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小说的转型

左翼小说的转型

论文摘要

本文聚焦于1937——1945年间的中国现代文学书写历史,从小说文本书写范式在1942年间的巨大变化,勾画历史形迹,呈示文学内外因果关系,突出牵系多方的力量和行为在文学、文本内外生存中的调配和影响,从而尝试以文学历史的普遍问题勾连文学史现象关注和文本叙事建构两大系统,又以文学、文本多方力量和质素在系统各领域的映照和交互影响,以文学与历史的关键因子在文学史、文本的互为互现,尝试对此一时段文学史牵系多方又影响深远的品质作多向度、多层面的界定。第一章,从解放区文艺在小说书写上与苏区书写的断裂这一现象出发,梳理延安—解放区小说书写的文学渊源,从文本叙事的角度,确立左翼小说书写文本层次剥离的可行性,揭示其白话雅语、欧化长句对叙事意蕴的营造和话语权的昭示,并探讨了抒情、议论、对话、细节在左翼小说故事演绎中的种种表现,尤其是仿真、对比、隐喻、象征等修辞在左翼小说文本建构中,从单纯、单一技巧运用到文本叙事理念的叙事历程。在此基础上,探讨左翼进入延安后,在保持自身写作风格和传承的前提下进行的写作调整,揭示调整行为在叙事中的种种表现和冲突。最后,在三、四十年代五四先锋文学系统和世界文学系统的参照中,确立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夕延安左翼小说的历史位置并揭示他们可能有的书写面向,而在左翼自身的发展历史和三十年代末中华民族的时代现实梳理中,揭示左翼书写已经出现的不协调和将要面临的危机。第二章,着重探讨和呈现延安—解放区小说创作的生发力量在区域政治直接的政策规范和人员调控下,被历史性地重新布排的过程。本章深入探讨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的历史背景,揭示延安文艺界本身存在的浮躁之气,关注整风运动,在呈现双向持平的历史运动中,揭示左翼创作主体思想、生活和写作上的调整和转变,呈现新的写作需要对五四知识阶层书写延承的压抑。第三章,围绕1942—1945年解放区中短篇小说创作高峰,从短篇小说与故事的关系出发,揭示“故事”和“战争”对解放区短篇小说文本内外的整体规定,对古典话本传统的继承,对说—听叙事氛围的营造,以及在说—听叙事下,语言的村话传统、村庄生活情韵和现实阶级分野。同时呈现说—听叙事模式下的文本故事建构,揭示其中的力量对峙和外来者形象设置,凸现小说的传播性能。再则,本章还梳理了含蓄潜在的书写力量在围聚说事的大氛围中,通过某些技术处理和巧妙的暗示,将说—听模式置换为书写—阅读模式,从而赢得创作主体主导地位的文本叙事构建。最后,聚焦1937——1945年的文学历史,总结新文学书写历史、时代现实、左翼书写延承对此时段文学书写的合力塑造,勾勒社会、文学、作家、文本之间同一性的力量延伸和互为映现的关系舒张,由此定位历史的大趋势和文学书写转型的总体价值。同时,进入历史到人生、社会

论文目录

  • 绪论
  • 第一节 解放区文学研究综述
  • 第二节 延安-解放区小说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起点、落点
  • 第三节 1937——1945 文学历史考察视角和问题探究的基本线索
  • 第一章 延安文艺座谈会前的小说叙事源流、形态和历史定位
  • 第一节 延安-解放区小说的书写源流
  • 第二节 左翼进入延安前的小说叙事建构和审美呈现
  • 第三节 1939——1942 年间延安左翼创作巡察
  • 小结 文学史定位、可能的面向以及危机
  • 第二章 延安—解放区小说创作力量的重新布排
  • 第一节 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夕的文艺氛围
  • 第二节 延安左翼作家群艰难的改造历程
  • 第三节 延安左翼创作职能、力量的重新布排
  • 小结 左翼作家的艰难转型
  • 第三章 1942—1945 解放区短篇小说
  • 第一节 解放区短篇小说文本范式的规定性
  • 第二节 说-听模式下的小说叙事
  • 第三节 说-听叙事的溢出:书写-阅读范式的延承
  • 小结 交流中取得协调的可能性思考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文本与意象:现代城市审美的一个视角[J]. 中国民族博览 2017(04)
    • [2].以《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例,简述从文本到电影的嬗变[J]. 北方文学 2019(20)
    • [3].小说细节对于文本叙事的价值[J]. 青年文学家 2019(33)
    • [4].观点[J]. 语文学习 2017(01)
    • [5].扣“点”提问,问出无限精彩[J]. 语文天地 2017(06)
    • [6].戏剧空间——文本空间及发展趋势[J]. 青年文学家 2017(17)
    • [7].人性的嵌套——评《你好,疯子!》中的虚构与真实[J]. 南腔北调 2017(05)
    • [8].非自然副文本叙事论略[J]. 中外文论 2016(01)
    • [9].类文本叙事:范畴、类型与批评框架[J]. 江西社会科学 2010(02)
    • [10].论超文本叙事理念的源起[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2)
    • [11].“一带一路”背景下故事叙事在商业文本中的释义技巧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08)
    • [12].文学文本叙事空白的表述机制[J]. 东岳论丛 2016(11)
    • [13].“文明冲突”面具下的终极对话——《撞车》的文本叙事及主题解读[J]. 电影文学 2009(01)
    • [14].方方《闲聊宦子塌》的文本叙事策略[J]. 阴山学刊 2016(05)
    • [15].家庭、人伦、亲情——从文本叙事角度分析《散步》中的情感[J]. 牡丹 2015(22)
    • [16].“愧怍”在文本叙事中的体现——叙事性散文《老王》异探[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4(01)
    • [17].从《温故一九四二》到《一九四二》——文学文本与电影文本叙事方式比较[J]. 电影评介 2014(14)
    • [18].文学真实的幽灵结构——《高城堡里的人》与文学真实的一种类型[J]. 山东社会科学 2020(07)
    • [19].《西游记》中的南北丝路历史地域原型研究——兼论中国古代景观附会中的“地域泛化”与文本叙事[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5)
    • [20].次生文本叙事与性别身份观察——评陈崇辉系列作品[J]. 油画 2019(03)
    • [21].企业网站的文本叙事主题分析[J]. 现代信息科技 2019(09)
    • [22].会有人看见她的光——《呦呦鹿鸣》创作浅谈[J]. 艺海 2020(06)
    • [23].论《西藏,隐秘岁月》中的潜文本叙事[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03)
    • [24].引导、评论、深化文本主题——《拥有快乐的秘密》中的类文本及其叙事功能分析[J]. 当代外国文学 2020(01)
    • [25].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躯体化”文本叙事范式的审美流变[J].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02)
    • [26].图像转向背景下贵州长征文化连环画叙事研究(二)[J]. 美与时代(上) 2020(05)
    • [27].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2017-2020年全国卷文学类文本叙事视角研究[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0(08)
    • [28].类文本-文本共生叙事:概念、叙事交流情景与批评框架构建[J]. 江西社会科学 2019(12)
    • [29].浅析创意中插广告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J]. 传播力研究 2018(27)
    • [30].地震废墟上人的拯救——谈《坼裂》对“坼裂灵魂”的反思[J]. 名作欣赏 2013(24)

    标签:;  ;  ;  

    左翼小说的转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