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氧化失衡论文-鲍新民,杨惠银,高铁铭,王建宾

抗氧化失衡论文-鲍新民,杨惠银,高铁铭,王建宾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氧化失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五参汤,乌司他丁,感染性休克,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抗氧化失衡论文文献综述

鲍新民,杨惠银,高铁铭,王建宾[1](2019)在《五参汤联合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后肺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肺氧合功能、促炎-抗炎系统、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五参汤联合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后肺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患者肺氧合功能、促炎-抗炎系统、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的影响。方法将60例感染性休克后肺CL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五参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期间血流动力学、肺氧合功能、呼吸力学、炎症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变化,记录2组临床预后和结局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6 h、12 h、24 h、48 h血流动力学参数显着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24 h、48 h以上指标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1 d、3 d、5 d的肺氧合指标、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肺血管通透指数(PVPI)、呼吸力学参数、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指标均显着改善(P均<0.05),观察组以上时间点的此类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Murray肺损伤评分均显着降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血培养转阴时间、胸部体征恢复正常时间、日均补液量、日均去甲肾上腺素用量、病死率均明显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五参汤联合乌司他丁可稳定感染性休克后CLS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肺氧合功能和呼吸力学参数,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机体促炎-抗炎、氧化-抗氧化系统平衡有关。(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夏清岫,苗志凯,王立胜,罗艳艳,潘亮[2](2019)在《芪参还五胶囊配合立体定向引流术治疗出血性中风的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学、氧化-抗氧化失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芪参还五胶囊配合立体定向引流术治疗出血性中风的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学、氧化-抗氧化失衡的影响。方法将91例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立体定向引流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芪参还五胶囊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中医症状积分、神经功能、影像学和血清学指标改善情况;检测脑血流动力学、氧化-抗氧化失衡恢复情况,并比较2组临床预后。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着降低(P均<0. 05),观察组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头颅CT检查指标(颅内血肿量、血肿周围水肿体积、脑中线移位)均有显着改善(P均<0. 05),观察组改善情况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期峰值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阻力指数(RI)均显着改善(P均<0. 05),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治疗后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OP)、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AD)均显着改善(P均<0. 05),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GOS评分、BI评分分级和分值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芪参还五胶囊配合立体定向引流术能够减轻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改善临床预后和日常活动能力,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脑血流动力学,促进氧化-抗氧化平衡有关。(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杨建元,江学庆,杨永刚,韩永红[3](2019)在《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氧化抗氧化失衡状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特异性血清来检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桥本氏甲状腺炎(HT)的氧化及抗氧化失衡的状态。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41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HT患者以及同时期43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通过衍生的活性氧代谢物(d-ROM)和生物抗氧化潜能(BAP),高级糖化终产物(AGE)和高级氧化蛋白产物(AOPP)评估氧化应激情况。结果HT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d-ROM和AGEs水平均显着升高(P<0.05),而BAP明显降低(P<0.001)。单变量分析中,血清TSH、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与d-ROMs显着有关(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TSH值、TgAb,TPOAb与BAP显着有关(P<0.05);为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AGEs显着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TPOAb是d-ROMs(P<0.001)、BAP(P<0.001)和AGEs(P=0.003)的预测因素。