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弥补亏损的税前利润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弥补亏损的税前利润

一、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和税前利润弥补亏损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项天歌[1](2021)在《医药行业两票制政策下C药业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研究》文中认为为降低药价,整顿医药制造行业存在的“以药养医”等问题,2018年医药行业两票制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然而,由于对医药行业两票制政策的不适应,许多医药制造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产生了较大的压力,特别是税负明显增加。在此情况下,医药制造企业亟待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不仅能够缓解资金压力,更能够重审企业的发展战略,从市场驱动发展转向创新驱动发展。因此,本文提出的研究问题是,在医药行业两票制政策的背景下医药制造企业该如何进行企业所得税筹划从而实现企业税后价值最大化。论文以C药业为研究对象,依据有效纳税筹划理论,根据时间、空间、税基、税率差异、扣除技术等基本纳税筹划技术分析医药行业两票制政策对C药业的影响,研究C药业在研发、销售、并购环节是否存在企业所得税筹划空间,得出如下结论:一、C药业企业所得税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转变了销售模式,采用高开票的模式,提高了药价;二是重销售轻研发,相比行业中的龙头药企,研发活动规模小,研发费用抵扣少;三是医药行业两票制政策实行后为提高市场占有率展开并购活动,但缺少并购中企业所得税的筹划。二、C药业在企业所得税筹划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在研发环节中,研发力度不够,产品同质化严重,未能充分利用研发支出的加计扣除政策实现创新驱动战略转型,且存在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税率认定风险;在销售环节中,与同行业相比销售费用占过高,挤占了研发费用,不利于企业的转型升级;在并购环节中,没有充分考虑并购政策中的递延纳税、合并抵税等优惠,没有进行重组方式、支付方式、税务处理方式的统筹规划。三、本文主要提出以下建议:走创新驱动路线,积极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重视研发能力;分拆销售子公司,合理分摊费用,扩大扣除额度;统筹企业并购重组方案,综合考虑重组方式、支付方式、税务处理方式,进行不同方案的纳税测算,选择最优重组方案。本文通过提出对C药业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建议,以降低C药业的企业所得税税负,提升纳税筹划人员的筹划水平;同时也帮助C药业重新思考医药行业两票制政策后的企业发展模式,走创新驱动战略,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税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黄和忠[2](2020)在《K公司研发支出纳税筹划研究》文中指出2018年9月20日财政部、税务总局、科技部联合出台了《关于提高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的通知》。随着改革的推进、国家政策性支持研发投入的力度的逐年加强,现代高新科技型生产企业步入了研发费用抵税的税收筹划时代。研发支出加强计扣除抵税全面推行的目的是为减轻科技实体企业税负,减少科技实体企业现金流支出,为科技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流投入企业研发支出提供国家政策方面的保障,进而以科技型生产企业的技术创新驱动带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技术创新,提高整个国家的创新竞争能力。本文介绍了2018年“研发支出加计加计扣除率提升至75%”后,国家“研发支出加计扣除政策”力度空间提高的大环境下,围绕国家出台的一些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的优惠政策,以科技型生产企业K为例,从科技型生产企业的自身特点出发,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纳税筹划进行研究。由于企业研发活动的复杂性,国家政策对企业享受研发支出加计扣除设有一定条件,科技企业研发支出的各种模式的多样性并不与国家设定的条件完全相一致,企业并没有真正最大化的享受到研发支出加计扣除政策优惠,因此本文的研究有利于规范K公司各种研发支出模式适应加计扣除最大化政策设定的条件,使K公司真正享受到研发支出加计扣除最大化的政策红利。本研究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有关该课题的研究现状,接着从K公司2019年销售收入情况、税前盈利状况、所得税税负情况、研发支出投入金额以及业务行态出发,经过深入分析,得出K公司研发支出加计扣除纳税筹划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结论。本文主体部分论述了研发支出加计加计扣除研究始于2019年K公司研发支出模式,立足于科技型生产企业研发支出模式,旨在研究如何使研发支出加计扣除最大化。