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革命·重建 ——梁启超论“过渡时代”的中国道德

危机·革命·重建 ——梁启超论“过渡时代”的中国道德

论文摘要

在近代中国道德变革史上,梁启超是一个关键思想环节。作为处于“过渡时代”的启蒙思想家,梁启超的道德思想表现出强烈的“过渡”色彩,新旧杂糅、反复多变是其思想性格特点。在某种意义上说,作为个体的梁启超,其道德思想演变的轨迹以及思想特征是近代中国道德变革史的浓缩。本论文以四个关键词,即“过渡时代”、“危机”、“革命”、“重建”来勾勒梁启超道德思想的演变,“过渡时代之中国”在本质层面是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冲突与转化,在现象层面却是国族存亡与中西文明之间的冲突、融合之际,在思想层面则体现为“救亡”与“启蒙”的“重叠共识”。这一时代特点使得近代中国出现三重变调的“道德危机”,一是传统道德在西方现代道德冲击下陷入危机;二是因“过渡时代”青黄不接而导致道德虚无主义出现;三是因“道德救国论”与“国家目的论”的影响下导致道德的工具理性压倒价值理性。危机转化即是变革,梁启超倡导“道德革命”本意是为了消除道德危机。但是,道德革命仍然受制于时代特征,这样使得道德革命事实上承担了为中国现代化释放动力的功能,因此,无论是以“采补所本无”的批判性引进西方现代道德,建立公德价值谱系的尝试,还是“淬厉所固有”以拓展道德资源,发扬传统道德精神的努力,都无一例外促使传统道德的现代性转向,但传统道德的现代性转向仍未能解除道德危机。“道德革命”同时指向了“道德重建”,梁启超的“道德重建”因受时代环境和个性的影响而呈现出明显的过渡阶段,表现出“国家主义”和“世界主义”不同阶段,但统制于现代化视野,梁启超在反思欧洲现代道德的病态以及批判检讨传统中国传统道德的前提下,提出以“传统性与现代性”互补的道德重建方向,其要建设的理想社会是“个性中心之‘仁的社会’”。就此,梁启超道德思想的演变逻辑地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本论文基本是以思想演变为主线,以历史社会的变迁为伏线,两者交织以呈现研究对象的思想轨迹及其思想特征。研究方法上强调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史与论相结合,思想和社会的互动,通过梁启超带有个人色彩的道德思想演变来呈现近代中国道德演变中的丰富的复杂性,并以此检讨中国道德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论文目录

  • 导论
  • 第一章 思考道德问题的时代视域
  • 一、“过渡时代”:进化中的社会转型
  • 二、“过渡时代”中国的历史困境
  • 第二章 “二相重叠”的道德危机
  • 一、作为“理想类型”的中国传统道德
  • 二、道德危机在“过渡时代”的演变
  • 三、“过渡时代”主题与道德价值嬗变
  • 第三章 趋于现代性的道德革命
  • 一、“道德革命”: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的精神动力
  • 二、“采补所本无”:西方现代道德的批评性引进
  • 三、“淬厉其固有”:中国传统道德资源的现代性转化
  • 四、道德革命的实质:趋于现代性的发展方向
  • 第四章 传统与现代互补的道德重建
  • 一、梁启超道德重建思想的演进
  • 二、“国家主义”视野下的道德重建
  • 三、“世界主义”视野下的道德重建
  • 四、道德重建的方向:传统性与现代性的互补
  • 余论:现代中国的道德困境及其出路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近代中国内外债的相互演变[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 2010(04)
    •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的文化传承[J]. 教育革新 2017(05)
    • [3].借鉴与移植:议会制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及影响[J]. 湘江青年法学 2015(02)
    • [4].近代中国报业发行困境与“联合版”的发生[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9(10)
    • [5].游侠与辩士:近代中国报人的两种气质[J]. 新闻研究导刊 2020(02)
    • [6].近代中国遭遇的疫情[J]. 世纪 2020(02)
    • [7].近代中国情境下的概念史研究——以方维规《概念的历史分量》为例的方法论思考[J]. 学海 2020(01)
    • [8].西医在中国本土化与职业化的谜题开解——读郝先中教授《近代中国西医本土化与职业化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9].试论近代中国疫灾救助的财政应急[J]. 财政监督 2020(13)
    • [10].近代中国“社会”概念的早期形成[J]. 社会科学文摘 2020(08)
    • [11].《察势观风:近代中国的记忆、舆论与社会》[J]. 近代史研究 2020(05)
    • [12].留日、留德军事生概况及其对近代中国军事发展影响[J]. 兰台世界 2020(10)
    • [13].《自然和人:近代中国两个观念的谱系探微》出版[J]. 哲学动态 2018(12)
    • [14].近代中国第一口油井——苗-井[J]. 石油知识 2019(01)
    • [15].国学形态下的经学——近代中国学术转型的纠结[J]. 近代史研究 2019(06)
    • [16].论近代中国的洋茶进口[J]. 古今农业 2018(03)
    • [17].近代中国文化主体性迷失因由与重塑策略[J]. 求索 2016(12)
    • [18].一致与别致:近代中国的一点观察[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19].正确评价近代中国革命[J]. 天府新论 2017(01)
    • [20].再议近代中国的革命与改良[J]. 苏区研究 2017(04)
    • [21].不虚美、不掩恶:近代中国历史的书写与叙事——以义和团运动为例[J]. 荆楚学刊 2017(04)
    • [22].自行车与近代中国[J]. 史林 2015(06)
    • [23].近代中国的君主立宪思想[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4)
    • [24].对“毛泽东与近代中国民粹主义关系”的再认识与思考[J]. 世纪桥 2016(09)
    • [25].德国与近代中国军事交流研究综述[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9)
    • [26].赫德与近代中国海关国外研究述评[J]. 普洱学院学报 2014(04)
    • [27].老庄学研究的新进展——评《近代中国老庄学》[J]. 宗教学研究 2015(01)
    • [28].学术史视域下的近代中国民商法学研究[J]. 法制博览 2015(11)
    • [29].论自由主义思想在近代中国面临的阻碍性因素[J]. 新乡学院学报 2015(08)
    • [30].导言 近代中国的旅行写作:空间生产与知识转型[J]. 新史学 2019(02)

    标签:;  ;  ;  ;  

    危机·革命·重建 ——梁启超论“过渡时代”的中国道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