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部中学宇启春
没有想象便没有诗歌。诗歌的创作离不开想象,诗歌的阅读也同样离不开想象。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头脑中肯定有极为生动的形象,学生在阅读诗歌时要再现当时诗人脑海中的形象,才能和诗人有共鸣,而这是离不开想象的。
《红楼梦》中,香菱和黛玉谈她读王维诗感受时说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香菱口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短短的十个字,为何受到如此的褒奖?短短的十个字究竟妙在何处?学生不防学香菱合上书来一想,那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便可扑面而来:广阔无边的大沙漠中,远远地升起一根直指苍天的烟柱;万里黄河自西向东,像玉带一样从大漠里流来,一轮浑圆的红日,正悬挂在西边天际地平线上的河面。倘若没有这一想,没有学生对诗歌的再造想象,那只是十个没有生命的汉字,而正是这合书一想,那十个字便有了无尽的意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是《诗经》中脍炙人口的《关雎》,在这文字的背后,有多么丰富的内容。一位少年男子伫立河边,他看到了河边的茵茵绿草,成双成对的雎鸠鸟在水中嬉戏,还有一位美丽的少女在河边采摘荇菜。突然传来雎鸠鸟关关的鸣叫声。少年的心思如水般荡漾开来,雎鸠鸟儿成双成对,我也要找到一位美丽贤淑的女子,与我厮守终身。哦,你看那采摘荇菜的女子,多么美丽勤劳啊!她不是我梦寐以求的人儿吗!当然学生还可以想象,这位少年男子是如何去接近追求思念他心仪的女子的,这里的情景绝不亚于一部电视连续剧。是什么赋予这段文字以如此丰富的内容,当然是想象了。试想,没有阅读时候的想象,又如何能体会这流传的几千年的诗歌的无尽魅力呢?
想象不仅有助于再现丰富诗歌的内容,还有利于推动学生情感的发展。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因为“各以其情而自得”。想象的展开,往往伴随着情感因素。确实,想象是以情感为动力的,若没有情感的推动,想象的翅膀便难以伸展,更难以腾飞;同时,想象达到腾飞的境界,又会推动情感的发展,促进情感的深化,从而激起内心更强烈的情感。而强烈的情感参与,更是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不可缺少的。
因此,没有想象的阅读不能称其为阅读,最多只能算是认字了。诗歌阅读中的想象更显重要,那么诗歌教学中该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反复诵读,融入情境
诗歌言简意丰,要想领悟诗歌的意境,必须反复诵读。通过诵读,初步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把握诗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设身处地想象自己在那种情境中的见闻所感。如教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首词的上阕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雪景,由一个总领词“望”带出后面白茫茫一片的巍巍长城,冰封雪冬的黄河,舞动奔驰的山原,还有雪后红装素裹的妖娆江山。这里,可以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各人对词的不同理解,先在头脑中勾勒这一幅幅图画。这样枯燥的文字就会变得鲜活起来,也就容易理解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对下一阕的议论也就有了理解的基础。
二、生动描述,加强交流
上面学生已提到,诗歌言简意丰,字虽少,却往往有着丰富的内涵,这为想象力的训练,提供了很好的材料。教师可让学生在对诗歌内容、意境正确把握的基础上,经过合理想象,扩展成一篇与诗歌相互辉映的散文。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表面看都是一些物象的组合,但这些物象的组合,又产生了一种不平凡的效果,学生在深刻领会了本曲的意境后,想象学生就是那个流浪在天涯的作者,我想,学生一定会有许多、许多要说的。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散文的笔法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然后在小组,班级内交流。学生的想象也可以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取长补短。
三、图文转换,增添情趣
我国古代许多优秀的诗歌,本身就是一幅绝好的画,而且,许多大诗人也是诗画兼长的。如苏轼、王维等,尤其是唐代的大诗人王维,后人对其的评价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此,教师在诗歌教学中,不防让学生通过绘画,力图表现出原诗的意境,要真正画出诗本身的意境,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缺少想象力的人是做不好这件事。同时,长期坚持这种做法,学生的想象力必然会得到锻炼。
四、填补诗歌空白
有些诗歌,因字数的限定,使上下句之间,似乎有一些跳跃,对这类诗歌,学生可以通过想象,创设一个近似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找到诗歌缺失的环节。杜甫的《石壕吏》中,“听妇前致词”,是谁在听?老妇致词过程中,县吏是如何问老妇的?“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此时老翁是怎样的心情?诗人又是怎样的心情?这些内容,诗中都没有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案,要深入的理解该诗,学生只有开动学生的想象,再现当时的情景,而且也只有如此,学生才能找到理解该诗的钥匙。
五、多角度思考,模仿运用
诗歌理解的不确定性正是诗歌不同与其他文学形式的独特之处。这种理解的不确定性,有时可能成为学生理解上的障碍,但更多的时候,诗歌理解的不确定性成为学生想象力放飞的翅膀,它能使学生形成一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思维品质,自然,学生的想象力也会因此变得更加丰富起来。例如:对李商隐《无题》诗的理解,其中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人说这是一首纯粹的爱情诗,该句表现诗人至死不渝的爱情观,另有人则认为这是一首政治诗,该句表现诗人积极用世的政治态度,等等。总之,对诗歌的多角度理解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思维习惯,也是培养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另外诗歌里有许多使用各类修辞手法来创造意境的。例如:夸张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比喻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对偶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互文的“秦时明月汉时关”等等。学生可以模仿诗歌的这些修辞,进行创作,在模仿创作中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六、前后联系,加强比较
有些诗歌有相同的意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强联系比较,这也是培养学生想象的有效途径。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境相似的是哪一句?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境相似的是哪一句?学生通过联系比较可以找到答案。这种联系比较还可以是多角度的。可以是相似的意境,可以是相似的主题,可以是相似的表现手法,还可以是相似的内容等等。
总之,不论是诗歌的创作还是诗歌的欣赏,都离不开想象。所以,通过诗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途径是必要而可行的,但这也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正可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有信心,坚持不懈地培养下去,那么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新世纪人才必将脱颖而出。同时,学生也就更能感受诗歌的美,学习也就能化被动为主动。给学生插上一对想象的翅膀,他们就能在诗歌的海洋里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