针对K科技型生产企业研发模式特点,分别从自主研发、受托研发、委托研发三种模式,以文献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为基础,结合K公司研发支出的模式及2019年税前盈利壮况,同时以“R&D”支出加计扣除理论为基础,在k公司当期有巨大的研发支出金额的现状下,进行了科学针对性的研究过程:基于K公司原有自主研发核算模式中,由于研发固定资产核算采用折旧核算模式与自主研发支出采用过度资本化核算模式,导致当期的研发支出金额能在当期加计扣除基数只占研发支出总额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自主研发支出金额要在以后的年度才能加计扣除,与K公司2019年税前利润情况不相符合,不适合股东利益最大化原则,本文根据K公司的具体研发支出加计扣除情况,运用有关加计扣除理论及国家出台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相关条款,针对性的提出了研发固定资产支出应采用研发固定资产原值一次计入的核算模式,自主研发支出核算模式应采用纳税筹划方式确定费用化金额与资本化金模式,此纳税筹划活动大幅度减少了K公司所得税税负,实现了纳税筹划目标;基于受托研发模式中,K公司受托研发支出,根据“国家委托研发”加计扣除的相关政策规定,K公司作为受托方,不得将研发支出在K公司进行加计扣除,委托方才能作为研发支出加计扣除的受益方,但是作为委托方的子公司税前利润为亏损状态,研发支出加计扣除在当期起不了减少纳税作用,而K公司2019年税前利润很大,急需获得研发支出加计抵扣额以减少本期应纳税额,本文根据受托研发支出的具体情况,将原受托研发模式进行重置,使受托研发模式转化为自主研发模式,从而使K公司能享受到研发支出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实现了此次受托研发纳税筹划目标;最后基于委托研发模式中,根据委托研发相关政策K公司只能按委托金额的80%享受加计扣除,损失了委托金额20%部分的加计扣除机会,本文根据委托研发具体情况,将K公司的委托研发模式重置为研发物料购买模式,从而将委托研发支出的金额转变为全部享受研发加计扣除的购买金额,实现了此次委托研发纳税筹划目标。本文用表格对比方式分别列示了三种研发模式筹划前后的情况,并计算出K公司获得的纳税筹划具体收益,在研发支出三种研发模式的纳税筹划中,均取得了纳税筹划理想的预期效果。最后,本文分析了本次纳税筹划活动可能产生的一些风险,并提出了一些风险控制措施与预防体系,是为了减轻本次纳税筹划产生的一些风险而带来的消极影响,为K公司的纳税筹划提供示范保障作用。由于K公司具有无人机行业的领先性及代表性作用,该研究对于科技型生产研发支出加计扣除纳税筹划能起到借鉴意义。

张晓川,郭晓[3](2019)在《首年扣除对设备、器具投资的促进作用分析——基于项目财务评价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于2018年5月发布《关于设备、器具扣除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允许企业对在规定时间内购置的单价不超过500万元的设备及器具税前一次性扣除,以期引导企业加大设备、器具投资力度。从投资项目财务评价视角,构建虚拟投资案例,运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分析该政策对企业设备及器具投资决策的影响,并结合新古典投资理论,对分析结果进行讨论。结果表明,该政策对企业投资项目现金流会造成一定影响,但程度不明显,对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指标的改善效果有限,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难以对企业设备及器具投资产生实质性促进作用。

王红云[4](2019)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中的“会计味道”》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一个双重税种(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为主的复合税制国家,2016年5月1日开始,我国全行业包括个人的经营行为都缴纳增值税。在国家税务总局不断完善的税控系统管理下,2018年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相比于以往年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明显有比较大的变化,纳税人尤其是建账核算的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不仅需要严格遵守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相关规定,而且需要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性政策,量身定做,精细化管理,尽可能充分享受国家给予的优惠性政策。同时,由于金税三期国税和地税的并库上线,作为销售方在税控系统上一般纳税人一旦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增值税普通发票,包括小规模纳税人在自己的税控系统上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时,购进方和销售方的发票相关信息即录入国家税务总局的税控系统上,税务机关通过税控系统的大数据分析,进行税务稽查的力道会更大,作为纳税人单位十分有必要在一年一度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注意总结以往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增值税发票和合同的管理进一步采取精细化管理,规范会计核算方法,尽可能避免由于税收政策理解不到位而导致税负的增加。

管佳杰[5](2018)在《A高新技术公司税收筹划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国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从税收层面鼓励企业更积极地开展技术创新。因此,高新技术企业有必要充分把握当前的发展机遇期,持续跟踪税收政策的变化,准确领会国家扶持鼓励与减税降费政策的精神,积极开展税收筹划工作,合理合法享受国家的各项政策优惠,确保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本文以高新技术企业为对象,基于财务管理视角,使用定量分析、比较分析的方法,借助具体案例,理论结合实务,对高新技术企业如何开展税收筹划活动进行了研究分析。首先,对本文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以及国内外文献进行了简要阐述。其次,介绍了税收筹划的相关理论和税收筹划的主要方法,阐述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定义,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基于财务管理视角开展税收筹划的可行性。