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相关性实证研究

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相关性实证研究

论文摘要

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正在不断前行,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宽松,在最近的几十年里民营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许多民营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开始注重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应用,同时,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民营企业也纷纷开始上市,民营上市公司的数量在短短的时间里不断膨胀。就在这些上市公司不断壮大自己的时候,公司在管理上出现的问题也逐步凸显出来。非经常性损益具有一定的特点,如一次性、偶发性等,并且对其的确认也都是通过主观判断来的,这样就为管理者提供了很大的操纵空间。因此,在盈余管理中非经常性损益被广泛使用,并成为上市公司的主要手段,故我们更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近些年来,学者们也开始给予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特征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其展开的研究也日益丰富起来,如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对财务危机的影响、对并购中目标公司绩效的影响等等,特别是对家族企业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度的研究更加丰富,更多的还是其与公司价值等的相关性研究。这些理论的日益成熟,也为我们研究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特征与非经常性损益的相关性提供了必要条件。通过阅读大量的国内外关于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以及民营企业股权结构方面的文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特征与非经常性损益的相关性进行浅显的探讨,对以后更完善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非经常性损益和民营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特征,然后对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在两个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特征和非经常性损益分别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后分别探讨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两权分离度与非经常性损益相关性的理论分析,以此提出本文的两个假设,即假设1:民营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与非经常性损益利用程度呈负相关;假设2:民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度与非经常性损益利用程度呈正相关。又选择2008年和2009年沪深两市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各区间数量比例,验证分析了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我们看到净利润中非经常性损益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是净利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又对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特征作出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可见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发生分离,且民营上市公司有股权相对集中的特点。然后,建立线性回归模型,以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衡量控制权特征,进而研究其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检验了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非经常性损益利用程度的相关性情况。本文的结构框架如下:第一章为导论。本章从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出发,随后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最后阐述了本文的主要贡献与不足。第二章为国内外文献回顾。本章分别从基于非经常性损益的盈余管理及控制权特征对会计盈余的影响两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成果,又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专门介绍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状况,并在最后予以综合评述。为下文对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特征的分析以及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分析提供了牢固的理论基础,也为实证研究假设的提出提供了支持。第三章为控制权特征、非经常性损益的相关理论基础。本章系统分析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几个特征,即控制方式以金字塔控制为主,第一大股东“一股独大”,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度高的特点。然后从概念上界定了非经常性损益范围,具体介绍了非经常性损益的内容,最后介绍了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情况,为下文提出假设及回归分析提供理论依据。第四章实证研究。本章首先提出假设,并进行了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特征对非经常性损益影响的理论分析。然后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进行了简单描述,并对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特征因素进行了描述统计;最后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探讨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特征与非经常性损益的相关性。第五章结论。对全文的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予以总结提出本论文主要结论,并根据所得结果,从宏观政策与微观非经常性损益相关规定提出了一些建议。经过本文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民营上市公司普遍偏爱对非经常性损益的时点和力度进行操纵;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确实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很大,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的程度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之间存在一定的倒U关系。从实证结果来看,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度与非经常性损益的关系并未完全达到显著水平,但从前面的理论分析可以看出,两权分离程度越大的企业,其运用非经常性损益的程度就越高,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动机就越大。实证与理论出现不一致可能与我国披露制度尚不完善有关,各个上市公司计算非经常性损益的方法可比性较弱,故而出现这种情况,但是相信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制度不断完善,在以后的相关研究中,这一关系的显著性一定会确定出来。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些政策性意见,即加强资本市场大环境下的体制建设,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完善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监管制度及行为规范,如会计准则体系对非经常性损益的规定,不断改进相关审计制度及财务规范等。本文研究的主要贡献表现在:分析民营上市公司特有的控制权特征,通过探讨这些特征对以非经常性损益为代表的盈余管理的影响,从控制权特征这一不同的角度对以往民营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研究做了补充。民营上市公司与国有上市公司有着不尽相同的控制权特征,由此引出的代理问题也逐渐成为近年来的研究重点之一,但只着眼于其引起的协同效应和掘壕效应、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及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等方面。本文突破这一局限,侧重研究探索股权相对集中、金字塔式控股结构导致的两权分离、第一大股东“一股独大”这些民营上市公司特有的控制权特征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以不同角度的研究丰富了对此特定研究对象盈余管理的研究。同时,本文也存在很多不足,首先,本文在选择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特征的代表变量时,只是选择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作为控制权特征的代表进行研究,不排除忽略了一些其他相关影响因素,这就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其次,非经常性损益涉及范围较广,从现在状况来看,各上市公司对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和计算上都缺乏可比性。并且本文只是针对合计数进行检验,且本文在对数据进行极值剔除过程中,也未能确定出一个具体的标准,只是根据以往经验进行常规剔除及对特别异常值予以剔除,可能无意中保留了部分异常值,可能使得线性回归结果存在一些偏差。这些都有可能影响本研究的实证结果。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 主要贡献与不足
  • 2.国内外文献回顾
  • 2.1 基于非经常性损益的盈余管理研究
  • 2.1.1 国外研究回顾
  • 2.1.2 国内研究回顾
  • 2.2 控制权特征对会计盈余影响的相关研究
  • 2.2.1 国外研究回顾
  • 2.2.2 国内研究回顾
  • 2.3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研究
  • 2.4 文献评述
  • 3.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特征与非经常性损益的相关理论基础
  • 3.1 基本理论
  • 3.1.1 委托代理理论
  • 3.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3.2 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特征分析
  • 3.2.1 控制方式以金字塔式为主
  • 3.2.2 第一大股东"一股独大"
  • 3.2.3 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
  • 3.3 非经常性损益分析
  • 3.3.1 非经常性损益的界定
  • 3.3.2 非经常性损益的内容
  • 3.3.3 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
  • 4.实证研究
  • 4.1 基本假设及相关理论分析
  • 4.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4.3 模型与变量设计
  • 4.4 实证结果与分析
  • 4.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4.2 回归分析及结果
  • 5.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5.2.1 继续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 5.2.2 逐步细化非经常性损益相关规定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相关性实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