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库勒凸起古生界和三叠系碎屑岩系层序地层学与储层特征研究

阿克库勒凸起古生界和三叠系碎屑岩系层序地层学与储层特征研究

论文题目: 阿克库勒凸起古生界和三叠系碎屑岩系层序地层学与储层特征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矿产普查与勘探

作者: 王明艳

导师: 戴塔根,郭建华

关键词: 阿克库勒,层序地层学,碎屑岩系,成岩作用,储层特征

文献来源: 中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阿克库勒地区油气资源丰富,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整装大型海相油气田,近二十年来油气勘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该地区油气勘探程度极不均匀,以前的勘探重点都放在碳酸盐岩地层上,对碎屑岩系研究较少。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古生界和三叠系的碎屑岩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致的岩心观察,利用钻井、测井、地震资料以及普通薄片、铸体薄片、同位素、压汞、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等多种测试方法和手段,全面的总结了区内的地质概况,对层序地层格架、沉积相、岩相古地理特征、成岩作用以及储层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古生界和三叠系碎屑岩系有利勘探区块优选做出了客观评价。 通过钻、测井资料、地震追踪和单井沉积相分析,在阿克库勒地区古生界和三叠系碎屑岩系中一共划分出23个标准的三级层序,其中上奥陶统划分出了5个,志留系划分出了6个,东河砂岩1个,石炭系划分出了5个、三叠系划分出了6个。 作为区内主要储集岩系的东河砂岩是一个完整的三级海平面升降旋回沉积的结果,可明显的识别出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并且可以在区域范围内很好的对比,以河流充填沉积为主的低位体系域仅局部可见。东河砂岩层序中不同体系域的沉积环境与岩性特征明显不同,海侵体系域以受潮汐控制的滨岸沉积为主,高位体系域则以受波浪控制的滨岸沉积为主。 通过对阿克库勒地区原型盆地演化研究,作为研究区另一个重要储集岩系的三叠系的沉积背景相当于坡折之上的平坦部分,受湖平面升降变化影响极大,层序边界以具明显河流回春作用的Ⅰ型层序边界为主。低位体系域发育,以粗粒的河流沉积为特色;湖侵体系域以湖相泥岩为主;高位体系域不发育,主要是受侵蚀或者无沉积作用造成的。 通过对研究区内储集砂体展布特征研究,结合已建立的层序格架,区内主要的储集砂体明显受到层序格架的控制。东河砂岩和石炭系层序中主要的储集砂体分布在高位体系域中,而在三叠系层序中,储集砂体主要分布在低位体系域中。

论文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 论文选题的依据、来源及目的意

1.2 论文的研究范围、研究内容及攻关目标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3.1 层序地层学理论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1.3.2 国外层序地层学学派及其优缺点

1.3.3 层序地层学在国内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1.3.4 层序地层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1.3.5 层序地层学发展趋势