再次,以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A公司为例,对其筹资、投资、经营以及利润分配等活动的具体涉税事务进行税收筹划实例研究,从不同税收筹划方案中,寻找较优的税收筹划点,找出可行方案。最后,围绕A公司税收筹划活动可能面临的风险,提出具体的控制和防范对策建议,为类似的高新技术企业开展税收筹划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刘思义[6](2018)在《政企互动与企业避税》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一些产业出现了下行趋势,有关企业税负是否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讨论日益激烈。在中国特有的制度背景下,政企间的互动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税收作为企业与政府间利润分配的核心要素,一直以来都是政策制定者、企业界和学术圈关注的焦点。现有关于避税影响因素的文献中,不乏针对政企关系的讨论,但鲜有基于政府财政需求的视角对两者间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在分税制背景下,财政收入是实现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地方政府的财政需求不可避免会对当地企业的避税行为产生影响,由此产生了政府与企业围绕税收分配双向互动;在这一互动过程中,政企间的沟通效率则扮演了重要角色。基于此,本文以2008-2015年我国A股上市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从短期和长期视角检验了财政压力与财政增长两类需求对于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及其中的政企互动关系;同时,由地理分散度视角考察了政企间信息沟通效率在企业避税过程中的作用。实证结果显示:第一,自然灾害对于当地政府带来的短期财政压力显着影响了当地企业的避税水平,沿海城市遭受的台风破坏程度越大,当地企业的避税程度越低,并且这一关系在国有企业、政治关联企业以及当地龙头企业中表现更加显着。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财政压力、制度经济环境、资本市场压力和企业经营环境会对上述关系产生影响;同时,通过替代性解释检验发现,企业减少避税行为主要源自主动迎合而非政府的强行摊派。此外,在灾后避税更少的企业能够在未来期间获得更多的政府补助和信贷资源,实现政企之间的互信与互利关系。第二,从中国的税收增长之谜出发,通过构建税收黏性模型研究财政增长需求对于企业避税的影响,发现企业税前利润下降时所得税费用的降低速度,显着低于税前利润上升时所得税费用的上升速度,说明我国上市公司所得税存在黏性现象,且这一现象在国有企业中更加显着,而在国有企业中拥有政治关联的企业税收黏性则相对较弱;进一步,财政分权、市场化程度以及地方官员变更等均会影响上述关系。同时,应计盈余管理会影响税收黏性,而真实盈余管理不产生影响,解释了税收黏性现象产生的机制。此外,税收黏性较强的企业在未来期间能够获得更多的政府补助,表明企业在帮助政府促进财政收入增长的同时能够得到政府的资源倾斜,同样了政企之间双向互利的关系。第三,地理分散度降低了政企间的沟通效率,企业地理分散度越高,避税水平越低,表明地理分散度提高了企业获取税收监管信息以及与政府沟通的成本,从而降低了企业应对税收监管的能力,且这一关系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显着。进一步,内部关联交易、外部政治环境、资本市场压力视角会影响上述关系;同时,有效的内部控制和便利的外部交通能够缓解地理分散度对避税的影响。此外,子公司数量较少时地理分散度的提高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避税空间。综上证据表明:政府财政需求是影响企业避税的重要因素,且两者间并非企业对政府的单向利益输送,而是企业主动迎合、政府做出相应补偿的双向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企间的沟通影响了彼此的互动效率。本文的创新与贡献在于:首先,从企业所得税视角侧面回应了当前社会有关中国企业高税负的争论。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企业所得税的提高并非完全由政府施压导致,而是地方企业结合自身情况出于构建政企关系目的而主动降低避税的迎合行为;且税收的提高并非是企业单方面的付出,而是双向互利的过程。其次,本文基于政府财政需求构建了由宏观到微观的企业避税研究框架。现有政企关系与企业避税的文献,很少从政府财政需求视角讨论避税过程中政企互动的深层次原因。本文在上述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宏观层面的分税制和官员晋升考核制度背景进行梳理,提出了地方政府的两大财政需求:财政压力与财政增长,从短期静态和长期动态的两个不同角度分析了两类需求对于避税的影响,开阔了研究视野。最后,本文从自然灾害、税收黏性、地理分散度视角丰富了有关企业避税影响因素的文献,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在本文的实证研究中,引入了宏观层面的自然灾害并以客观的台风破坏力进行度量,同时借鉴了成本黏性模型提出了税收黏性的概念与检验方法,并提供了新的地理分散度的度量方式,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此外,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我国转变现有税收征管体制、加强税收公平性建设,构建良好政企生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企业避税过程中反映出的政企互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公平机制,扭曲了市场资源配置,对于未来我国在税收制度改革中,提高税收征管透明度、加强税收征管过程的监督提供了理论依据。

