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空前繁荣强盛的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同时也是中原王朝与周边各族进行友好交往的活跃期。唐朝与周边各族互派各种使者进行交往与沟通,主要包括吊祭使、册封使、告哀使、安抚使、和亲使等。其中,唐朝派往边疆民族地区的吊祭使、册立使这一类使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本文试图通过考察吊册类使者来了解:吊册类使者的渊源、职责、人选,以及其对于维护和发展唐朝与周边各族关系的作用等问题。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包括绪论、主体部分的三章和结论。其中绪论部分介绍了我国近十几年来学术界对于唐朝与周边各族使者往来问题的研究状况和研究意义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第一章主要是对吊册类使者的渊源、职责,及其地位变化等问题进行论述。唐朝的吊册类使者是在汉朝和隋朝的同类使者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其在唐前期属于临时性的差遣官,直到唐后期才逐渐形成了固定成型的使职。第二章主要分析吊册类使者的选派和本官的特点,以及唐后期吊册类使者多以本官加宪衔出使的原因等问题。唐朝政府往往会选任那些家世背景深厚、具备可靠的政治素养,以及有外交才能的官员充使。本文通过对使者本官的品级和职掌的统计分析之后,发现吊册类使者的本官品级主要集中在从三品到从五品上这段官阶。另外,吊册类使者出使的表现,不仅直接影响着双边关系的发展,同时又决定着使者归朝后的政治前途。一般来讲,使者出使能够不辱君命,返朝后就会得到升迁,反之,就会受到贬谪。值得注意的是,吊册类使者的选派有时还会牵扯到唐代的党争问题。而唐后期吊册类使者多以本官加宪衔出使是唐朝外交管理体制的深刻变化所引发的结果。第三章主要分析吊册类使者对唐朝与周边民族关系的影响,其主要包括:维护边疆民族与唐朝的臣属关系,了解边疆民族政权的最新动态,以及传播中原文化,促进中原地区与边疆民族的物质文明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