此外HDL-C也是BAP水平的独立预测因子(P=0.012,R2=2.354,95%CI:1.191~5.433),而LDL-C是AGEs水平的独立预测因子(P=0.004,R2=1.102,95%CI:0.915~1.253)。结论 HT患者氧化剂增加,抗氧化剂减少。并且AGEs显着增高,AGEs水平可用作HT氧化应激的新的可靠生物标志物。(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陈风慧,王晓华,范春梅[4](2018)在《补充外源性维生素D对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氧化-抗氧化失衡、肠道黏膜屏障和临床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补充外源性维生素D对老年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氧化-抗氧化失衡、肠道黏膜屏障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2例老年U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例)和对照组(n=42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秦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补充外源性维生素D制剂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记录两组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改良Mayo评分、氧化应激和肠黏膜屏障指标的变化;记录两组生活质量、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改良Mayo评分系统单项(排便次数、便血、内镜发现、总体评价)和总分值均显着降低,观察组治疗后以上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MAD、DAO和D-乳酸水平均显着降低,SOD水平升高,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问卷(IBDQ)中的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和总评分均显着升高,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补充外源性维生素D可显着缓解老年UC患者病情,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改善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氧化-抗氧化平衡,保护肠道黏膜屏障有关。(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袭雪娇[5](2018)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唾液中氧化与抗氧化失衡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吸烟是COPD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氧化应激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本研究旨在评估COPD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患者唾液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及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的变化及其与mMRC分级、CAT评分、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频繁急性加重次数的相关性,寻找新的COPD氧化应激标志物,为今后阐明COPD的致病机制和抗氧化治疗提供新的依据。方法:1、从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收集120名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健康对照组40人,COPD稳定期组40人,COPD急性加重期组40人。2、收集研究对象唾液标本,COPD患者同时采集血清标本,以验证COPD患者唾液中TAOC、CAT、MDA及8-OHdG的水平与血清中的关系。所有标本离心后,使用酶标仪测量TAOC、CAT、MDA及8-OHdG的水平。3、应用方差分析法、t检验分析各组间 TAOC、CAT、MDA、8-OHdG 水平的统计学差异,Pearson,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COPD患者唾液与血清中TAOC、CAT、MDA、8-OHdG水平的相关性,同时分析唾液中TAOC、CAT、MDA及8-OHdG水平与临床指标包括mMRC 评分,CAT 评分,FEV1%pre和频繁急性加重次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COPD稳定期组唾液中TAOC、CAT、MDA水平与血清中水平均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 0.637(P<0.001)、0.529(P<0.001)和 0.517(P<0.00]);唾液中8-OHdG水平与血清中水平无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071(P=0.663)。COPD急性加重期组唾液中TAOC、CAT、MDA水平与血清中水平均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330(P<0.05)、0.627(P<0.00l)和0.514(P<0.001);唾液中8-OHdG水平与血清中水平无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272(P=0.089)。2、COPD稳定期组唾液中 TAOC 及 CAT 水平(0.769±0.055mM,4.389±0.372U/ml)较健康对照组患者唾液中 TAOC 和 CAT 水平(1.665±0.192mM,5.597±0.314U/ml)显着下降,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01、P<0.05。急性加重期组唾液中TAOC及CAT水平(0.552±0.094mM,1.842±0.263U/ml)较健康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01、P<0.001)。3、COPD 稳定期组唾液中 MDA 及 8-OHdG 水平(3.166±0.188 mol/ml,750.2±81.58 pg/ml)比健康对照组(3.936±0.342 mol/ml,523.3±19.6pg/ml)水平增加(P<0.05、P<0.05);急性加重期组唾液中MDA及8-OHdG水平(5.164±0.380 mol/ml,842.6±96.4 pg/ml)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加(P<0.001、P<0.05)。