曾姝[7](2017)在《制度环境、账税一致避税与企业绩效》文中研究表明企业避税行为一直是会计领域的研究重点,根据Hanlon and Heitzman(2010),企业避税行为被广泛地定义为一切降低企业显性税收负担的行为。企业实现避税目的有两种方式:第一是通过只减少应税利润而不影响税前会计利润的方式,由于这一方式往往会形成更大的账税差异,我们将这种方式称为“账税差异避税”;第二种是采用同时减少应税利润和税前会计利润的方式,我们将这种方式称为“账税一致避税”。文献中广泛使用的度量指标只能反映企业“账税差异避税”程度,因此现有研究对企业“账税一致避税”行为缺乏关注。然而,现实中企业常常利用“推迟确认收入”或“虚列费用”等“账税一致避税”策略,仅用“账税差异避税”指标考察企业整体的避税程度有以便概全之嫌。在国际国内税收征管逐年增强的大环境下,研究隐蔽性更强的企业“账税一致避税”行为即能填补理论的不足,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我们采取规范分析和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以Allingham-Sandmo税收遵从理论(1972)、Schole-Wolfson有效税务筹划理论(1992)和委托代理理论(Jensen and Meckling,1976)为基础,重点考察了我国企业“账税一致避税”行为的决定因素和经济后果。本文一共包括三个子研究:第一,我们以2003年至2013年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沪深两市A股上市非金融类企业为样本研究了中国企业账税一致避税行为,发现资本市场压力对企业账税一致避税程度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由于缺乏资本市场压力,非上市企业账税一致避税程度显着高于上市企业。在预期适用税率大幅降低时,非上市企业有更强的动机通过账税一致避税推迟缴纳所得税以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但国有控股的非上市企业这种动机较其余非上市企业更弱。第二,我们研究了中国上市企业账税一致避税策略及其外部影响因素,以2003年至2014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发现中国上市企业“账税一致避税”程度存在差异。上市企业“账税一致避税”程度不仅受到资本市场压力的影响,还受到外部监管和政府干预的影响。按照企业产权性质分组检验发现,非国有企业“账税一致避税”程度主要受到资本市场压力的影响,而国有企业“账税一致避税”程度主要受到外部监管和政府干预的影响。具体而言,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较高的地区税收征管强度以及较低的政府干预程度促使国有上市企业更多地采取“账税一致避税”策略。第三,我们以2007年至2014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了同时考虑“账税一致”和“账税差异”这两种避税策略时中国上市企业避税程度与未来经营绩效的关系。实证检验发现企业避税与未来税前资本回报率、税前净经营资产回报率和税前经营资产回报率显着正相关,并且这种相关关系随着时间减弱。使用杜邦分析法,我们发现企业避税尽管提高了盈利能力(与税前营业利润率显着正相关),但降低了资产利用率(与资产周转率显着负相关),同时与税前财务杠杆效应和税前经营负债效应呈现出微弱的负相关关系。按照企业产权性质分组检验发现,企业避税对国有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效应和资产利用率的降低效应更强。按照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分组检验发现,企业避税对机构持股比例较高的企业(即治理较好的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效应更强。这些结果说明,在全面考虑企业的整体避税程度之后,中国上市企业避税行为能够通过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促进企业未来经营绩效,体现出“价值创造”作用。我们研究的主要贡献有三点:第一,我们初步探索了可以广泛使用的度量中国企业账税一致避税程度的指标,为研究中国企业避税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考虑账税一致避税和账税差异避税为研究企业避税策略提供了更加完整的框架,为文献中提出的企业“避税不足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解释,为考察企业避税对企业价值和未来经营绩效的影响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第二,我们的发现丰富了对国有企业避税策略的认识。不少研究认为我国国有企业较少采用税务筹划,所得税负担较重(郑红霞和韩梅芳,2008;吴联生,2009),这些文章使用的均是度量账税差异避税的指标。而我们用账税一致避税指标发现,尽管国有企业较少采用账税差异避税,它们在外部监管较强的时候会使用账税一致避税策略。并且在综合考虑“账税一致”和“账税差异”这两种避税策略时,企业避税对国有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效应和资产利用率的降低效应比非国有企业更强。第三,Badertscheretal.(2016)仅考虑了资本市场压力这一外部因素对上市企业账税一致避税的影响,而我们依据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进一步将研究范围扩展到了独立审计师、税收监管和政府干预等外部力量,得出了与美国不同但是符合我国制度背景的研究结论,丰富了对企业账税一致避税经济动因的认识。

刘彩霞[8](2012)在《企业弥补亏损所得税会计处理》文中认为一、弥补亏损的一般会计处理(一)结转损益的会计处理企业设置"本年利润"科目,核算企业本年度内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在会计年度终了,企业应将"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收入类科目的期末余额分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贷方,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当将"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等费用(包括有关支出)类科目的期末余额,分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方,即将本年所有收入和费用项目相抵后结

