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自然诗学研究

苏轼的自然诗学研究

论文摘要

“自然”是我国古代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诗论上的“自然”,是指创作时自然洒脱,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莲子结成花自落、清水芙蓉天然无饰等;同时也指作品意境浑然天成、不矫不饰。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大家,有关他的研究成果可谓是汗牛充栋,但是从自然诗学的范畴上研究苏轼诗学的论著论文还不多见。本文以我国古代“自然”观为背景,研究苏轼“自然”诗学的新特点,尝试对苏轼“自然”诗学的创作风格做出新的阐释。本文结构如下:绪论简述自然诗学的发展历程、有关苏轼及其自然诗学相关研究的评述、对苏轼自然诗学在唐宋诗学史上贡献的评价。第一章苏轼自然诗学提出的背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到宋代,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历程,提供了丰富的具有多元美学意义的创作实绩。这其中“自然”作为中国诗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范畴,它集中体现了诗人最高的人生境界和诗歌境界。自然诗学的提出,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苏轼的个性气质是有密切的关系。第二章苏轼自然诗学的内涵,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不同诗人、不同诗论家的诗学思想中,自然所指代的内容是不同的。总的来说,越来越多的一些不自然的因素,被逐渐融入了自然诗学的范畴之中,如骈俪对仗、运用典故、四声八病、苦思运意等被前人认为妨碍自然的因素,最终成了一代代自然诗学中新的亮点。唐宋诗学发展趋向是由情感到才学,由天然到自然,苏轼正好处在这个关键点。第三章苏轼在唐宋诗学史上的意义,无论是从诗论史上,还是从审美风格上来说,苏轼以其天才的创作,为宋代诗、词树立了一个创作上的典范。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出自苏轼,他们总结了一系列运用才学的法度,并且从法度森严趋向了自然而然。吕本中的“活法”说,就是超越具体法度的法度,达到无拘无束、随意挥洒的艺术境界,这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无法之法,即自然诗法。苏轼虽然不入唐宋诗词的正派体系,但他却是正派体系的一个重要参考坐标。正派诗人词人孜孜以求,所要努力达到的目标,其实就是苏轼漫不经意所创造出的那种创作风格。二者方法虽然不同,目标却是一致的。由此可见苏轼自然诗学对宋代文学的影响。结论是对本文主要观点的总结和强调,并且提出以后需要努力的研究方向。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苏轼自然诗学的背景
  • 第一节 社会背景
  • 一、时代背景
  • 二、诗学背景
  • 第二节 个人背景
  • 一、“文字狱”与谪居黄州、儋州
  • 二、苏轼与儒、释、道思想
  • 三、苏轼的文化品格
  • 第二章 苏轼自然诗学的内涵
  • 第一节 意之表达
  • 一、“不能不为之”
  • 二、“无不尽意”
  • 第二节 法之自由
  • 一、由才学进入法度
  • 二、由法度趋向自然
  • 第三节 风格上的自然
  • 第四节 创作中的表现
  • 第三章 苏轼自然诗学的意义
  • 第一节 诗论史上的意义
  • 第二节 审美风格的意义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唐宋诗之争看宋诗的文学价值[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06)
    • [2].论唐宋诗歌传播中的“好事者”[J]. 宜春学院学报 2019(11)
    • [3].唐宋之争与《四库全书总目》唐宋诗文批评[J]. 贵州文史丛刊 2020(03)
    • [4].唐宋诗文与斗茶文化[J]. 汉字文化 2020(19)
    • [5].“唐宋诗之争”的文化溯源[J]. 中国文化研究 2019(03)
    • [6].“佛境”与“诗境”的诗性言说——刘艳芬《佛境与唐宋诗境》述评[J]. 山东教育(高教) 2019(Z2)
    • [7].清代“唐宋诗之争”二元对立的消解及自反性特征[J]. 文艺理论研究 2019(05)
    • [8].唐宋诗人话枸杞[J]. 宁夏林业 2017(01)
    • [9].胡先骕与1917年南社唐宋诗之争考述[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7(01)
    • [10].尚奇观与唐宋诗史的演变[J]. 东南学术 2017(04)
    • [11].论唐宋诗歌与古代广告活动[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 [12].《陆叔平补唐宋诗意图册》题句出处与正名[J]. 中华书画家 2020(03)
    • [13].浅谈唐宋诗句的组联法则[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6(35)
    • [14].小学语文视角下的唐宋诗歌抒情方式之比较[J]. 青海教育 2016(Z3)
    • [15].小学语文唐宋诗教学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38)
    • [16].丹青引[J]. 歌曲 2017(02)
    • [17].浅析唐宋诗之异[J]. 青年文学家 2017(12)
    • [18].唐宋诗人的围棋广告[J]. 中学生 2017(17)
    • [19].《唐宋诗醇》对唐宋诗之争的态度[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6)
    • [20].从对“西昆体”的接受看清代“唐宋诗之争”[J]. 作家 2008(10)
    • [21].清代“唐宋诗之争”研究述评[J]. 文史知识 2008(08)
    • [22].清代“唐宋诗之争”研究综述[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7(04)
    • [23].唐宋诗歌中的“越商”[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4(06)
    • [24].文学革命意义中的唐宋诗之争[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 [25].论“扬唐抑宋”者对诗歌本质认知的偏差——“唐宋诗之争”管见之一[J]. 语文学刊 2010(14)
    • [26].“诗情画意”的统计分析——谈唐宋诗审美的计算机辅助研究[J]. 人文论谭 2010(00)
    • [27].严羽、刘克庄唐宋诗之争认知差异的原因[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1)
    • [28].《清代唐宋诗之争流变史》总论[J].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11(01)
    • [29].从雨中的描述中看唐宋诗风的差异——论唐宋诗诗风之差异[J]. 文学界(理论版) 2011(04)
    • [30].清初唐宋诗之争与“性情”论[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标签:;  ;  ;  ;  ;  

    苏轼的自然诗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