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黄海前第三系地震层序及构造特征研究

南黄海前第三系地震层序及构造特征研究

论文摘要

南黄海盆地位于我国与韩国之间的陆架区上,是我国近海海域含油气盆地之一。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南黄海盆地是下扬子地块的主体。南黄海盆地是在前震旦系变质岩基底上,由海相中、古生界和陆相中、新生界多期沉积叠合而成的叠合型盆地。由于南黄海前第三系调查与勘探以及研究程度依然很低,目标层的有效资料少,地质结构特征不清、地质演化历史不明,油气远景难以预测。将该区列为我国目前油气资源战略选区与评价的首批研究目标,是集中研究南黄海及其邻区基础地质、油气地质问题和开拓海域油气资源新区最有效和最现实的途径,也是带动我国北方前第三系油气勘探新领域油气勘探的有效途径之一。开展南黄海前第三系油气前景研究工作,这对于在我国寻找新的后备能源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由于本区的特殊地理位置,随着《联合国海洋公约》在我国正式生效实施,为了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以及海洋资源开发,深入开展南黄海盆地地震地层研究,查明该区新构造特征和类型、成因和分布规律等问题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近几年采集、处理的地震剖面,通过与陆上苏北盆地的对比,结合区域地层发育情况和分布规律,对南黄海盆地进行地震-地质层位的标定及地层地质属性分析,建立地层层序格架,研究其地层分布规律及构造演化特征。依据地震剖面反射结构及其特征,在南黄海盆地共对比解释了T2、T7、T8、T9、T10、T11、T12和Tg等八个特征波。结合区域地层及构造运动特征,依据地震层序划分原则,将南黄海盆地从上至下划分为I、II、III、IV、V、VI、VII、VIII、IX等九个地震层序。通过对区域地震剖面的综合研究,从建造和改造两个方面入手,初步将南黄海海相层划分为五个二级构造单元,由北往南依次为千里岩推覆带、烟台逆冲带、崂山断隆带、青岛断坳带和勿南沙隆褶带。南黄海海相层发育NEE、NE-NNE、近EW、近SN和NW向五组断裂系统,以NE向、近EW向为主。具有逆断层、正断层、反转断层、逆掩推覆断层四种构造性质。南黄海海相层发育有逆掩推覆、反转构造、潜山与披覆构造及逆牵引背斜四种构造样式。南黄海陆相中、新生界盆地可划分出烟台坳陷、崂山隆起、青岛坳陷、勿南沙隆起四个二级构造单元;发育NE、NW和近EW向三组断裂系统。凹陷内具有正断层、逆断层和反转断层等三类构造性质及以张性断块、正断层组合等伸展构造为主的五种构造组合。南黄海盆地是构造演化经历了六个主要发展阶段:包括震旦系-中奥陶统板块扩张发展阶段、晚奥陶统-志留系板块汇聚发展阶段、中泥盆统-中三叠统稳定台地发展阶段、晚三叠统-早白垩统陆内挤压隆升发展阶段、晚白垩统-古近系陆内断陷发展阶段、古近系-第四系陆内坳陷盆地发展阶段。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0 绪论
  • 0.1 调查现状与基本认识
  • 0.1.1 调查与勘探现状
  • 0.1.2 基本认识
  • 0.2 资料来源
  • 0.3 主要工作
  • 1 区域地质背景
  • 1.1 南黄海盆地及邻区板块构造背景
  • 1.1.1 欧亚板块
  • 1.1.2 太平洋板块
  • 1.1.3 菲律宾板块
  • 1.1.4 区域构造特征
  • 1.2 南黄海盆地区域沉积演化特征
  • 1.2.1 早古生界盆地的沉积特征
  • 1.2.2 晚古生界-中三叠统盆地的沉积特征
  • 1.2.3 侏罗系-白垩系的沉积特征
  • 1.2.4 新生界的沉积特征
  • 2 地震层序分析
  • 2.1 南黄海盆地前第三系地层特征
  • 2.2 地震波组特征
  • 2.2.1 资料状况
  • 2.2.2 反射波组特征
  • 2.3 地震层序划分
  • 2.3.1 地震层序划分原则
  • 2.3.2 地震层序划分与对比
  • 2.4 地震层序地质属性推断
  • 2.4.1 地震-地质层位标定
  • 2.4.2 地震层序地质属性推断
  • 2.4.3 层位标定结果
  • 2.5 地层分布特征
  • 3 南黄海构造特征
  • 3.1 构造区划
  • 3.1.1 南黄海构造层划分
  • 3.1.2 海相中、古生界构造区划
  • 3.1.3 陆相中、新生界构造区划
  • 3.2 构造特征
  • 3.2.1 海相中、古生界构造特征
  • 3.2.2 陆相中、新生界构造特征
  • 3.3 南黄海盆地构造演化特征
  • 3.3.1 主要构造运动
  • 3.3.2 构造演化阶段划分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获奖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雪中送炭系民生 海门南黄海集团“一对一”帮扶送温暖[J]. 农家致富 2017(11)
