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交流恐惧是“与另一个人或许多其他人的实际的或预期的交流相联系的害怕或焦虑”。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着许多人际交往的情况,大学生对交流的恐惧和焦虑已经成为了一种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本研究结合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探讨了自我概念和应对方式对交流恐惧的影响,旨在为预防和减少大学生交流恐惧,提高大学生交流能力提供研究资料,同时也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提供建议。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做了综述的基础上,本研究采用了McCroskey的自陈式交流恐惧量表PRCA—24,姜乾金编制的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CSQ,和郑涌、黄希庭编制的自我概念量表对40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大学生交流恐惧可分为小组讨论、会议、人际交谈、公众演讲4个维度,从整体上看,大学生的交流恐惧属于中等水平,高交流恐惧者的检出率为9%,较之国外早前的研究,在交流恐惧总分和公众演讲分量表上的得分略低,在小组讨论、会议、人际交谈分量表上的得分略高。2大学生在交流恐惧上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年级、教育程度差异,但在学科性质上差异不显著。女生比男生更多的体验到交流恐惧。随着教育程度的增长,交流恐惧的水平在降低。3大学生交流恐惧与自我概念、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4在大学生交流恐惧、自我概念和消极应对方式三者之间的关系中,消极应对方式有明显的中介作用,消极应对方式对交流恐惧有直接预测作用。大学生自我概念对交流恐惧有直接的影响,并通过消极应对方式对交流恐惧有间接影响。本研究基本证实了最初的研究假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研究综述1.1 关于交流恐惧的研究1.1.1 交流恐惧的界定1.1.2 交流恐惧的相关理论1.1.3 交流恐惧的影响1.1.4 交流恐惧的测量1.1.5 大学生交流恐惧的研究现状1.2 关于自我概念的研究1.2.1 自我概念的内涵1.2.2 自我概念的结构1.2.3 自我概念的功能1.2.4 自我概念的研究方法1.3 关于应对方式的研究1.3.1 应对方式的含义1.3.2 应对方式的分类1.3.3 应对的功能1.3.4 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第2章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假设2.1 以往研究的不足和问题的提出2.2 本研究的现实意义2.3 研究的目的和假设2.3.1 研究目的2.3.2 研究假设第3章 研究方法3.1 被试选取3.2 研究工具3.2.1 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3.2.2 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3.2.3 自我概念问卷3.3 施测方法3.4 数据管理与分析第4章 数据结果4.1 大学生的交流恐惧现状4.1.1 大学生交流恐惧的水平状况4.1.2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交流恐惧分析4.1.3 不同学科性质的大学生交流恐惧分析4.1.4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交流恐惧分析4.1.5 不同教育程度的大学生交流恐惧分析4.2 大学生自我概念特点4.2.1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自我概念特点4.2.2 不同学科性质的大学生自我概念特点4.2.3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自我概念特点4.2.4 不同教育程度的大学生自我概念特点4.3 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4.3.1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4.3.2 不同学科性质的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4.3.3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4.3.4 不同教育程度的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4.4 大学生交流恐惧与自我概念的关系4.5 大学生交流恐惧与应对方式的关系4.6 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应对方式的关系4.7 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同时作用于大学生交流恐惧的关系模型4.7.1 各变量的相关分析4.7.2 自我概念、应对方式与大学生交流恐惧的多元回归分析4.7.3 交流恐惧与各因素的模型拟合(结构方程)第5章 讨论5.1 大学生交流恐惧的特点5.2 自我概念的特点及其与交流恐惧的关系5.3 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与交流恐惧的关系5.4 大学生交流恐惧影响因素的模型第6章 结论6.1 研究结论6.2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参考文献附录致谢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大学生论文; 交流恐惧论文; 自我概念论文; 应对方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