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用药方案对奶牛乳房炎治疗效果的评价及对牛奶中药物残留规律的研究

不同用药方案对奶牛乳房炎治疗效果的评价及对牛奶中药物残留规律的研究

论文题目: 不同用药方案对奶牛乳房炎治疗效果的评价及对牛奶中药物残留规律的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预防兽医学

作者: 宋春莲

导师: 毛华明,余四九,周锦禄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不同用药方案,治愈效果,兽药残留,残留规律

文献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论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一是通过调查,统计、分析了昆明地区奶牛合作社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病因及用药情况;二是对生产实践中常用的7种抗生素19种的治疗奶牛乳房炎用药方案进行了治疗效果的评价;三是系统研究了不同药物停药后在牛奶中残留规律,结合无公害食品标准,提出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安全用药规范。1.四个奶牛合作社奶牛乳房炎平均发病率为35.9%,最高达52.8%,最低为17.8%,病死率5—8%,隐性乳房炎平均发病率为72%。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经分离鉴定,主要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枸橼酸杆菌、革兰式阳性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和志贺氏菌,分别占检出细菌总数的28.3%、19.03%、16.8%、12.2%、5.31%、4.22%、3.60%、2.74%和2.4%。生产中治疗乳房炎常用药物有青霉素类、链霉素、土霉素、磺胺类、庆大霉素、小诺霉素、氯霉素、克林霉素等,有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使用多种方式。多数药物的用量为《无公害食品奶牛兽药使用准则》用量的5-10倍,用药后没有明确的弃奶期。2.7种药物15种有效治疗方案治疗奶牛乳房炎,青霉素类药物在治疗奶牛乳房炎时效果较好,治愈率在60%—85.7%。其中氨苄西林、头孢氨苄、普鲁卡因青霉素、苄青霉素平均治愈率分别为84.6%、74.6%、73.9%、68.7%。磺胺类药物的治疗效果不好,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嘧啶的治愈率分别为57.1%和56.3%。土霉素的治愈率53.3%,土霉素治疗效果较差。3.氨苄西林、苄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磺胺二甲嘧啶、土霉素在停药后12小时在牛奶中的残留量达最高,头孢氨苄、磺胺嘧啶在牛奶中的残留量分别在停药后24小时、36小时达最高。牛奶中药物残留(Y)达最高后随停药时间(X)的延长而呈回归方程Y=aLn(-bx)规律下降。当药物残留达《无公害食品奶牛兽药使用准则》弃奶期时,牛奶中药物的平均残留量比农业部2002年发布的《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高。以最高残留限量为标准,用回归方程计算,静脉或乳房灌注氨苄西林、肌肉或静脉注射头孢氨苄、肌肉注射苄青霉素或普鲁卡因青霉素、乳房灌注苄青霉素、乳房注入普鲁卡因青霉素,肌肉注射磺胺嘧啶、静脉注射磺胺二甲嘧啶、乳房注入磺胺二甲嘧啶和静脉注射土霉素的弃奶期分别为3、2.5、4、3.5、3.5、3.5、10.5、6和3.5天,与《无公害食品奶牛兽药使用准则》奶牛兽药使用准则的弃奶期比较,绝大部分药物所需弃奶期要延长0.5-1天。4.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和有关规定,为保证牛奶质量安全,有效控制抗生素在牛奶中的残留,一方面要加强奶牛的饲养管理,规范挤奶程序,严格控制奶牛乳房炎等疾病的发生;另一方面要严格控制治疗奶牛乳房炎等疾病的药物种类并执行严格的弃奶期。磺胺类药物治疗效果较差,且治疗后需要的弃奶期较长达6.5—10天,在泌乳期间应禁止使用,土霉素治疗效果太差,泌乳期应禁用。青霉素类药物治疗效果较好,但停药后要有3—4天的弃奶期,才能保证牛奶中的残留量低于国家最高限量。

论文目录:

摘要

Summary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国内外奶牛业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2. 乳房炎是奶牛的主要疾病

