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城市桂林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旅游城市桂林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论文摘要

旅游城市从城市和旅游目的地这两个角度来说都存在着生态环境问题的影响,这些影响不利于旅游城市生态安全的维持,也影响着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进程。营造一个良好的旅游城市生态环境,应该清楚地了解城市居民活动、旅游者活动和旅游开发建设对旅游城市生物多样性、地表结构、资源占用等方面的影响,了解旅游城市的环境污染以及污染治理情况,了解旅游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充分发挥功能作用。因此,有必要对旅游城市生态可持续性做出定量分析,判断旅游城市生态安全性,为旅游城市生态规划与建设、生态管理与调控提供科学、客观的参考依据,以实现旅游城市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研究在数据收集上,采集来自于旅游城市历年统计资料数据、实地调查资料数据和专家访谈资料数据;在研究手段上,将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采用层次分析、因子分析、模糊数学分析等方法,结合生态足迹模型、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在理论上,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学理论、环境科学理论、复合城市生态系统理论;对旅游城市桂林进行生态足迹测量、生态安全模糊综合评价和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本文研究的内容与结果:对旅游城市桂林进行生态足迹测量,结果表明在1998-2005年间,桂林总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足迹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桂林总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基本维持不变。1998年总生态足迹与总生态承载力基本相等,总生态赤字和人均生态赤字为0;2005年总生态足迹是总生态承载力的1.66倍,出现生态赤字,人均生态赤字为0.431hm2/人。桂林生态赤字的出现,反映了桂林在这8年期间,生产、生活所需的物质和能源消费在不断增加,消费量超过了桂林生态承载的能力,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来看,如果只依靠城市本身自然条件来发展桂林城市,必然会出现资源利用的不可持续。对旅游城市桂林生态安全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表明桂林生态安全状态为“较安全”状态,桂林生态安全模糊综合评定值为0.56,反映了桂林生态环境状态通过治理与维护,处于改善的状态。影响桂林城市生态安全的关键因子是:旅游资源利用强度、旅游资源破坏程度、空气质量;其次是城市绿地覆盖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生态保护强度、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游居比率。对旅游城市桂林进行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表明在1998年至2005年的8年期间,桂林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整体上是趋于逐年提高的,桂林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生态综合指数由1998年的-1.56提高到2005年的1.58,提高幅度为2倍,2005年的桂林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是研究期间内最好的一年。经过评价研究揭示出旅游城市桂林存在着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制约的因素,具体表现为在结构功能方面:人口流动性大,城市化水平低,非生物环境因素中SO2含量,自然保留地面积变化较大,桂林城市绿地覆盖率不高。在生产功能方面:生产效率比较低,资源利用效率低,经济增长模式一直变化不大,产业结构不太合理,旅游资源开发强度大。消费功能方面:生物资源消费量增加,能源需求增加。调节功能方面:资金流不畅通,社会保障能力增加幅度不明显。论文的研究表明了从生态足迹、生态安全性和生态可持续性三个不同的角度互为补充,可以较准确、较全面地评价旅游城市桂林生态安全状态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在实践中与操作上是简便、可行的,评价结果与桂林实际状态一致。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进展
  • 1.2.1 国内外生态安全研究进展
  • 1.2.2 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
  • 1.2.3 国内外城市生态评价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
  • 2 研究区概况
  • 2.1 研究范围的选定
  • 2.2 自然地理概况
  • 2.3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 2.4 旅游业发展与旅游资源开发概况
  • 3 研究方法
  • 3.1 旅游城市生态足迹测量
  • 3.1.1 生态足迹基本内涵
  • 3.1.2 生态足迹与旅游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
  • 3.1.3 生态足迹基本假设
  • 3.1.4 生态足迹的生物生产土地分类
  • 3.1.5 生态足迹计算
  • 3.1.6 生态承载力计算
  • 3.1.7 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计算
  • 3.1.8 生态足迹分析功能
  • 3.2 旅游城市生态安全模糊综合评价
  • 3.2.1 旅游城市生态安全内涵
  • 3.2.2 旅游城市生态安全P-S-R模型
  • 3.2.3 旅游城市生态安全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3.2.4 旅游城市生态安全模糊综合评价体系的功能
  • 3.2.5 原始数据收集与处理方法
  • 3.2.6 权重的选取
  • 3.2.7 旅游城市生态安全模糊综合评价值计算步骤
  • 3.3 旅游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
  • 3.3.1 旅游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目标
  • 3.3.2 旅游城市生态系统特点
  • 3.3.3 旅游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
  • 3.3.4 评价指标选择原则
  • 3.3.5 评价体系指标组成
  • 3.3.6 旅游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的功能
  • 3.3.7 旅游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计算步骤
  • 3.4 研究技术路线图
  • 4 结果与分析
  • 4.1 研究区生态足迹分析
  • 4.1.1 研究区生态足迹计算说明与计算
  • 4.1.2 研究区生态承载力计算说明与计算
