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的归化异化现象

翻译中的归化异化现象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外语教研室,湖北武汉430415)

摘要:近来,翻译界对于归化以及异化的讨论比较多,散见于国内的各种外语类学刊,有些杂志还开辟专栏来讨论这一话题,这些文章大大推动了关于“归化”和“异化”问题的研究,本文将与读者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在翻译中常出现的现象。

关键词:归化;异化;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09)08-1-收稿日期:2009-04-14

一、引言

国内的外语类学刊发表了不少有关归化和异化的文章,有的文章高屋建瓴,从文化的角度对直译和意译作出概括,还有的文章运用关联理论来寻求归化和异化的最佳关联点,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拓宽了归化和异化的研究。但归化和异化翻译的讨论仍存在一些误区,最明显的是将归化与异化翻译等同于直译与意译,将文学策略和文化的意识形态同语言的策略和翻译的技巧等同起来,从而将关于归化和异化的讨论拉回到传统和经验的讨论之中,这样做有碍归化和异化翻译研究的发展。

二、关于“直译”与“意译”

直译与意译是归化和异化讨论的源头,不少学者常常把它们放在一块来讨论。王东风在“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一文中就对它们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文章开门见山地指出,“归化与异化之争,是直译与意译之争的延伸,可谓由来已久。”但他没有将它们简单地归于一类,而是指出:“归化和异化可看成直译和意译概念的延伸,但并不完全等同于直译与意译。如果说直译和意译是语言层次的讨论,那么,归化和异化则是将语言层次的讨论延续升格至文化、诗学和政治层面。也就是说,直译和意译之争的靶心是意义和形式的得失问题,而归化和异化之争的靶心则是处在意义和形式得失旋涡中的文化身份、文学性乃至话语权利的得失问题。”笔者基本上赞同上述观点,并就直译/意译与异化/归化翻译补充一点自己的看法。

在谈到直译和意译时,人们常常用英文词语literaltranslation和freetranslation。此时人们关心的是语言层面的技术处理问题,即如何在保持原语形式的同时,不让其意义失真;而意译则认为语言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表达形式,当形式成为翻译的障碍时,就要采取意译。还有人提出形合与意合来与直译和意译对称。在中国的翻译史上,赞成直译和意译的均有人在,初期佛典翻译中的文质说,唐代有玄奘的“求真”与“喻俗”,近代有严复的“信达雅”及鲁迅的“宁信而不顺”与赵景深的“宁顺而不信”等,都是从直译和意译的角度来探讨翻译的原则。

三、归化和异化理论

所谓异化,指“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采用的原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他提出一种反对译文通顺的翻译理论和实践,认为翻译目的不是在翻译中消除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而是要在翻译中体现这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异化是以原语或原文作者为归宿,着眼于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坚持文化的真实性,旨在保存和反映异域民族特性和语言风格特色,为译文读者保留异国情调,让读者感受不同的民族情感,体会民族文化、语言传统的差异性,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丰富译文语言的表现力。

所谓归化翻译,是在翻译处理中要求译者向目的语读者靠拢,采取读者所习惯的目的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翻译既然是一种交际,如果不对信息接受者的信息进行全面研究,对交际作任何分析都不是完整的。重视读者反映是为了让译文的读者能大致和原语读者一样去理解和欣赏一个文本。译文的表达方式是完全通顺自然的,通顺自然的翻译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避免文化冲突,消除文化障碍,最终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所以,通顺可以看成是归化翻译理想的策略。

西方学者用一个图表来大致显示Jerome对不同性质的翻译所作的区分,根据当前关于翻译的归化/异化讨论,笔者同样想借用两个例子来揭示它们之间的差异:

1.Iftranslationiscarriedoutonthedimensionoflinguistics.

2.Iftranslationiscarriedoutonthedimensionofculturalstudies.

上述例子说明了传统意义上的异化/归化和现代意义上的异化/归化具有不同的功能与目的。在英语中,语言层面的归化/异化是用assimilation(adaptation)/alienation来表达的,而文化层面的归化/异化是用domesticating/foreignzing来表达的。当然,我们也可像处理文化一词一样,用首字母大写的Domesticating/Foreignzing来指作为文化策略的归化和异化,用首字母小写的domesticating/foreignizing来指当今文化层面上的直译。小写字母的归化/异化是意译/直译的延伸与发展,而大写字母归化/异化是意译/直译的革命,开拓了翻译研究的新的领域。

四、异化与归化的关系

在翻译实践中不可能永远只遵循一种原则或采用一种方法。因此,也不可能有任何译作完全是以原语文化为归宿,或完全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只是表现出在处理原语文化信息时的基本倾向。过度的异化或归化都有损译文的质量,刻意的异化会使译文晦涩难懂,索然无味,甚至会闹笑话。作为两种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各自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两者密不可分,相互依存,异化寓于归化之中,归化中也包含着异化,绝对的异化和绝对的归化都是不存在的。平常所说的异化与归化,主要是就译者的倾向性而言,即或异化为主或归化为主。在翻译实践中,两者的统一并非平分秋色,半斤八两,而是以翻译的目的、文本类型的不同而显示为现实的、具体的、动态的统一。

五、结语

异化与归化的翻译策略的讨论还在继续,我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将影响深远,会体现在许多方面,不仅对翻译研究有影响,同时对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比较文学等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Hickey,Leo.ThePragmaticsofTranslation[M].ShanghaiForeignEducationPress,2001.

[2]Toury,Gideon.DescriptiveTranslationStudiesandBeyond[M].ShanghaiForeignEducationPress,2001.

[3]王宏志.重释“信达雅”:二十世纪中国翻译研究[M].东方出版中心,1999.

[4]王宁.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J].清华大学学报(增刊),2002:84-89.

[5]胡翠娥.“归化”和“异化”再思考[J].外语与翻译,2000,(1):30-36.

标签:;  ;  ;  

翻译中的归化异化现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