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范意识论文-刘华

法律规范意识论文-刘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法律规范意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影像检查,医疗影像,行业规范,群体意识

法律规范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刘华[1](2017)在《影像云:我们需要探讨四个问题——从技术成熟度、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群体意识看影像云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似乎在"云"上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快速计算、大量存储、流畅调阅、实时共享。但事实是,从传统的C/S、B/S架构到云架构,我们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影像云也不例外。在医疗信息系统中,PACS可以说是产品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较高的HIT产品,而且PACS是由诊断工作站扩展出(本文来源于《中国数字医学》期刊2017年02期)

于丽芬[2](2016)在《大学生规范法律意识教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培养大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合格的公民是具有规范法律意识的公民。所谓规范法律意识是指法律主体对于法和法律现象的健康而正确的认识、评价和情感体验,并由此而形成的法律主体追求法的创造性意志的主体性精神。这种以人的精神尊严、自律性法律意识和相互承认精神为内在要素所构成的主体性精神,是规范法律意识的灵魂。由此,人的法律意识才成为主体的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才有了头脑和灵魂,法律才会充分实现其使命。因而,培养大学生成为具有规范法律意识的公民,就成为了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的基础性工程。本文紧扣大学生规范法律意识教育这根主线,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方法、多学科透视的方法以及图谱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等,系统分析了规范法律意识的内涵和构成要素,通过法律意识与规范法律意识的概念辨析,将规范法律意识界定为由人的精神尊严、自律性法律意识和相互承认精神所构成的主体性精神。以此为出发点,界定了大学生规范法律意识教育及其相关范畴,提出了大学生规范法律意识教育的理念和目标。回顾并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规范法律意识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调查并分析了大学生规范法律意识教育现状,从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的时空价值视角,提出规范法律意识教育必然也必须成为当代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根本目标,此为实现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的根本前提。依据大学生规范法律意识教育的目标和现实状况,提出了加强大学生规范法律意识教育的基本对策。认为加强大学生规范法律意识教育,不仅要树立科学的规范法律意识教育理念,提升大学生规范法律教育主体队伍职能,还要构建大学生规范法律意识教育课程体系,并提出了“一主叁辅”的构建路径。“一主”是指“主渠道”,即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建立能够体现大学生规范法律意识培养目标和内容的知识体系;“叁辅”是指在大学生通识课和选修课程中搭建能够拓展大学生规范法律意识视野的信息平台、在校园中创建能够增加大学生规范法律意识素养的文化氛围、在社会上优化能够正向激励大学生规范法律意识追求的生态环境(社会实践课程体系)。(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6-06-22)

徐奕[3](2016)在《强化法律意识规范输液室护理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查阅相关文献,分析了输液室现存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整改措施,即加强输液室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风险意识,增强护理人员的抗风险能力,以提高输液室的护理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医药管理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邱唐[4](2016)在《旗民不婚?——清代族群通婚的法律规范、实践与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统治者长期对满、汉、蒙等民族实行旗、民二元分治政策,研究旗民之间的通婚问题对于了解清代婚姻法乃至整个民事法律制度具有重要意义。这一问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代执政者的统治思想、民族政策以及下层民众在社会实践与法律意识层面的响应。考察《大清律》、《户部则例》甚至历代皇帝圣旨等法律规范便不难发现,清代从来就没有一个全面的、普遍的、适用于全体人民的旗民通婚禁令;在一定范围内的通婚限制也随时而动,呈现一个复杂的流变过程。考察清代史料中呈现的婚姻状况则可以发现,清代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存在旗民之间的通婚,而并不将其视为一个不可越步的雷池。清代文艺作品则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在法律意识层面对于旗民通婚的理解、乐见和同情。通过对法律条文、史料记载和文艺记录的爬梳可以看出,清代旗民通婚非但不被绝对禁止,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被允许和鼓励。(本文来源于《清华法学》期刊2016年01期)

于丽芬,戴艳军[5](2015)在《论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规范法律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法治化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规范法律意识"是先进的法治意识,其作为法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以"规范法律意识"理念铸造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可以有效提升国家软实力,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所以,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规范法律意识"非常必要。(本文来源于《社会主义研究》期刊2015年06期)

李远方[6](2015)在《物流业加强风险控制已迫在眉睫》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商行业发展以及国内外市场需求增加,物流运输业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新增长点。但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据国家邮政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10月,国家邮政局和各省(区、市)邮政管理局通过“12305”邮政行业消费者申诉电话和申诉网站共受理消费者申诉6(本文来源于《中国商报》期刊2015-11-20)

