大庆油田公司能源管理体系进行构建,同时依据PDCA的运作模式,按照“领导决策与准备-范围界定-初始能源审计-体系的策划-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体系的运行-管理评审”的步骤运行了构建的大庆油田公司的能源管理体系。
朱明[5](2016)在《火力发电厂绿色建筑技术设计策略研究》文中认为绿色建筑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火力发电厂建筑在绿色设计方面的研究和发展也已起步,但尚未形成完整的系统理论和全面的实践。本文旨在通过对火力发电厂厂区及建筑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绿色建筑设计策略在发电厂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其不足及优势,并找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探索降低工业建筑能耗,实现工业建筑节能的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策略,并通过软件模拟和设计实践对其进行论证,以此指导火力发电厂的绿色设计、建设工作,为工人创造健康、舒适的生产工作空间,促进工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本文首先深入分析整理了国内外火力发电建筑的发展情况,以及绿色建筑技术理论的发展、内涵及其应用策略框架,然后结合与工业建筑设计相关的物理环境要素,探讨适用于火力发电厂这一类型工业建筑的设计策略以及被动式设计方法,包括自然通风组织、天然采光控制、降噪隔振以及被动式太阳能的利用等等。同时根据火力发电厂区的环境特点,包括风环境、光环境等影响要素以及工艺流程,探索提升厂区环境品质的规划布局设计方法。然后,对火力发电厂厂区及建筑特点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结合火电厂工程设计调研案例,分析在火力发电厂区及建筑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策略运用的条件、可能性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在以上理论研究及实践问题总结的基础上,将绿色建筑设计策略和被动式设计手法应用于华能莱芜电厂百万机组扩建工程的厂区和建筑设计的全过程中,利用整体的设计思想,解决厂区及建筑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项目,采用计算机进行物理环境参数模拟和测试,然后进行数据对比分析,研究其节能效益,完善绿色技术的运用方式,使建筑环境与空间经过调整设计后达到预期的绿色技术实践目标,为绿色电厂设计提供参考。
马文君[6](2015)在《中电投准东五彩湾电厂(2×660MW)项目可行性研究》文中认为开发建设准东五彩湾电厂(2×660MW)项目,不仅符合地方对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样也符合国家对于能源安全方面战略的需要,同时还符合国家对于工业以及产业的相关政策以及发展的相关规划。该项目选用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超节水的节能环保型机组,紧密结合周边煤炭资源,努力打造投入成本低、运行的效率较高、达到效益高收的坑口电厂。项目投产运营后,能够保证地方电力需求,带动地方经济以及社会得到长足的发展。本篇论文首先简要的介绍了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背景和项目建设的意义,阐述了项目建设的意义;其次,通过可行性研究的理论依据说明研究项目的充分性。第三章对项目的电力市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供电力系统现状、负荷预测以及电力电量平衡等方面。第四章阐述了项目的技术方案选取,介绍了项目建设条件、工程方案以及环保和节能方面的情况。第五章是项目的财务分析,包括工程建设投资估算,资金来源以及融资方案,最后以宏观的角度对项目投资的基础数据加以评价。通过分析表明,该项目经济及社会效益良好,能够达到预期,发展前景较大,能够顺利实施。
杨志行,刘子烈,富学斌,许志铭,孙清民[7](2013)在《火电厂用水测试及节水管理》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电力市场化经营的逐步深入,对电力生产的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水务管理并开展综合治理,逐渐达到合理地发电、生产用水,成为节能降耗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火电厂是耗水大户,随着水资源的日渐匮乏及环保法律的日趋严格,合理利用水资源,已成为火电厂面临的紧迫任务,为此需开展进行全厂水平衡测试工作。针对某火电厂用水情况进行水平衡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火电厂用水情况进行分析,查清实际用水状况,找出节水潜力,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建议,使火电厂的用水达到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为火电厂节水工作提供参考。
