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观

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观

论文题目: 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观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林业经济管理

作者: 田治威

导师: 任恒祺

关键词: 发展观,可持续,西部,生态建设

文献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论文从发展及发展观的进化出发,梳理了现有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确立了全新的可持续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三大理论基础,以此为基础,按照可持续发展观要求,结合西部地区的发展状况,从理论上推论出西部地区在全国可持续发展中主要贡献方式,进而采用多种方法,相互印证,用定量的方法证明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这个“木桶”中的“短板”。之后,在对西部生态环境的地位作用分析的基础上,认定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根本战略意图是弥补“短板”,同时,在用可持续发展观重新审视西部的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发现西部生态建设中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问题,提出西部生态建设中必须澄清的几个重大认识问题,然后用可持续发展观系统谋划西部的生态建设,并提出相关的政策保障,确实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论文主要由6部分组成,每部分的简要内容如下: 第1部分:阐述了发展和发展观的基本概念,介绍了传统发展观向可持续发展观的演变历程,对发展观的进化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对传统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肯定了可持续发展观的先进性。 第2部分:概括研究了可持续发展的形成背景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可持续发展含义的相关理解、系统特征理论,初步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所需的世界观和比较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三大支撑体系,即现代化的社会伦理学原理、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原理和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生态经济学原理。介绍了已有的度量与判别可持续发展状况的主要方法,分析了这些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并指出由于可持续发展涵盖面太宽,内容太广,影响因素太多,以及人们对可持续发展认识的局限性,故而,度量、判别与评价可持续发展状况只能是相对的,而非公允的。为了保证度量与判别的可信度和可操作性,可以尝试几种方法并用,且认为层次分析法、生态足迹法相对容易理解、方便操作、简单可行。 第3部分:对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进行了总体分析,并在进一步分析区域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生态经济区评价和区域的生态经济类型的基础上,初步推论出西部地区在未来可持续发展中应有的主要贡献方式——生态环境改善是对可持续发展中贡献的重中之重。 第4部分:通过借鉴系统动力法、经验指标法的研究结果对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初步判断,并为了保证研究结果可靠性和可信性,进而,具体应用生态足迹法和层次分析法对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计量、判别与分析评价。计算出西部地区存在的较大的生态赤字,经比较,生态赤字超支水平较全国相差了21.6%,认定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的现实状况非常令人担忧,已经到了严重威胁当地人们生存及区域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地步。计算出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指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发展及发展观的进化——研究的出发点

1.1 发展的概念及内涵

1.1.1 发展的概念

1.1.2 发展的基本含义

1.2 发展观的进化

1.2.1 传统发展观

1.2.2 零增长发展观

1.2.3 可持续发展观

1.2.4 发展观进化过程及其哲学思考

1.3 传统发展观与现代的可持续发展观的比较

2 可持续发展观——西部生态建设的理论依据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

2.1.1 可持续发展的形成背景

2.1.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基本内涵

2.2.1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

2.2.2 可持续发展含义的相关理解

2.2.3 可持续发展需要全新的世界观

2.2.4 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特征

2.3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点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社会伦理学基础

2.3.2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经济学基础

2.3.3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生态学基础

2.3.4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三大支撑体系

2.4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2.5 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度量与判别的基本方法

2.5.1 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度量与判别的可能性分析

2.5.2 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度量与判别的基本方法

2.5.3 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度量与判别方法评价

3 西部地区的发展状况——可持续发展中主要贡献方式推论

3.1 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

3.1.1 西部地区的主要生态资源

3.1.2 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概述

3.2 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3.2.1 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状况概述

3.2.2 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状况比较

3.3 西部地区在可持续发展中主要贡献方式的理论分析

3.3.1 区域与可持续发展

3.3.2 生态经济区评价与可持续发展

3.3.3 区域的生态经济类型

3.3.4 西部地区在未来可持续发展中应有的主要贡献方式

4 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判断——生态环境是发展中的“短板”

4.1 系统动力法的判断

4.2 经验指标法的判断

4.3 用生态足迹法进行的判断

4.3.1 生态足迹分析原理

4.3.2 生态足迹法在西部可持续发展状况判断中的应用

4.4 应用 AHP原理做出的判断

4.4.1 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结构与评价指标体系

4.4.2 权重赋值、指标与可持续发展指数计算

4.4.3 可持续发展状况度量

4.5 不同方法判断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比较分析与总体评价

5 用可持续发展观谋划西部生态建设——弥补“木桶”中的“短板”

5.1 用可持续发展观审视西部的生态建设

5.1.1 西部生态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5.1.2 西部生态建设的成就

5.1.3 西部生态建设的问题

5.2 用可持续发展观分析西部生态建设的潜力

5.2.1 自然条件对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允许度分析

5.2.2 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判断

5.2.3 体制优势分析

5.2.4 资金与其他政策保障程度分析

5.2.5 科技的现实保障与科技创新支撑保护建设可能性预见

5.3 用可持续发展观谋划西部的生态建设

5.3.1 西部生态建设的宗旨

5.3.2 西部生态建设必须澄清的几个重大认识问题

5.3.3 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战略思想

5.3.4 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战略方向与目标

6 采取积极的政策——保障西部的生态环境建设

6.1 可持续发展—西部生态建设政策的总体框架

6.1.1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

6.1.2 可持续发展的法制政策

6.1.3 可持续发展的行政政策

6.2 西部生态建设的主要相关经济政策

6.2.1 建立公共财政体制与投资扶持政策

6.2.2 坚定不移地实行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相适应的税收政策

6.2.3 采取强有力的信贷扶持政策

6.2.4 实行生态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金良性循环机制

6.2.5 建立必要的区域补偿制度

6.2.6 理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中的产权

7 基本结论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7.1 基本结论

7.2 创新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思考

7.2.1 创新之处

7.2.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思考

附件

附件1:西部地区及我国森林资源的国际比较

附件2:中国的水资源情况

附件3:西部地区生态建设成效典例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7-12

相关论文

  • [1].西部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 盖凯程.西南财经大学2008
  • [2].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关琰珠.福建师范大学2003
  • [3].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D]. 蔡平.新疆大学2004
  • [4].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实现机制研究[D]. 冯华.复旦大学2004
  • [5].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机理研究[D]. 雷霆.新疆大学2005
  • [6].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 杨筠.四川大学2005
  • [7].生态环境治理制度研究[D]. 樊根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
  • [8].西部经济增长方式与生态环境的保护[D]. 袁文倩.西北大学2006
  • [9].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建设研究[D]. 石永林.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 [10].西部大开发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管理体制研究[D]. 李红勋.北京林业大学2002

标签:;  ;  ;  ;  

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