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溶释放模型论文-马宏璞

淋溶释放模型论文-马宏璞

导读:本文包含了淋溶释放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锑,锑矿堆放区,废弃物,淋溶释放

淋溶释放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马宏璞[1](2015)在《锑矿堆放区重金属锑淋溶释放规律及其在土—水界面环境下迁移转化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使世界对锑及其化合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过量的开采导致锑矿堆放区大量尾矿堆积,由于缺乏有效的处理措施导致露天堆放的尾矿在受到降雨或者融雪的侵蚀作用下会释放大量的锑元素。这些锑元素会随着雨水的径流、渗透作用进入土壤及周围河流中,对锑矿区周围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本论文以湖南冷水江锑矿堆放区为研究对象,对堆放区各类废弃物中锑的释放规律及其在土-水界面的迁移转化过程进行研究,并对整个堆放区的污染释放量进行预测。对冷水江锑矿堆放区进行现场踏勘,占整个堆放区数量最多的叁种废弃物(冶炼渣、尾矿砂、废矿石)分别进行取样。针对叁种废弃物对锑的最优释放条件和在自然条件下影响废弃物释放锑元素的因素进行室内动、静态淋溶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同一条件下,叁种废弃物中冶炼渣的锑释放量最大,废弃物的粒径、雨水的p H、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等均对废弃物中锑的淋溶释放有影响。其中雨水的p H在中性条件下锑元素释放量最大,而在弱酸条件下释放量比较小;随着降雨时间的增长,锑元素的释放量呈先升高再降低然后再升高的趋势。对锑的释放机理进行研究,锑的淋溶释放过程主要是物理冲刷和化学氧化反应的共同作用。建立锑元素的释放动力学模型和淋溶释放量模型,对堆放区的年释放量和平均释放浓度进行预测。通过对堆放区土-水界面环境下锑的迁移转化过程进行分析,堆放区土-水界面锑元素的迁移转化过程主要有对流弥散、淋溶释放和土壤吸附叁种,其中对流弥散作用是迁移转化的主要方式。建立适合锑矿堆放区土-水界面的迁移转化模型,利用Laplace变换来对模型进行求解并对在迟滞因子影响下饱和土壤渗流过程中渗透速度μR和纵向弥散系数DR参数进行率定。并对方程进行土柱实验利用实验数据进行方程拟合验证,拟合相关系数为0.9715。表明该模型可以很好的模拟锑矿堆放区土-水界面中锑的迁移转化过程,为研究区域环境中锑的污染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期刊2015-05-26)

胡恭任,于瑞莲,刘海婷,张雨婷[2](2013)在《模拟酸雨对街道灰尘重金属淋溶的累积释放特征与释放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泉州市交通繁忙区街道灰尘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酸雨动态淋溶实验和改进的BCR四步提取法研究街道灰尘中重金属元素在不同酸度(pH=3.5、4.5、5.6)模拟酸雨淋溶下的溶出规律及形态变化.结果表明,街道灰尘中重金属元素的累积释放量均随模拟酸雨pH的降低而增加,当pH值为3.5和4.5时,Cu、Pb、Mn、Ni、V、As和Co的释放过程为快速释放阶段,Cr、Zn和Fe的释放过程分为快速释放和相对平稳释放两个阶段;当pH值为5.6时,除Co、V为快速释放过程外,其余重金属都处于相对慢速的释放过程.动力学方程拟合结果表明,双常数速率方程能更好地描述上述重金属元素的累积释放特征.尘样经模拟酸雨淋溶后,弱酸可溶态中Co、Cu、Mn、Zn、Ni百分含量有所增加,Cr、Fe、Pb百分含量变化不明显;可还原态中Cr、Pb、Cu、Ni百分含量有所增加,Mn、Zn、Co百分含量有所下降;可氧化态中上述各元素的百分含量均有所降低;残渣态中除Ni、Mn百分含量有所下降外,其它元素百分含量变化均不显着.(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3年05期)

朱法华,张景荣,荣鸿敏,张文华[3](1996)在《粉煤灰中污染物质的淋溶释放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火电厂粉煤灰,全部为碱性灰,在自然淋溶条件下,淋出液中绝大多数重金属的含量一般较低,但是,pH值、SO_4~(2-)、F~-和Cr~(6+)等项目经常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pH值、F~-等项目甚至经常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88)新扩改一级,是粉煤灰中的主要污染因子。粉煤灰中不同污染因子受淋溶介质的影响不同,酸性介质有利于Ca~(2+),F~-的释放,碱性介质有利于Cr~(6+)的释放,在各种介质淋溶下,主要污染因子的淋溶释放一般符合C_t=G_0~e~(bint)模型。通过模型不仅可了解污染因子的释放能力及释放速度,而且可为灰场是否需要进行工程处理提供依据。此外,还可用于灰场对水环境污染的源强预测。(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1996年02期)

淋溶释放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泉州市交通繁忙区街道灰尘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酸雨动态淋溶实验和改进的BCR四步提取法研究街道灰尘中重金属元素在不同酸度(pH=3.5、4.5、5.6)模拟酸雨淋溶下的溶出规律及形态变化.结果表明,街道灰尘中重金属元素的累积释放量均随模拟酸雨pH的降低而增加,当pH值为3.5和4.5时,Cu、Pb、Mn、Ni、V、As和Co的释放过程为快速释放阶段,Cr、Zn和Fe的释放过程分为快速释放和相对平稳释放两个阶段;当pH值为5.6时,除Co、V为快速释放过程外,其余重金属都处于相对慢速的释放过程.动力学方程拟合结果表明,双常数速率方程能更好地描述上述重金属元素的累积释放特征.尘样经模拟酸雨淋溶后,弱酸可溶态中Co、Cu、Mn、Zn、Ni百分含量有所增加,Cr、Fe、Pb百分含量变化不明显;可还原态中Cr、Pb、Cu、Ni百分含量有所增加,Mn、Zn、Co百分含量有所下降;可氧化态中上述各元素的百分含量均有所降低;残渣态中除Ni、Mn百分含量有所下降外,其它元素百分含量变化均不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淋溶释放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马宏璞.锑矿堆放区重金属锑淋溶释放规律及其在土—水界面环境下迁移转化模型的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

[2].胡恭任,于瑞莲,刘海婷,张雨婷.模拟酸雨对街道灰尘重金属淋溶的累积释放特征与释放模型[J].环境化学.2013

[3].朱法华,张景荣,荣鸿敏,张文华.粉煤灰中污染物质的淋溶释放模型[J].环境科学学报.1996

标签:;  ;  ;  ;  

淋溶释放模型论文-马宏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