姚振[8](2012)在《火力发电企业生产运营模式优化研究 ——以某火力发电企业为例》文中提出在电力市场日益发展和日趋完善的今天,火力发电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从降低成本、提高能源效率,实现商业化营运、获取利润最大化进行研究。那么在火力发电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运作流程中,发电燃料成本或者发电变动成本与发电管理成本的降低,无疑是企业获得高额利润的重要因素生产运营模式优化研究就是运用现代先进的技术经济学和生产运作管理理论,从火力发电企业现有的运营模式入手,采用文献索引、数量统计、因果分析、图表分析、实例研究等手段,分别对火力发电企业的管理思路、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和探讨。通过对火力发电企业运营管理体制、运营安全管理、节能管理、环保管理、优化技术管理以及运营业务精细化管理的研究,找到了降低发电燃料成本、提高机组热效率、提高机组经济性、提高管理效率效能的有效途径,为火力发电企业机组的安全经济长周期稳定运行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生产运营模式优化研究是一个重大的科学举措。从组织结构设计上考虑,运行业务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好模式,也是火力发电厂一个好的商业决策。火力发电企业生产运营模式优化研究,对于降低发电的成本、污染排放、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经济性、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对实现“十二五”制定的控制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设环境友好型和社会资源节约型,具有长远的意义。
梁文寿[9](2006)在《金昌市工业和城镇居民节水潜力和节水措施》文中指出水是生命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金昌市地处干旱少雨的西北地区,水资源十分缺乏,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金昌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问题愈严重,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缓解金昌市的水资源危机,使金昌市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很有必要对金昌市工业用水和城镇居民生活用水进行节水潜力和节水措施分析。 本文的研究从金昌市的水资源、工业用水情况以及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情况分析入手,结合大量的数据资料,分析金昌市工业和城镇居民用水供需矛盾紧张的主要原因;对金昌市2010年和2015年工业增加值和城镇居民总数进行预测,接着预测金昌市工业和城镇居民生活2010年和2015年的总需水量;探索工业用水的节水潜力计算方法,估算出2004年金昌市工业用水和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的节水潜力;找出主要节水措施,对各主要节水技术措施进行技术可行性分析和经济效益核算,最后对金昌市工业用水和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的节水工作提出几点对策和建议。为金昌市制定未来的水资源管理方案、节水政策、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以及节水措施提供参考。
韩荣,郭长宝[10](2004)在《简析火力发电厂生产节水方法》文中研究指明节约用水就是提高水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协调水资源与经济、环境关系的行动,火力发电厂由于生产过程的特殊性,用水量相对比例较大,所以节约用水更是势在必行。依据火力发电厂生产过程及其特点,节约用水应主要从查漏堵漏,增加节水设施,循环和重复用水,科学管理等几方面入手,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二、简析火力发电厂生产节水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简析火力发电厂生产节水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某燃煤电厂水网络优化及末端废水回用工艺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1.2 燃煤电厂节水减排研究及应用现状 |
1.2.1 电力企业水平衡现状 |
1.2.2 水系统集成技术现状 |
1.2.3 燃煤电厂末端废水处理技术发展情况 |
1.2.4 燃煤电厂节水减排现状简析 |
1.3 研究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目标电厂水平衡优化 |
2.1 电厂基本概况 |
2.1.1 供水系统 |
2.1.2 排水系统 |
2.2 水平衡试验内容 |
2.3 水平衡试验结果分析 |
2.3.1 主要监测点结果 |
2.3.2 全厂用水情况分析 |
2.4 主要分系统用水概况分析 |
2.4.1 供水系统 |
2.4.2 公用水系统 |
2.4.3 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 |
2.4.4 除盐水制备及使用系统 |
2.4.5 脱硫系统 |
2.4.6 生活-绿化-消防系统 |
2.4.7 废水处理及回用系统 |
2.5 优化用水流程 |
2.5.1 不合理用水改进措施 |
2.5.2 水平衡优化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水网络深度优化 |
