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诊断、术前分期及术后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2年8月至2006年11月在山东省立医院放射科接受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并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12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分为两组:第1组112例,术前结合临床及相关检查诊断为恶性肿瘤,行18F-FDG PET-CT检查明确诊断并进行临床分期;第2组14例,术后6个月至2年不等,完全缓解6个月以上,可疑复发,18F-FDG PET-CT用于监测有无复发和/或转移。采用美国通用电器医疗仪器公司(General Electric MedicalSystem GE)Discovery LS PET-CT一体机,显像剂为18F-脱氧葡萄糖(FDG)(由GE MiniTrace回旋加速器生产,放化纯度>95%)。静脉注射18F-FDG后继续静卧40~60分钟,排空膀胱后行PET-CT显像。先行CT扫描,条件为:电压140KV,电流80mA,0.8S/周,床速22.5mm/s,层厚5mm;PET采用2D扫描,矩阵为128×128,每个床位采集4~5分钟,共采集2~6个床位。数据经迭代重建后进行图像融合,分别得到横断、冠状、矢状的CT、PET及PET-CT融合图像。图像由3位富有经验的PET-CT专业医师采用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法相结合对PET图像、CT图像及其融合图像进行分析诊断。患者在检查后10日内进行手术切除(必要时同时行局部淋巴结清扫术)和/或穿刺活检,不能手术者密切随访6个月以上。切除组织均有明确的病理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PET-CT和CT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0.0软件,行两样本率比较的x2检验。结果:(1)第1组112例患者病理证实:鳞癌43例,腺癌54例(其中包括2例瘢痕癌),细支气管肺泡癌10例,腺鳞癌2例,大细胞癌2例,腺癌合并细支气管肺泡癌1例。所有患者PET-CT显像均表现为异常放射性高摄取。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肺癌对18F-FDG的摄取能力差异较大,以腺鳞癌和低分化鳞癌的摄取能力最强。112例患者中有85例患者共346枚纵隔淋巴结转移,对淋巴结良恶性的判断,PET-CT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明显高于单独CT(x2分别为17.30、52.60、58.19,P均小于0.001):PET-CT分别为:80.92%、96.46%、89.20%,CT分别为:67.05%、79.75%、73.82%。与病理符合的N分期,PET-CT 103例,CT 82例。PET-CT和CT对N分期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1.96%和73.21%,两者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13.69,P<0.001)。112例患者有33例发生远处转移,共66处转移灶。PET-CT和CT对病例显示的阳性率分别为96.97%、75.76%,两者有显著差异(x2=4.63,P<0.05);对病灶数目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5.45%、94.74%、95.29%和81.82%、73.68%、80.00%,PET-CT的敏感性(x2=6.09,P<0.05)及准确性(x2=9.18,P<0.05)均高于CT,特异性无明显差异(P=0.18>0.05,Fisher确切概率法)。总体PET-CT的UICC肿瘤分期与CT相比,共改变了30例患者的治疗计划。(2)第2组14例术后复查的患者经病理或随访证实:7例无复发及转移,2例术后复发,5例全身多发转移。PET-CT能很好区分手术瘢痕与复发,早期评价治疗效果,提供指导临床治疗等方面的信息。结论:18F-FDG PET-CT集功能显像和结构显像于一体,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诊断、临床分期及术后监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