1.4 工区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4.1 研究现状

1.4.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6 论文的难点及可行性

1.6.1 论文的难点

1.6.2 完成论文的可行性

1.7 完成的主要工作与取得的主要成果认识

1.7.1 完成的主要工作

1.7.2 取得的主要成果与创新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构造背景与构造演化

2.1.1 加里东期

2.1.2 海西早期

2.1.3 海西晚期

2.1.4 印支-燕山期

2.1.5 喜山期

2.2 区域地层

2.2.1 地层系统的划分及其对比

2.2.2 地层展布特征

第三章 古生界和三叠系碎屑岩系层序地层学

3.1 区域构造背景、原型沉积盆地特点及所采用的层序地层学模式

3.1.1 区域构造背景

3.1.2 构造单元划分

3.1.3 原型沉积盆地的特点

3.1.4 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及所采用的模式

3.2 上奥陶统碎屑岩层序地层学

3.2.1 层序划分与对比

3.2.2 沉积体系与沉积相研究

3.3 志留系碎屑岩层序地层学

3.3.1 层序划分与对比

3.3.2 沉积体系与沉积相研究

3.4 上泥盆统东河砂岩层序地层学

3.4.1 层序划分与对比

3.4.2 沉积体系与沉积相分析

3.4.3 沉积环境与沉积岩相的对比

3.5 石炭系层序地层学

3.5.1 岩性地层

3.5.2 层序划分与对比

3.5.3 沉积体系与沉积相研究

3.6 三叠系层序地层学

3.6.1 地层与岩性特征

3.6.2 层序划分与对比

3.6.3 沉积体系与沉积相研究

第四章 阿克库勒地区碎屑岩储层特征

4.1 碎屑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

4.1.1 志留系

4.1.2 泥盆系东河砂岩

4.1.3 石炭系巴楚组

4.1.4 石炭系卡拉沙依组

4.1.5 三叠系

4.2 碎屑岩成岩作用类型及成岩作用阶段划分

4.2.1 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

4.2.2 成岩作用阶段划分

4.3 东河砂岩、石炭系碎屑岩成岩作用及成岩阶段划分

4.3.1 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和特征

4.3.2 成岩阶段划分与成岩序列的确定

4.3.3 关于东河砂岩顶部层序边界的大气淡水淋滤溶解作用的证据与讨论

4.4 三叠系储层成岩作用与成岩阶段

4.4.1 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和特征

4.4.2 成岩阶段划分与成岩序列的确定

4.5 储集砂体的成因类型及其在层序格架中的展布

4.5.1 储集砂体的成因类型

4.5.2 储集砂体在层序格架中的展布特点

4.6 东河砂岩的储集物性特征

4.6.1 岩心分析的物性特征

4.6.2 储层物性垂向上的变化特征

4.6.3 储层非均质性控制因素分析

4.6.4 储集物性平面分布特征

4.7 志留系、石炭系及三叠系碎屑岩储集物性特征

4.7.1 志留系

4.7.2 石炭系

4.8 储层预测

4.8.1 地震反演技术

4.8.2 测井资料的预处理

4.8.3 层位标定和子波反演

4.8.4 地震波阻抗反演

4.8.5 储层参数反演

4.8.6 反演效果分析

4.9 储层分类评价

4.9.1 储层类型的划分标准

4.9.2 东河砂岩储层类型及综合评价

4.9.3 石炭系储层评价

4.9.4 三叠系储层评价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 2006-03-28

参考文献

  • [1].层序地层学在饶阳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研究[D]. 邓述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
  • [2].吐哈盆地葡萄沟地区层序地层学研究与有利岩性圈闭预测[D]. 史淑玲.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 [3].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沉积体系和层序地层学研究[D]. 梁积伟.西北大学2007
  • [4].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地区三叠系层序地层学与沉积相研究[D]. 刘辰生.中南大学2006
  • [5].大巴山侏罗纪前陆层序地层学研究[D]. 刘刚.中国地质科学院2007
  • [6].伊通地堑古近系层序地层学分析及重点区岩性地层圈闭分布规律[D]. 徐翔军.吉林大学2007
  • [7].滇东北及其邻区石炭纪—二叠纪紫松阶下部层序地层学及古地理演化研究[D]. 孙琦森.昆明理工大学2016
  • [8].歧口凹陷深层沙三段地震层序地层与储层预测研究[D]. 牟智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 [9].岔路河断陷始新统层序、沉积体系及储层特征研究[D]. 宋效文.东北石油大学2012
  • [10].鄂尔多斯地区石炭—二叠系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学研究[D]. 魏红红.西北大学2002

相关论文

  • [1].塔里木盆地上泥盆统—石炭系层序地层学研究[D]. 许杰.中南大学2009
  • [2].安塞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及储层研究[D]. 赵虹.西北大学2004
  • [3].博兴洼陷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与储层预测[D]. 宋建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
  • [4].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高台子油层三角洲前缘砂体储层特征评价[D]. 毛超林.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 [5].塔里木盆地志留—泥盆系碎屑岩储层特征研究[D]. 刘娅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 [6].东营凹陷古近系层序格架内储层成岩作用研究[D]. 陈春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 [7].层序地层学在饶阳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研究[D]. 邓述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
  • [8].轮南低凸起—哈得逊周缘下石炭统层序地层学研究与地层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D]. 李宇平.西南石油大学2005
  • [9].塔中地区石炭系—上泥盆统沉积、储层特征及非构造圈闭研究[D]. 朱美衡.中南大学2006
  • [10].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地区三叠系层序地层学与沉积相研究[D]. 刘辰生.中南大学2006

标签:;  ;  ;  ;  ;  

阿克库勒凸起古生界和三叠系碎屑岩系层序地层学与储层特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