张立新,李楠[7](2015)在《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的意义——新时期背景下师德和法律意识建设的重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和法律规范意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并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休戚相关。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有着十分重要的必要性,本文从新时期时代发展需求、高校教师自身发展需求和大学生健康成长需求叁个方面阐述了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决策论坛——企业精细化管理与决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下)》期刊2015-11-14)

于丽芬,牟海晶[8](2015)在《“规范法律意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精神基础,"规范法律意识"是法治意识的核心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状态的重要标准。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根本性困境是"规范法律意识"缺失,而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就要从重视自主性建构、坚持实质性法治观、以学校教育为依托叁个方面入手,在全社会形成规范法律意识。(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于丽芬,戴艳军[9](2015)在《“规范法律意识”中国话语体系的自觉性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规范法律意识"可以界定为人们对于法的正确的认识、评价和情感体验,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追求法的创造性意志的总称。"规范法律意识"中国话语体系自觉性建构是完善法治精神层面建设的一种理论范式突破。它一方面批评性地检讨当今中国法治精神层面学术话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建设性地引领当代中国法治精神层面学术话语体系的重新构建,这是中国法治理论在关键节点上的自觉性创新。不仅如此,结合本土资源,积极探索建构"规范法律意识"中国话语体系的现实之途,也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基础性努力和必经之路。(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期刊2015年01期)

李雪昆[10](2015)在《古籍数字化:让小众事业大众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古籍承载着传承华夏五千年文化和文明的重任,保护和传承古籍无疑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工作。日前,在由北京大学现代出版研究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百道网、出版人杂志社、出版广角杂志社携手主办的第16期博雅出版论坛上,围绕古籍保护与传承的话题,业内专家学者以及私(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闻出版报》期刊2015-01-19)

法律规范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培养大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合格的公民是具有规范法律意识的公民。所谓规范法律意识是指法律主体对于法和法律现象的健康而正确的认识、评价和情感体验,并由此而形成的法律主体追求法的创造性意志的主体性精神。这种以人的精神尊严、自律性法律意识和相互承认精神为内在要素所构成的主体性精神,是规范法律意识的灵魂。由此,人的法律意识才成为主体的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才有了头脑和灵魂,法律才会充分实现其使命。因而,培养大学生成为具有规范法律意识的公民,就成为了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的基础性工程。本文紧扣大学生规范法律意识教育这根主线,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方法、多学科透视的方法以及图谱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等,系统分析了规范法律意识的内涵和构成要素,通过法律意识与规范法律意识的概念辨析,将规范法律意识界定为由人的精神尊严、自律性法律意识和相互承认精神所构成的主体性精神。以此为出发点,界定了大学生规范法律意识教育及其相关范畴,提出了大学生规范法律意识教育的理念和目标。回顾并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规范法律意识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调查并分析了大学生规范法律意识教育现状,从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的时空价值视角,提出规范法律意识教育必然也必须成为当代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根本目标,此为实现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的根本前提。依据大学生规范法律意识教育的目标和现实状况,提出了加强大学生规范法律意识教育的基本对策。认为加强大学生规范法律意识教育,不仅要树立科学的规范法律意识教育理念,提升大学生规范法律教育主体队伍职能,还要构建大学生规范法律意识教育课程体系,并提出了“一主叁辅”的构建路径。“一主”是指“主渠道”,即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建立能够体现大学生规范法律意识培养目标和内容的知识体系;“叁辅”是指在大学生通识课和选修课程中搭建能够拓展大学生规范法律意识视野的信息平台、在校园中创建能够增加大学生规范法律意识素养的文化氛围、在社会上优化能够正向激励大学生规范法律意识追求的生态环境(社会实践课程体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法律规范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1].刘华.影像云:我们需要探讨四个问题——从技术成熟度、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群体意识看影像云的发展[J].中国数字医学.2017

[2].于丽芬.大学生规范法律意识教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

[3].徐奕.强化法律意识规范输液室护理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

[4].邱唐.旗民不婚?——清代族群通婚的法律规范、实践与意识[J].清华法学.2016

[5].于丽芬,戴艳军.论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规范法律意识”[J].社会主义研究.2015

[6].李远方.物流业加强风险控制已迫在眉睫[N].中国商报.2015

[7].张立新,李楠.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的意义——新时期背景下师德和法律意识建设的重要性[C].“决策论坛——企业精细化管理与决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下).2015

[8].于丽芬,牟海晶.“规范法律意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完善[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9].于丽芬,戴艳军.“规范法律意识”中国话语体系的自觉性建构[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

[10].李雪昆.古籍数字化:让小众事业大众化[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5

标签:;  ;  ;  ;  

法律规范意识论文-刘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