3.1 现有水网络优化分析 |
3.2 水系统集成计算分析 |
3.2.1 用水过程极限数据修正 |
3.2.2 水夹点-数学规划法优化 |
3.3 水网络深度优化设计 |
3.4 效益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电厂水网络优化算法的模拟 |
4.1 Pandas数据读写 |
4.2 程序运行及计算过程 |
4.3 数据计算结果与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末端废水回用工艺方案 |
5.1 末端废水水质及水量分析 |
5.2 末端废水预处理方案 |
5.2.1 石灰-碳酸钠软化工艺 |
5.2.2 氢氧化钠-碳酸钠软化工艺 |
5.2.3 氢氧化钙-硫酸钠-碳酸钠软化工艺 |
5.2.4 预处理方案比选 |
5.3 末端废水浓缩减量+固化段方案 |
5.3.1 末端废水浓缩减量+固化段方案选择 |
5.3.2 方案总投资比较 |
5.3.3 方案运行费用比较 |
5.3.4 方案综合技术经济指标比较 |
5.4 末端废水回用方案整体比选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基于低温省煤器的锅炉余热回收节能改造方法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烟气余热回收技术 |
1.2.2 热泵回收烟气技术 |
1.2.3 低温省煤器技术 |
1.2.4 低温省煤器与暖风器联合技术 |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2章 锅炉余热回收利用的评价方法 |
2.1 600MW超临界燃煤锅炉概况 |
2.2 锅炉排烟余热损失现状 |
2.3 烟气余热节能潜力分析 |
2.3.1 烟气酸露点计算 |
2.3.2 烟气焓值计算 |
2.3.3 换热设备分析 |
2.3.4 低温省煤器系统节能效果分析 |
2.4 低温省煤器系统节能计算方法 |
2.4.1 热平衡法 |
2.4.2 等效焓降法 |
2.5 本章小节 |
第3章 低温省煤器的设计与优化 |
3.1 低温省煤器系统的可行性评估 |
3.2 低温省煤器系统的布置 |
3.2.1 低温省煤器系统烟气侧的布置方式 |
3.2.2 低温省煤器系统工质侧的布置方式 |
3.2.3 低温省煤器系统的安装位置 |
3.3 低温省煤器系统的设计方案 |
3.4 低温省煤器系统的传热设计 |
3.4.1 低温省煤器系统的烟气侧换热计算 |
3.4.2 低温省煤器系统的工质侧换热计算 |
3.5 低温省煤器系统的结构设计 |
3.6 低温省煤器系统的阻力分析 |
3.7 低温省煤器系统的热工逻辑控制 |
3.7.1 低省出口烟温控制 |
3.7.2 低省入口水温控制 |
3.7.3 烟气差压控制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600MW超临界机组锅炉低温省煤器改造 |
4.1 低温省煤器系统节能改造方案的实施 |
4.2 低温省煤器改造后的试验测试 |
4.2.1 低温省煤器性能测试试验要求 |
4.2.2 低温省煤器性能试验依据 |
4.2.3 试验测试工况 |
4.2.4 试验测试方法 |
4.3 热力试验结果及分析 |
4.3.1 600MW负荷下节能效果分析 |
4.3.2 480MW负荷下节能效果分析 |
4.3.3 300MW负荷下节能效果分析 |
4.3.4 低温省煤器系统的实际节能效果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总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机组抽汽详细参数表 |
附录B 机组主要工况下的热力特性表 |
附录C 热力系统图 |
(3)考虑蒙皮效应钢结构冷却塔静力稳定性及风致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1.1 冷却塔简介 |
1.1.2 冷却塔的发展 |
1.1.3 冷却塔的材料 |
1.1.4 钢结构冷却塔蒙皮效应研究意义 |
1.2 冷却塔研究现状及分析 |
1.2.1 钢筋混凝土冷却塔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钢结构冷却塔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冷却塔研究现状简析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章 自攻螺钉连接试验及结构数值模型建立 |
2.1 引言 |
2.2 自攻螺钉连接板抗剪性能试验及分析 |
2.2.1 试验设计 |
2.2.2 试验现象及结果分析 |
2.3 考虑蒙皮效应钢结构冷却塔模型建立 |
2.3.1 梁板连接方式的模拟 |
2.3.2 压型铝板的等效和有限元验证 |
2.3.3 钢结构冷却塔模型建立 |
2.3.4 不同模型计算结果对比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双曲线型钢结构冷却塔风洞试验及风致响应分析 |
3.1 引言 |
3.2 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 |
3.2.1 试验设计 |
3.2.2 雷诺数效应模拟 |
3.2.3 风场模拟 |
3.2.4 风压数据处理 |
3.3 结构风致响应分析 |
3.3.1 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
3.3.2 位移响应分析 |
3.3.3 风振系数 |
3.4 本章小节 |
第4章 钢结构冷却塔静力稳定性能分析 |
4.1 引言 |
4.2 结构稳定性分析理论及方法 |
4.2.1 结构稳定性理论发展 |
4.2.2 稳定和失稳的概念 |
4.2.3 结构非线性屈曲分析理论 |
4.3 钢结构冷却塔静力稳定性参数分析 |