娄芳[9](2010)在《当前所得税汇算清缴应重点关注的问题》文中研究指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的通知》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须在年度终了后五个月内进行当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为使企业能顺利完成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笔者整理了一些实务工作中容易忽略的问题,仅供同行参考。

秦文娇[10](2009)在《亏损弥补的会计处理案例解析》文中提出亏损弥补是一个老生常谈却又有恒久意义的话题,特别是新税法和新准则对亏损弥补的处理都进行了修订。为做好2008年的汇算清缴,对亏损弥补技巧的掌握对于企业来说将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和税前利润弥补亏损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和税前利润弥补亏损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医药行业两票制政策下C药业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纳税筹划理论的研究
        二、医药制造业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研究
        三、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与框架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关于医药行业两票制
        二、关于纳税筹划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有效纳税筹划理论
        二、纳税筹划基本技术
        三、纳税筹划基本步骤
第三章 C药业的行业环境和企业所得税缴纳情况
    第一节 医药制造业行业环境分析
        一、我国医药制造行业经营现状
        二、我国医药制造行业税负情况
    第二节 C药业的概况及医药行业两票制政策后的变化
        一、公司简介
        二、企业所得税涉税情况
    第三节 医药行业两票制政策对C药业的主要影响
        一、销售模式转变
        二、重销售轻研发
        三、并购活动增加
第四章 C药业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节 研发环节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研发投入少
        二、存在高新技术企业评定风险
        三、存在未计入加计扣除范围的费用
    第二节 销售环节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销售模式转变带来的企业所得税税负增加
        二、销售费用过高
    第三节 并购环节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并购案例背景
        二、原并购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C药业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实施的建议和保障措施
    第一节 C 药业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实施的建议
        一、 研发环节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实施的建议
        二、 销售环节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实施的建议
        三、 并购环节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实施的建议
    第二节 C 药业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各部门对税务知识的学习
        二、建立纳税风险评估内控制度
        三、加强部门协同工作
        四、做好事前纳税测算
        五、创新营销方式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K公司研发支出纳税筹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二、相关理论与概念研究
    (一)相关概念
        1.高新技术企业
        2.研发支出范围界定
        3.享受研发支出加计扣除的企业与行业范围行业界定
        4.纳税筹划
        5.固定资产加速折旧
    (二)相关理论研究
        1.税收价格理论
        2.税收契约理论
        3.“R&D”支出加计扣除理
三、K公司研发支出纳税筹划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K公司概况
        1.K公司简介
        2.K公司所在行业行态及主要业务概况
        3.K公司销售收入状况介绍
        4.K公司研发支出状况介绍
    (二)K公司所得税负介绍
        1.K公司企业所得税税负状况
        2.K公司子公司企业所得税税负状况
    (三)K公司研发支出纳税筹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K公司研发支出纳税筹划的必要性
        2.K公司研发支出纳税筹划的可行性
四、K企业研发费用支出纳税筹划分析与设计
    (一)K公司自主研发模式纳税筹划
        1.自主研发核算模式的现状
        2.K公司自主研发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3.K公司自主研发模式重置依据与方案
