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皮祖细胞动员及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关系的实验性研究

内皮祖细胞动员及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关系的实验性研究

论文摘要

第一章 非诺贝特对兔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影响 目的 以阿托伐他汀为对照观察不同剂量非诺贝特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 EPC)数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非诺贝特对 EPC 是否有动员作用。 方法 将 32 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非诺贝特 1 组(50 ㎎/㎏/d)、非诺贝特 2 组(25 ㎎/㎏/d)、阿托伐他汀组(5 ㎎/㎏/d)及对照组,每组各 8 只。4 组动物分别于实验前及第 1、2、3、4 周采血,培养 7 天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鉴定 FITC-UEA-I 和 Dil-acLDL 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 EPC;细胞培养 3 天后,通过流式细胞仪计数各组PE-CD34、FITC-CD133 双阳性细胞为 EPC。 结果 实验前,各组 EPC 含量均很低;用药 1 周,阿托伐他汀组 EPC 增加了约 7 倍(P<0.01),第 3 周增加到 20 倍(P<0.001);非诺贝特 1 组、2 组在整个 4 周的观察期间 EPC 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 非诺贝特(50 ㎎/㎏/d、25 ㎎/㎏/d)对 EPC无动员作用。 第二章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对外周血 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CSF)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的影响。 方法 将 32 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 G 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CSF 50μg /d)、G+As 组(rhG-CSF 50μg /d、高脂饲料)、As 组(高脂饲料)及对照组,每组各 8 只。4 组动物分别于实验前及第 1、4、8、12周采血,培养 7 天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鉴定 FITC-UEA-I 和 Dil-acLDL 双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 EPC;细胞培养 3 天后,通过流式细胞仪计数各组 PE-CD34、FITC-CD133 双阳性细胞为 EPC;第 12W 测血清一氧化氮、血脂水平并做主动脉斑块分析。 结果 实验前,各组 EPC 含量均很低;用G-CSF 治疗 1 周,G 组及 G+As 组 EPC 迅速升高 (与用药前比较增加了约13 倍,P<0.001),继续给药 G 组 EPC 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第 1、4、8、12W 比较 P>0.05);给予高脂饮食后,G+As 组 EPC 数量逐渐下降(第 4、8W 与对照组比较 P<0.001、P<0.001;第 12W 与对照组比较 P=0.326);对照组 EPC 一直处于低水平,As 组 EPC 数量较对照组低,但两组各周比较P>0.05。经过 12W 的高脂喂养,G+As 组及 As 组主动脉均形成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但 G+As 组斑块面积、斑块/内膜面积均低于 As 组(P<0.01)。G+As 组与 As 组血脂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间比较(P>0.05)。第 12W G+As 组及 As 组 NO 含量均低于 G 组和对照组(P<0.001),二组比较(P<0.05) 。 结论 EPC 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 As损害内皮,减少 EPC;G-CSF 对 EPC 有动员作用,能够增加外周血 EPC数量,因而对血管有保护作用,抑制 As 进展。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祖细胞第三章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糖尿病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影响目的 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factor, G-CSF) 与 糖 尿 病 (DM) 对 外 周 血 内 皮 祖 细 胞 (endothelialprogenitor cell, EPC)的影响。方法 将 32 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 G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CSF 50μg/d)、G+DM 组(糖尿病模型、rhG-CSF 50μg/d)、DM 组(糖尿病模型)及对照组,每组各 8 只。4 组动物分别于实验前及第 1、2、3、4 周采血,培养 7 天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鉴定 FITC-UEA-I 和 Dil-acLDL 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 EPC;细胞培养

论文目录

  • 前言
  • 第一章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章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三章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 正文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内皮祖细胞与组织工程皮肤构建[J]. 医学研究杂志 2019(12)
    • [2].不同水平切应力对早期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0(01)
    • [3].深低温冷冻对脐带血干祖细胞影响的研究[J].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20(03)
    • [4].内皮祖细胞来源外泌体在血管生成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 心脏杂志 2019(05)
    • [5].血管干/祖细胞的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进展 2017(03)
    • [6].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J]. 生物技术进展 2017(04)
    • [7].瑞舒伐他汀通过抑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改善晚期内皮祖细胞再内皮化功能[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6(01)
    • [8].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疗效及患者内皮祖细胞的变化[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23)
    • [9].高糖环境对内皮祖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及其机制探讨[J]. 糖尿病新世界 2016(20)
    • [10].心脏康复与内皮祖细胞的关系[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4(11)
    • [11].急性白血病患者造血B祖细胞分析及其意义[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4(06)
    • [12].转染VEGF基因对内皮祖细胞生长的影响研究[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03)
    • [13].内皮祖细胞与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09)
    • [14].两种不同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26)
    • [15].手术中一种新的细胞治疗方法——内皮祖细胞[J]. 医学研究杂志 2020(02)
    • [16].烟雾病治疗中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0(04)
    • [17].中药对内皮祖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9(04)
    • [18].内皮祖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改善新血管形成的影响(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7(02)
    • [19].肝内外干/祖细胞参与肝再生的研究进展[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7(07)
    • [20].晚期内皮祖细胞对血管新生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医生 2016(20)
    • [21].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J]. 医学研究杂志 2015(11)
    • [22].内皮祖细胞对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及再内皮化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 2016(24)
    • [23].脑梗死病灶大小及预后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水平的相关性[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6(11)
    • [24].吸烟对COPD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 2015(06)
    • [25].脂联素对内皮祖细胞的作用及其在脑卒中治疗方面的意义[J].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5(05)
    • [26].内皮祖细胞对兔急性肺损伤血管通透性的影响[J].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4(02)
    • [27].正常成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32)
    • [28].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的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 2013(05)
    • [29].普伐他汀对培养人内皮祖细胞药理作用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 2013(06)
    • [30].辛伐他汀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效果观察及对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 2013(22)

    标签:;  ;  ;  ;  ;  

    内皮祖细胞动员及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关系的实验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