  • 4.1.3 研究区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计算
  • 4.1.4 生态足迹平衡状况分析
  • 4.1.5 生态可持续性分析
  • 4.1.6 人均生态足迹结构分析
  • 4.1.7 GDP与生态足迹变化分析
  • 4.2 研究区生态安全分析
  • 4.2.1 研究区生态安全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4.2.2 研究区生态安全模糊综合评价指标评分标准
  • 4.2.3 确定研究区的评价对象、因素集和评语集
  • 4.2.4 研究区生态安全模糊综合评价指标权重
  • 4.2.5 建立研究区生态安全模糊综合评价隶属函数
  • 4.2.6 研究区生态安全模糊综合评价矩阵
  • 4.2.7 旅游城市生态安全等级划分
  • 4.2.8 计算结果
  • 4.2.9 生态安全分析
  • 4.3 研究区生态可持续发展分析
  • 4.3.1 数据处理与计算说明
  • 4.3.2 生态结构可持续性分析
  • 4.3.3 影响生态结构关键因子分析
  • 4.3.4 生态功能可持续性分析
  • 4.3.5 影响生态功能关键因子分析
  • 4.3.6 旅游子系统可持续性分析
  • 4.3.7 影响旅游系统关键因子分析
  • 4.3.8 生态协调功能分析
  • 4.3.9 影响生态协调功能关键因子分析
  • 4.3.10 研究区生态综合指数分析
  • 4.4 研究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 4.4.1 研究区生态问题
  • 4.4.2 策略建议
  • 5 结论与讨论
  • 5.1 结论
  • 5.2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混合评价的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J]. 统计与决策 2015(09)
    • [2].高校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与激励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27)
    • [3].运动员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内容研究[J]. 山西体育科技 2013(04)
    • [4].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山东省粮食可持续发展评价[J]. 南方农业 2020(11)
    • [5].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探讨[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12)
    • [6].基于哲学思考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 东南学术 2013(02)
    • [7].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可持续发展评价[J]. 东北水利水电 2013(08)
    • [8].林业休闲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初探[J]. 商 2012(17)
    • [9].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 商业时代 2011(26)
    • [10].三种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式述评[J]. 商场现代化 2008(23)
    • [11].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12].基于发展理念的地质勘查可持续发展评价[J].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16(06)
    • [13].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评述[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 [14].可持续发展评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 商业研究 2012(02)
    • [15].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16].基于欧氏距离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构建与实例验证[J]. 生态学报 2017(11)
    • [17].河北省服务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及对策研究[J]. 统计与管理 2016(05)
    • [18].基于云模型的秀山县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J]. 资源与产业 2012(03)
    • [19].熵权物元模型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J].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09(03)
    • [20].两种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比较研究[J]. 生态经济 2008(10)
    • [21].三种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6)
    • [22].最优群信息下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8(05)
    • [23].混合评价的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J]. 中国农业信息 2016(01)
    • [24].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评价方向的研究[J]. 科技信息 2010(29)
    • [25].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的构建[J]. 北方经济 2009(14)
    • [26].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关键技术标准研究建议[J]. 中国经贸导刊 2014(10)
    • [27].基于集对分析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J]. 人民黄河 2010(01)
    • [28].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构建——基于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J]. 财会月刊 2020(09)
    • [29].“满意度”与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19(07)
    • [30].资源富集型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分析——以准格尔旗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01)

    标签:;  ;  ;  ;  ;  

    旅游城市桂林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