    • [2].南黄海的风[J]. 歌迷大世界(江南音乐) 2008(05)
    • [3].南黄海中部泥质沉积成因和物源研究综述[J]. 海洋地质动态 2010(02)
    • [4].“南黄海文化”园本课程的实践[J]. 教育 2015(43)
    • [5].传承南黄海文化 拓展教育内涵[J].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2012(04)
    • [6].南黄海中部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分布及来源分析[J]. 环境科学学报 2009(03)
    • [7].苏北-南黄海西部第四纪长江埋藏古河道分布研究进展[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0(04)
    • [8].南黄海区域地质与地球物理调查研究进展[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7(06)
    • [9].南黄海中部泥质区7200年以来东亚冬季风变化的沉积记录[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2(10)
    • [10].2013年和2011年夏季南黄海和东海表层悬浮颗粒物中生物标志物的对比分析[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8)
    • [11].南黄海有关地层与构造的研究进展及问题讨论[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9(01)
    • [12].1518年6月22日韩国首尔以西海域——南黄海大震[J]. 震灾防御技术 2017(02)
    • [13].春季南黄海表层海水中二氧化碳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8(03)
    • [14].“胜利”驶进南黄海[J]. 中国石油石化 2013(19)
    • [15].南黄海西北部夏季潮锋的观测和分析[J].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8(03)
    • [16].南黄海古生界油气多期成藏的包体证据[J]. 海洋地质前沿 2018(02)
    • [17].2008年7月下旬南黄海西部水温状况分析[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S1)
    • [18].南黄海西部夏季流的观测与分析[J].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2008(04)
    • [19].南黄海西部陆架区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及其物源分析[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2(01)
    • [20].基于光学传感器在南黄海硝酸盐调查中的使用初探[J]. 海洋科学 2017(12)
    • [21].南黄海西部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5(07)
    • [22].OBS调查技术方法及其在南黄海的应用[J]. 海洋地质前沿 2014(07)
    • [23].开发南海和南黄海海域资源实现勘探突破[J]. 海洋石油 2009(02)
    • [24].南黄海西部浅部地层地震层序及其沉积特征[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9(04)
    • [25].南黄海中部隆起印支面剥蚀量恢复与演化过程——来自CSDP-2井的证据[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9(02)
    • [26].中全新世以来南黄海中部沉积过程——基于岩心粒度和有机质指标[J]. 海洋学报 2019(11)
    • [27].江苏近海有色可溶有机物时空分布特征[J]. 地球科学进展 2017(05)
    • [28].水上综合搜救演习在南黄海南通水域举行[J]. 水上消防 2016(05)
    • [29].南黄海中部海水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J]. 岩矿测试 2009(04)
    • [30].江苏—南黄海地区地震链及其有序网络结构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09(10)

    标签:;  ;  ;  ;  

    南黄海前第三系地震层序及构造特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