4.3.1 参数分析方案 |
4.3.2 典型算例分析 |
4.3.3 高度和网格尺寸的影响 |
4.3.4 连接弹簧刚度的影响 |
4.3.5 不同面板厚度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大庆油田公司能源管理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框架 |
1.4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章 大庆油田公司能源管理现状分析 |
2.1 大庆油田公司概况 |
2.2 公司能源管理现状 |
2.2.1 公司能源管理架构及人员 |
2.2.2 公司能源管理制度 |
2.2.3 企业能源统计管理 |
2.2.4 企业节能产品管理 |
2.2.5 企业节能考核管理 |
2.3 能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2.3.1 能源统计管理方面 |
2.3.2 节能产品管理方面 |
2.3.3 节能考核管理方面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大庆油田公司能源管理体系构建内容分析 |
3.1 能源管理体系构建要求 |
3.1.1 能源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 |
3.1.2 能源管理体系的基本构成 |
3.1.3 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 |
3.2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解读 |
3.3 能源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分析 |
3.3.1 能效对标 |
3.3.2 能源审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大庆油田公司能源管理体系的构建 |
4.1 管理职责的明确与划分 |
4.1.1 最高管理者的承诺 |
4.1.2 明确管理者代表 |
4.1.3 企业的能源方针的制定 |
4.1.4 确定能源管理体系边界 |
4.1.5 组建能源管理团队 |
4.2 能源管理体系的策划环节 |
4.2.1 明确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
4.2.2 进行初始能源评审 |
4.2.3 选取能源绩效参数 |
4.2.4 确立能源绩效基准 |
4.2.5 能源管理方案的制定 |
4.3 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设计 |
4.3.1 体系培训设计 |
4.3.2 沟通机制设计 |
4.3.3 体系文件的编制与控制设计 |
4.3.4 体系的运行控制设计 |
4.3.5 能源评估管理设计 |
4.3.6 采购管理设计 |
4.4 能源管理体系的检查环节构建 |
4.4.1 管理体系监测设计 |
4.4.2 合规性评价设计 |
4.4.3 体系内部审核设计 |
4.4.4 不符合项目及纠正程序设计 |
4.4.5 记录控制设计 |
4.5 能源管理体系的评价环节构建 |
4.5.1 评审的输入设计 |
4.5.2 评审的输出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大庆油田公司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设计 |
5.1 建立实施保障条件 |
5.1.1 组织结构保障 |
5.1.2 法规标准保障 |
5.2 实施流程设计 |
5.3 建立持续改进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个人简历 |
(5)火力发电厂绿色建筑技术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主要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主要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框架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绿色建筑技术与工业建筑相关理论概述 |
2.1 绿色建筑技术概述 |
2.1.1 绿色建筑的起源与发展 |
2.1.2 绿色建筑技术的内涵 |
2.1.3 绿色建筑技术应用设计策略框架 |
2.2 与工业建筑相关的物理环境要素 |
2.2.1 室内热环境与围护结构热工性能 |
2.2.2 天然采光 |
2.2.3 风环境 |
2.2.4 声环境与降噪隔振 |
2.3 工业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与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 |
2.3.1 工业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
2.3.2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体系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火力发电厂及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现状调研 |
3.1 火力发电厂厂区与建筑概况 |
3.1.1 厂区环境与空间特点 |
3.1.2 厂房类型与厂房物理环境特点 |
3.2 火力发电厂厂区及建筑现状调研 |
3.2.1 厂区现状调研 |
3.2.2 主厂房建筑现状调研 |
