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观小论文-高雪蓉

以大观小论文-高雪蓉

导读:本文包含了以大观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空间美学,焦点透视,以大观小,图像性

以大观小论文文献综述

高雪蓉[1](2019)在《图像性与图象性:基于“焦点透视”与“以大观小”理论的中西绘画空间美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焦点透视是西方绘画空间表现的经典法则,以大观小是中国山水绘画空间之法。文章基于对这两种经典理论的研究,分别对两种理论影响下的经典作品进行分析,试图呈现出西方绘画空间中的图像性以及中国绘画空间的图象性。(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中)》期刊2019年05期)

李玮奇,朱珊,吴晗[2](2018)在《中国绘画图示中的以小观大与以大观小》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绘画的图示蕴含着画面的构图形式和笔墨意味,更深层的反映着艺术创作者本人的生活状态、精神境界,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看法。本文通过对中国画的构图的形成和由来作简要介绍,并且通过对两宋花鸟小品以及元代山水画的分析,来阐释中国绘画图示中的以小观大与以大观小。(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8年16期)

赵德勋[3](2017)在《文心万象 以大观小——山水画美学特征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绘画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山水画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表现自然万物的视角,这个视觉是宏观的,即"以大观小"的。另一个就是其中蕴含着饱满的文情诗意。从史料上看,魏晋以前的画家地位是很低下的,大都名不见经传。然而自魏晋时期开始,随着老庄思想在文艺领域(本文来源于《美术观察》期刊2017年09期)

傅以新[4](2016)在《以大观小——重蹈李可染先生写生路》一文中研究指出1961年春,我正在准备报考中央美术学院,《人民日报》以一个整版发表了李可染先生的文章《论艺术的苦功》。这篇文章与其他那些励志的说教不同,是以他亲见的艺术家艰辛努力的鲜活实例来说明苦功的重要性。那些艺术家都是他的老师和朋友,读来非常感人。这篇充满激情的长文极大地鼓舞了我学画的热情。我把报载文章剪下来,贴在红色硬皮日记本中,携带在身,以便随(本文来源于《中国美术》期刊2016年06期)

江思雨[5](2016)在《浅析沈括“以大观小”之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观小"之法的提出在沈括所处的北宋时期是非常具有假设性和预见性的,它最具价值的地方就在于它否定和批判了一种常识,在批判的同时又使他自己面临一种被批判和被否定的状态。"以大观小"之法在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创作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本文将通过对典型的中国山水画作品的分析,揭示"以大观小"之法在其中的运用,并加以证明和论述。(本文来源于《美术界》期刊2016年07期)

王建英[6](2015)在《“以大观小”审美观念的嬗变与中国艺术理论的本体诠释》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艺术是气韵生动的艺术,它以特有的方式呈现出中国艺术独特的风貌与价值。如果说气韵生动是对中国艺术从艺术之外所做的宏观而整体的把握的话,那么沈括的"以大观小"的审美观照是从艺术自身之义法出发总结得出的一个艺术规律。中国艺术理论揭示了"以大观小"的重要性,并以此为方法与工具,有效地阐述了中国艺术气韵生动的义理,突显了中国艺术学本体诠释的特征。(本文来源于《艺术百家》期刊2015年S1期)

黄凤娇[7](2015)在《浅析中国画的“以大观小”和“以小见大”》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画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而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源于中国画特有的"以大观小"的观察思维和"以小观大"的创作方式,这不同于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也不同于西方绘画填满整个画面的创作形式。(本文来源于《雪莲》期刊2015年36期)

徐文生[8](2014)在《绘画中“以大观小”的现实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观小"是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对客体的归纳,体现在对错综复杂世界的总结和概括上。归纳使繁复变得简单、强烈;艺术作品是人们对自然规律认识和审美的精神载体,是人类对宇宙结构的认识落实到结构上的物化的形式;哲学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艺术作品只有用哲学观念做支撑,才能避免"匠"的成分,使创作者顺利到达艺术的彼岸。(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4年06期)

徐学凡[9](2013)在《论沈括中国山水画空间建构的“以大观小”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山水画空间的建构是一种远式空间建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所提出的中国山水画空间建构"以大观小"法在理论上系统地丰富和概括了中国山水画远式空间建构的根基性意涵。(本文来源于《齐鲁艺苑》期刊2013年06期)

沈其旺[10](2013)在《论中国山水画构图中的“以大观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山水画的构图,长期以来为学界所讨论的热点话题,可谓众说纷纭。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书画章节中提出的"以大观小"说,逐步演变为中国古代山水画构图的重要法则。通过对几幅古代山水画作品的解读,并加上本人的创作经验总结,力图使学界对"以大观小"这一造型观有新的认知。(本文来源于《民族艺术》期刊2013年06期)

以大观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绘画的图示蕴含着画面的构图形式和笔墨意味,更深层的反映着艺术创作者本人的生活状态、精神境界,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看法。本文通过对中国画的构图的形成和由来作简要介绍,并且通过对两宋花鸟小品以及元代山水画的分析,来阐释中国绘画图示中的以小观大与以大观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以大观小论文参考文献

[1].高雪蓉.图像性与图象性:基于“焦点透视”与“以大观小”理论的中西绘画空间美学研究[J].美与时代(中).2019

[2].李玮奇,朱珊,吴晗.中国绘画图示中的以小观大与以大观小[J].艺术评鉴.2018

[3].赵德勋.文心万象以大观小——山水画美学特征初探[J].美术观察.2017

[4].傅以新.以大观小——重蹈李可染先生写生路[J].中国美术.2016

[5].江思雨.浅析沈括“以大观小”之法[J].美术界.2016

[6].王建英.“以大观小”审美观念的嬗变与中国艺术理论的本体诠释[J].艺术百家.2015

[7].黄凤娇.浅析中国画的“以大观小”和“以小见大”[J].雪莲.2015

[8].徐文生.绘画中“以大观小”的现实意义[J].艺术教育.2014

[9].徐学凡.论沈括中国山水画空间建构的“以大观小”法[J].齐鲁艺苑.2013

[10].沈其旺.论中国山水画构图中的“以大观小”说[J].民族艺术.2013

标签:;  ;  ;  ;  

以大观小论文-高雪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