        4.筹划结论
    (二)K公司受托研发模式纳税筹划
        1.K公司筹划前受托研发模式现状
        2.K公司受托研发模式问题分析
        3.K公司受托研发模式重置依据与方案
        4.筹划结论
    (三)K公司委托研发模式纳税筹划
        1.K公司筹划前委托研发模式现状
        2.K公司委托研发模式问题分析
        3.K公司委托研发模式重置依据与方案
        4.筹划结论
    (四)K公司研发支出纳税筹划结果总结
五、K公司税务筹划风险与防范
    (一)K公司纳税筹划所面临的风险
        1.成本风险
        2.政策上的风险
        3.税务机关执法方面产生的风险
        4.统筹风险
    (二)K公司纳税筹划风险防范
        1.K公司做好纳税筹划的基础工作
        2.K公司应加强风险防范适时调整筹划方案
        3.K公司统筹系统设计纳税筹划及风险防范体系
六、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首年扣除对设备、器具投资的促进作用分析——基于项目财务评价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政策背景
三、首年扣除对投资项目财务评价的影响
    1. 首年扣除对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影响。
    2. 首年扣除对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指标的影响。
四、首年扣除效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1. 从计算方法来看,首年扣除以及其他加速折旧方法不能明显改善项目财务评价指标。
    2. 从项目财务评价角度来看,项目的全部投资收益既包括项目本身的投资收益,也包括再投资收益。
五、结论

(4)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中的“会计味道”(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导案例 (“赊购未必划得来”案例)
二、不同的纳税人开具或者取得的增值税发票不同
    (一) 一般纳税人销售时或者购进时
        1. 一般纳税人销售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增值税普通发票。
        2. 购买方的一般纳税人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增值税普通发票。
    (二) 生产、生活性服务纳税人加计抵减进项税额
    (三) 简易计征的一般纳税人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可以抵扣进项税额
    (四) 八个行业的小规模纳税人销售时自行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或者增值税专用发票
    (五) 小规模纳税人购进时只能取得增值税普通发票
三、2018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中涉及的主要税收政策变化
    (一) 捐赠支出需要区别三种情况
        1. 公益性捐赠。
        2. 扶贫性捐赠。
        3. 赞助支出。
    (二) 可享受一次性税前扣除的固定资产
    (三) 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亏损结转年限延长至10年
    (四) 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范围进一步扩大
    (五) 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提高
    (六) 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比例提高
    (七) 申报扣除资产损失不再报送资产损失相关资料

(5)A高新技术公司税收筹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与内容框架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税收筹划理论
        2.1.1 税收筹划的概念及基本特点
        2.1.2 税收筹划与避税、偷税的区别
        2.1.3 税收筹划的理论基础
        2.1.4 税收筹划的主要方法
    2.2 高新技术企业界定及其税收筹划的特点
        2.2.1 高新技术企业的界定
        2.2.2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的特点
    2.3 财务管理理论
        2.3.1 财务管理的定义及其目标
        2.3.2 基于财务管理视角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理论分析
第3章 A公司简介及纳税现状分析
    3.1 A公司基本情况
    3.2 A公司财务状况
    3.3 A公司税务状况
    3.4 A公司税收筹划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4章 A公司财务管理活动中的税收筹划
    4.1 A公司税收筹划的目标
    4.2 筹资活动的税收筹划
        4.2.1 资本结构的税收筹划
        4.2.2 借款的税收筹划
        4.2.3 租赁的税收筹划
    4.3 投资活动的税收筹划
        4.3.1 企业投资地点的税收筹划
        4.3.2 企业组织形式的税收筹划
        4.3.3 投资方式的税收筹划
    4.4 经营活动的税收筹划
        4.4.1 增值税纳税人身份选择的税收筹划
        4.4.2 固定资产折旧的税收筹划
        4.4.3 技术研发的税收筹划
        4.4.4 薪酬激励的税收筹划
    4.5 利润分配的税收筹划
        4.5.1 亏损弥补的税收筹划