3.3 传统火电厂建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总结 |
3.3.1 建筑能耗大 |
3.3.2 运营管理不规范 |
3.3.3 绿色建筑技术设计应用缺乏适宜性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火力发电厂的绿色建筑技术设计策略研究 |
4.1 火力发电厂厂区规划布局与环境设计绿色技术策略 |
4.1.1 火力发电厂厂区规划布局设计策略 |
4.1.2 火力发电厂厂区环境设计策略 |
4.2 主厂房建筑热环境控制策略 |
4.2.1 主厂房外围护结构设计策略 |
4.2.2 自然能源利用策略 |
4.2.3 工艺余热的回收与利用 |
4.3 主厂房建筑光环境控制策略 |
4.3.1 天然采光控制 |
4.3.2 绿色照明辅助 |
4.4 主厂房建筑声环境控制策略 |
4.5 其它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的运用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火力发电厂工程设计实践案例分析 |
5.1 华能莱芜电厂百万机组扩建工程方案设计 |
5.1.1 项目概况 |
5.1.2 设计理念 |
5.1.3 规划布局 |
5.1.4 主厂房建筑设计 |
5.1.5 建筑技术与节能设计 |
5.2 华能莱芜电厂厂区布局及主厂房建筑物理环境模拟分析 |
5.2.1 规划布局分析 |
5.2.2 主厂房热环境控制 |
5.2.3 主厂房采光控制 |
5.2.4 主厂房声噪声控制 |
5.3 基于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的评估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语与展望 |
6.1 结语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6)中电投准东五彩湾电厂(2×660MW)项目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项目背景 |
1.2 项目投资方概况 |
1.3 项目概况 |
1.3.1 研究依据 |
1.3.2 主要技术原则 |
1.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第二章 理论综述 |
2.1 可行性研究概述 |
2.1.1 产生发展 |
2.1.2 方法内容 |
2.1.3 工作阶段 |
2.2 项目可行性评价 |
2.2.1 评价内容 |
2.2.2 评价标准 |
2.3 可行性研究价值 |
第三章 新疆电力市场分析 |
3.1 电力系统现状 |
3.2 电力负荷预测 |
3.3 电力电量平衡 |
第四章 项目研究方案 |
4.1 项目厂址及建设条件 |
4.1.1 厂址概况 |
4.1.2 交通运输 |
4.1.3 电厂水源 |
4.1.4 厂址地质条件 |
4.2 工程方案选择 |
4.2.1 装机方案 |
4.2.2 主机技术条件 |
4.2.3 热力系统 |
4.2.4 燃烧制粉系统 |
4.2.5 电气部分 |
4.2.6 燃料运输系统 |
4.2.7 除灰渣系统 |
4.2.8 化学水处理系统 |
第五章 社会影响及财务分析 |
5.1 环境影响分析 |
5.1.1 厂址地区环境质量现状 |
5.1.2 环境影响预测 |
5.1.3 防治措施 |
5.1.4 环保投资估算 |
5.2 节能分析 |
5.2.1 节能标准及规范 |
5.2.2 能源来源 |
5.2.3 节能措施和效果 |
5.2.4 主要能耗指标 |
5.2.5 结论及下阶段工作设想 |
5.3 财务分析 |
5.3.1 投资估算及融资方案 |
5.3.2 财务评价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附件 |
(7)火电厂用水测试及节水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水平衡试验标准及方法 |
1.1 试验标准及要求 |
1.2 试验方法 |
(1) 试验前期准备。 |
(2) 确定水平衡体系, 选定各部位测点。 |
2 水平衡试验主要数据的计算方法 |
3 水平衡试验测试结果分析 |
3.1 水平衡试验不平衡率分析 |
3.2 全厂失水分析 |
3.3 耗水量因果分析 |
4 结论及建议 |
(8)火力发电企业生产运营模式优化研究 ——以某火力发电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主要研究方法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文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概念概述 |
2.1 生产管理的含义与特征 |
2.1.1 生产管理的含义 |
2.1.2 生产管理的新特征 |
2.2 电力生产管理的含义 |
2.3 精益化生产的含义与特征 |
2.3.1 精益化生产的含义 |
2.3.2 精益生产的体系构成 |
2.3.3 精细化管理和精益生产原则 |
2.4 运营管理在火电企业中的基本要求与重要性 |
2.5 国内外典型的生产运营管理模式优劣比较分析 |
2.5.1 日本电源开发公司下属橘湾发电厂 |
2.5.2 澳大利亚太平洋电力公司下属易拉林(ERARING)电厂 |
2.5.3 浙江北仑发电厂 |
2.5.4 徐州华润电力有限公司 |
2.5.5 四个国际\国内同类型先进发电公司生产运营模式特点比较分析 |
第3章 火力发电企业生产运营模式现状分析 |
3.1 火力发电企业含义 |
3.2 火力发电企业生产运营模式现状分析 |
3.3 火力发电企业生产运营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3.3.1 缺失发展规模、速度与发展质量的统一 |