2.1 奶牛乳房炎的发生及病原菌

2.2 奶牛乳房炎发病原因

2.3 奶牛乳房炎的危害

2.4 奶牛乳房炎的发生导致牛奶质量下降和产生药物残留

3. 奶牛乳房炎的预防和治疗

3.1 乳房炎的预防

3.2 乳房炎的治疗

4. 牛奶中兽药残留及其监控

4.1 产生兽药残留的原因

4.2 牛奶中兽药残留的现状

4.3 兽药残留的监控

第二部分 研究部分

I. 引言

II. 材料与方法

1. 奶牛乳房炎发病率、病因及用药情况的调查

1.1 临床型乳房炎的调查

1.2 隐性乳房炎的检查

1.3 乳房炎的病原分离及鉴定

1.4 临床兽医素质及用药的调查

2. 不同用药方案对奶牛乳房炎治疗效果的研究

2.1 试验设计

2.2 治疗效果的判定

2.3 试验药品

2.4 试验材料

3. 不同用药方案对牛奶中兽药残留规律的研究

3.1 样品采集

3.2 仪器与试剂

3.3 牛奶中不同药物残留的测定

3.4 结果计算与统计分析

3.5 牛奶中药物残留及弃奶期的测定

III. 结果与分析

1. 奶牛乳房炎发病率及治疗用药

1.1 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

1.2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

1.3 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

1.4 临床兽医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用药情况

2. 不同用药方案对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效果及分析

2.1 氨苄西林治

2.2 头孢氨苄

2.3 苄青霉素

2.4 普鲁卡因青霉素

2.5 磺胺嘧啶

2.6 磺胺二甲嘧啶

2.7 土霉素

3. 不同用药方案对牛奶中兽药残留规律的研究

3.1 氨苄西林

3.2 头孢氨苄在牛奶中的残留规律

3.3 苄青霉素

3.4 普鲁卡因青霉素

3.5 磺胺嘧啶

3.6 磺胺二甲嘧啶

3.7 土霉素

IV.讨论

1 奶牛乳房炎的发生及原因

1.1 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分析

1.2 奶牛乳房炎发病诱因分析

2. 临床治疗奶牛乳房炎效果的评价

2.1 7种药物治疗奶牛乳房炎效果的评价

2.2 15种有效治疗方案治疗奶牛乳房炎的评价

3. 不同用药在牛奶中的残留规律及合理的弃奶期

V.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发布时间: 2008-08-11

参考文献

  • [1].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β-防御素4和5对其抑菌活性研究[D]. 李丽好.河北农业大学2018
  • [2].荷斯坦奶牛炎症相关基因多态性及其与DHI生产性能的关联分析[D]. 朱小云.安徽农业大学2018
  • [3].吉林省泌乳奶牛不同时期营养需要试验及乳房炎病原菌调查[D]. 王晋.吉林农业大学2018
  • [4].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药物敏感性及分子特性研究[D]. 张莉莉.兰州大学2018
  • [5].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无乳链球菌荚膜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的研究[D]. 张亚茹.甘肃农业大学2018
  • [6].奶牛乳房炎四种病原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D]. 丁天翊.甘肃农业大学2018
  • [7].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多重PCR诊断方法的建立与应用[D]. 王丹.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
  • [8].赤芍等10味中药对LTA体外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D]. 孙静.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
  • [9].奶牛乳房炎三种主要致病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D]. 李桂宇.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
  • [10].内蒙古地区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分布的调查及Ⅰ型肠毒素蛋白表达[D]. 齐欢欢.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

相关论文

  • [1].鸡蛋中磺胺类药物多残留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残留消除规律的研究[D]. 宋艳红.南京农业大学2007
  • [2].我国部分地区个体奶牛场乳房炎流行病学调查[D]. 李宏胜.甘肃农业大学2004
  • [3].吉林地区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的分离及敏感药物的应用[D]. 金哲浩.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 [4].盐酸克伦特罗在肉鸡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的研究[D]. 王喜萍.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 [5].蜂群用药对蜂蜜中药物残留影响的研究[D]. 唐林林.福建农林大学2008
  • [6].蜂王浆中药物残留来源确定及在蜂群中消除规律研究[D]. 任勤.福建农林大学2008
  • [7].中药注射液的筛选及其对奶牛乳房炎的防治作用[D]. 崔一喆.东北农业大学2006
  • [8].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与分析[D]. 王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 [9].自制中药消炎膏治疗奶牛乳房炎试验[D]. 王会珍.南京农业大学2005
  • [10].某场奶牛乳房炎调查和几种中草药制剂对其疗效的研究[D]. 王海梅.贵州大学2006

标签:;  ;  ;  ;  ;  

不同用药方案对奶牛乳房炎治疗效果的评价及对牛奶中药物残留规律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