        4.5.2 剩余股利分配的税收筹划
        4.5.3 股权投资利润分配的税收筹划
第5章 A公司税收筹划的风险分析与对策建议
    5.1 A公司税收筹划风险分析
    5.2 完善A公司税收筹划的对策建议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6)政企互动与企业避税(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3 主要创新与贡献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企业避税文献综述
        2.1.1 企业避税的影响因素
        2.1.2 企业避税行为经济后果
    2.2 政企互动文献回顾
        2.2.1 外部制度环境
        2.2.2 外部政治环境
        2.2.3 政府干预:基于政治关联和国有企业的视角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制度背景
    3.1 中国的分税制背景
        3.1.1 我国的分税制改革历程
        3.1.2 财政分权与事权之间的关系
        3.1.3 税收增长之谜
    3.2 我国的企业所得税制度
        3.2.1 企业所得税的历次改革
        3.2.2 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体制
    3.3 我国的官员激励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财政压力需求与企业避税——基于台风灾害的分析
    4.1 引言
    4.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3 研究设计
        4.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3.2 实证模型
        4.3.3 台风破坏程度的度量
        4.3.4 企业避税水平及其他变量的度量
    4.4 主要实证结果分析
        4.4.1 描述性统计
        4.4.2 相关性分析
        4.4.3 回归结果分析
    4.5 进一步及稳健性检验
        4.5.1 中介效应检验:台风破坏与地方财政
        4.5.2 基于多视角的横截面差异检验
        4.5.3 灾后避税行为的经济后果检验
        4.5.4 其他替代性解释
        4.5.5 稳健性检验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财政增长需求与企业避税基于税收黏性的分析
    5.1 引言
    5.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3 研究设计
        5.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3.2 实证模型
    5.4 实证结果分析
        5.4.1 描述性统计
        5.4.2 相关性分析
        5.4.3 回归结果分析
    5.5 进一步及稳健性检验
        5.5.1 基于财政分权的进一步检验
        5.5.2 基于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检验
        5.5.3 基于官员晋升的进一步检验
        5.5.4 基于盈余管理的进一步检验
        5.5.5 税收黏性的经济后果
        5.5.6 稳健性检验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政企互动效率与企业避税基于地理分散度的分析
    6.1 引言
    6.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3 研究设计
        6.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6.3.2 实证模型
        6.3.3 地理分散度的度量
        6.3.4 企业避税水平及其他变量的度量
    6.4 实证结果分析
        6.4.1 描述性统计
        6.4.2 相关性分析
        6.4.3 回归结果分析
    6.5 进一步及稳健性检验
        6.5.1 地理分散度与企业避税机制检验
        6.5.2 政治环境的进一步检验
        6.5.3 资本市场压力的进一步检验
        6.5.4 沟通效率影响因素的进一步检验
        6.5.5 有限精力和资源约束的进一步检验
        6.5.6 稳健性检验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
    7.1 研究结论
    7.2 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研究生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7)制度环境、账税一致避税与企业绩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基本概念界定
        1.2.1 避税
        1.2.2 账税差异避税和账税一致避税
    1.3 制度背景、研究目标、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1.3.1 制度背景与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3.3 研究方法
        (1) 规范分析
        (2) 实证检验
    1.4 主要创新
2 文献综述
    2.1 避税的度量指标
        2.1.1 有效税率
        2.1.2 会计-税收差异
        2.1.3 操纵性避税指标
    2.2 避税的经济动因
        2.2.1 企业特征
        2.2.2 股权激励和公司治理
        2.2.3 企业高管和社会网络
        2.2.4 外部监管
        2.2.5 产权性质与政治关联
    2.3 避税的经济后果