3.3.2 亏损导致资产负债率居高 |
3.3.3 在电煤双方的博弈中缺少话语权 |
3.3.4 煤、电、运发展不平衡 |
3.3.5 市场定位观及其社会责任的关系没有准确把握 |
3.3.6 市场和竞争作用小于运营设备利用小时数 |
3.3.7 煤价的提升致使成本增长高于利润增长 |
3.3.8 电价疏导的滞后 |
3.3.9 火力发电企业运营管理水平滞后 |
3.3.10 财务费用增长的压力 |
第4章 火力发电企业生产运营流程及关键业务分析 |
4.1 生产运营流程与关键业务构成 |
4.1.1 生产运营流程 |
4.1.2 生产运营关键业务构成 |
4.2 生产准备分析 |
4.2.1 生产准备工作 |
4.2.2 生产准备关键业务 |
4.3 生产活动分析 |
4.3.1 设备管理策略 |
4.3.2 运行管理分析 |
4.3.3 生产调度管理 |
4.3.4 安全管理分析 |
4.3.5 技术管理分析 |
4.3.6 班组管理分析 |
4.3.7 生产运营指标分析 |
4.4 生产经济性分析 |
4.5 节能运行分析 |
第5章 火力发电企业生产运营模式优化与实施策略分析 |
5.1 生产运营模式优化 |
5.1.1 生产准备活动的优化——有特色的生产准备 |
5.1.2 生产活动的优化——良好的生产运作体系 |
5.1.3 优化的生产经济性分析 |
5.1.4 有效的节能运行应对措施 |
5.2 优化的生产运营模式的实施策略 |
5.2.1 实现有效的生产活动现场管理 |
5.2.2 实施检修全过程精细化管理 |
5.2.3 实施燃煤全过程精细化管理 |
5.2.4 制定规范的激励体系促进生产人员的成长 |
5.2.5 创建和谐统一、包容并举的生产文化 |
第6章 案例分析—某火力发电厂生产运营模式优化的成功实践 |
6.1 企业概况 |
6.2 生产运行模式的优化与实施策略 |
6.2.1 缘起:追求卓越管理 |
6.2.2 实施:关键功能重点抓 |
6.3 优化生产运营模式的成果 |
6.3.1 管理提升:让效益说话 |
6.3.2 成功感悟:“细心、耐心、恒心”三心合一 |
第7章 研究结论 |
7.1 本论文主要研究结论 |
7.2 本论文不足与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金昌市工业和城镇居民节水潜力和节水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原创性声明 |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范围和重点 |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1.5 论文的实施 |
第二章 金昌市水资源状况以及用水供需矛盾紧张的原因 |
2.1 金昌市概述 |
2.2 金昌市水资源状况 |
2.3 金昌市工业和城镇居民用水供需矛盾紧张的原因 |
第三章 金昌市未来工业和城镇居民需水量预测 |
3.1 金昌市工业和城镇居民的取水量 |
3.2 预测2010年和2015年金昌市工业和城镇居民的需水量 |
第四章 金昌市工业和城镇居民节水潜力分析 |
4.1 基本节水考核指标及其数量关系 |
4.2 计算工业节水潜力的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
4.3 金昌市工业节水潜力分析 |
4.4 金昌市居民生活用水节水潜力分析 |
4.5 减少管网漏失水量 |
4.6 小结 |
第五章 金昌市工业和城镇居民节水的技术措施及投资 |
5.1 工业节水措施 |
5.2 减少输水管网漏水率的技术措施和投资 |
5.3 居民生活节水技术措施和投资 |
5.4 城市污水回用措施和投资 |
5.5 节水技术措施规划 |
第六章 金昌市工业和城镇居民节水的非技术措施 |
6.1 政策对策 |
6.2 经济对策 |
6.3 教育对策 |
第七章 结论和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7.3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参与项目以及成果 |
致谢 |
四、简析火力发电厂生产节水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某燃煤电厂水网络优化及末端废水回用工艺可行性研究[D]. 包宇航. 东北电力大学, 2021(11)
- [2]基于低温省煤器的锅炉余热回收节能改造方法与应用[D]. 吉朝阳.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3]考虑蒙皮效应钢结构冷却塔静力稳定性及风致响应研究[D]. 李宗谕.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4]大庆油田公司能源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 田春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2)
- [5]火力发电厂绿色建筑技术设计策略研究[D]. 朱明. 山东建筑大学, 2016(08)
- [6]中电投准东五彩湾电厂(2×660MW)项目可行性研究[D]. 马文君. 北京化工大学, 2015(03)
- [7]火电厂用水测试及节水管理[J]. 杨志行,刘子烈,富学斌,许志铭,孙清民.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3(02)
- [8]火力发电企业生产运营模式优化研究 ——以某火力发电企业为例[D]. 姚振. 大连海事大学, 2012(11)
- [9]金昌市工业和城镇居民节水潜力和节水措施[D]. 梁文寿. 兰州大学, 2006(09)
- [10]简析火力发电厂生产节水方法[J]. 韩荣,郭长宝. 山西冶金, 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