        2.3.1 企业价值和经营绩效
        2.3.2 其它影响
    2.4 上市企业与非上市企业避税
    2.5 避税动机引起的盈余管理
    2.6 文献评述
3 理论基础
    3.1 ALLINGHAM-SANDMO税收遵从理论
    3.2 SCHOLE- WOLFSON有效税务筹划理论
    3.3 委托代理理论
    3.4 本章小结
4 资本市场压力、税制改革与企业账税一致避税
    4.1 研究问题
    4.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3 研究设计
        4.3.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4.3.2 研究模型和变量定义
        (1) 账税一致避税的度量指标
        (2) 检验模型
    4.4 实证结果与研究分析
        4.4.1 上市企业与非上市企业账税一致避税程度差异及作用渠道
        (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检验
        (2) 多元回归分析
        4.4.2 税制改革对非上市企业账税一致避税程度的影响
        (1) 差异检验
        (2) 多元回归分析
        4.4.3 稳健性检验
    4.5 本章小结
5 外部监管、政府干预与企业账税一致避税
    5.1 研究问题
    5.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3 研究设计
        5.3.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5.3.2 检验模型和变量设定
        (1) 账税一致避税程度的度量
        (2) 检验模型
    5.4 实证结果与研究分析
        5.4.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检验
        5.4.2 多元回归分析
        5.4.3 进一步检验和稳健性检验
        (1) 进一步检验
        (2) 稳健性检验
    5.5 本章小结
6 企业避税和未来经营绩效一杜邦分析法
    6.1 研究问题
    6.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3 研究设计
        6.3.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6.3.2 检验模型和变量设定
        (1) 企业整体避税程度的度量
        (2) 杜邦分析法和检验模型
    6.4 实证结果与研究分析
        6.4.1 描述性统计与差异性检验
        6.4.2 多元回归分析
        (1) 企业避税和会计回报率的关系
        (2) 企业避税和税前营业利润率、资产周转率的关系
        (3) 企业避税和杠杆效应的关系
        (4) 分样本检验—企业所有权性质的影响
        (5) 分样本检验—机构持股比例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局限与建议
    7.1 本文结论
    7.2 研究局限
    7.3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主要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8)企业弥补亏损所得税会计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弥补亏损的一般会计处理
    (一) 结转损益的会计处理
    (二) 亏损弥补的会计处理
二、弥补亏损的企业所得税法有关规定
    (一) 纳税人按税法规定计算的亏损
    (二) 税务机关查增的所得准许弥补亏损
    (三) 境内分回的投资收益弥补亏损问题规定
    (四) 减免税所得等弥补亏损问题
    (五) 企业合并中弥补亏损问题
    (六) 境外投资亏损
    (七) 税前弥补亏损的备案
三、亏损弥补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四、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和税前利润弥补亏损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医药行业两票制政策下C药业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研究[D]. 项天歌.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K公司研发支出纳税筹划研究[D]. 黄和忠.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3]首年扣除对设备、器具投资的促进作用分析——基于项目财务评价视角[J]. 张晓川,郭晓. 财会月刊, 2019(21)
  • [4]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中的“会计味道”[J]. 王红云. 商业会计, 2019(11)
  • [5]A高新技术公司税收筹划研究[D]. 管佳杰.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4)
  • [6]政企互动与企业避税[D]. 刘思义. 厦门大学, 2018(07)
  • [7]制度环境、账税一致避税与企业绩效[D]. 曾姝. 武汉大学, 2017(06)
  • [8]企业弥补亏损所得税会计处理[J]. 刘彩霞. 财会通讯, 2012(22)
  • [9]当前所得税汇算清缴应重点关注的问题[J]. 娄芳.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0(01)
  • [10]亏损弥补的会计处理案例解析[J]. 秦文娇. 首席财务官, 2009(08)

标签:;  ;  ;  ;  ;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弥补亏损的税前利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