4、COPD患者唾液中氧化应激指标(TAOC、CAT、MDA、8-OHdG)水平与临床指标(CAT评分、mMRC、FEV1%pre)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OPD稳定期组患者唾液中CAT水平与CAT评分呈显着负相关性(r=-0.469,P=0.002);COPD急性加重组唾液中CAT水平与CAT评分、mMRC评分均呈显着负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373(P=0.019)和-0.313(P=0.049),8-OHdG水平与rnMRC评分呈显着正相关性(r=0.429,P=0.006)。5、COPD稳定期组频繁加重患者组唾液CAT水平(2.903 ± 0.4492U/ml)低于非频繁加重组(5.488士0.4359U/ml),有统计学差异(P<0.001);COPD急性加重期组频繁加重患者组唾液中8-OHdG水平(958.7± 140pg/ml)高于非频繁加重患者组(519.8±26pg/ml),有统计学差异(P=0.005)。结论:1、COPD患者唾液与血液中TAOC、CAT及MDA水平存在一定相关性,唾液中TAOC、CAT及MDA水平可反应机体氧化与抗氧化水平。2、COPD患者唾液中TAOC、CAT水平下降,MDA、8-OHdG水平增加,唾液中存在氧化与抗氧化失衡,急性加重时更为明显。3、COPD患者唾液中CAT水平与CAT评分、急性加重次数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预测COPD患者急性加重风险标志物。(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5-22)

沈湘波[6](2018)在《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炎性反应及氧化/抗氧化失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炎性反应及氧化/抗氧化失衡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比较2组CAT评分及氧化应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AT评分为(10.25±2.14)分,低于对照组的(21.27±0.74)分(P<0.01);观察组CRP、IL-12、MDA、SOD、GPX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方庭正,欧敏[7](2017)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氧化/抗氧化失衡与抗氧化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主要包括炎症反应、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和氧化/抗氧化失衡等方面。氧化/抗氧化失衡在其中发挥着启动性的作用。抗氧化药物在COPD治疗当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其疗效也得到了大样本临床试验的证实。研究较多的抗氧化药物主要包括硫醇化合物和Nrf2激动剂。(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期刊2017年S1期)

马南[8](2017)在《内源性硫化氢及活性氧在支气管哮喘氧化/抗氧化失衡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H 2 S、NF-κB及ROS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7年1月期间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60例,纳入患者均符合《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诊断标准。选择同期的健康体检者60例,两组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指标匹配,两组均无吸烟史。研究分为支气管哮喘治疗前组、治疗后组及正常对照3组。治疗后组的定义:给予多索茶碱解痉平喘等常规治疗方案(不包括使用维生素类药物),症状缓解达到出院标准时为治疗后组。根据《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中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分为轻度组28例及中-重度组32例进行亚层分析。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前组、治疗后组及正常对照组者血清ROS、NF-κB及H2S水平,并将血清ROS、NF-κB及H2S水平与治疗前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占预计值百分比、哮喘控制评分(asthma control test,ACT)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正常对照组与支气管哮喘治疗前组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叁组的血清H2S、ROS和NF-κB的水平变化:1)与正常对照组血清H2S[(37.56±4.45)nmol/ml]水平相比,治疗前组血清H2S[(19.66±6.06)nmol/ml]水平明显降低(P<0.05),经治疗后血清H2S[(24.37±8.31)nmol/ml]水平较前显着升高(p<0.05),但仍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h2s[(37.56±4.45)nmol/ml]水平(p<0.05)。2)与正常对照组nf-κb[(8.63±2.51)ng/ml]水平相比,治疗前组血清nf-κb[(14.41±2.57)ng/ml]水平异常增高(p<0.05)经治疗后血清nf-κb[(12.36±1.75)ng/ml]水平较前显着降低(p<0.05),但仍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nf-κb[(8.63±2.51)ng/ml]水平(p<0.05)。3)与正常对照组血清ros[(285.90±69.52)iu/ml]水平相比,治疗前组血清ros[(580.28±94.66)iu/ml]水平异常增高(p<0.05),经治疗后血清ros[(382.38±86.88)iu/ml]水平较前显着降低(p<0.05),但仍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ros[(285.90±69.52)iu/ml]水平(p<0.05)。3、亚层分析:根据《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中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将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前组60例分为轻度组及中-重度组:(1)中-重度组h2s[(14.92±3.00)nmol/ml]水平低于轻度组h2s[(25.08±3.57)nmol/ml]水平(p<0.05);(2)中-重度组ros[(642.63±51.74)iu/ml]、nf-κb[(16.12±1.81)ng/ml]水平高于轻度组ros[(509.03±81.46)iu/ml]、nf-κb[(12.47±1.84)ng/ml]水平(p均<0.05)。4、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前血清h2s水平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pef占预计值百分比、act评分均呈正相关(r=0.869,r=0.623,r=0.799,p<0.05);治疗前血清ros水平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pef占预计值百分比、act评分均呈负相关(r=-0.875,r=-0.564,r=-0.723,p<0.01);治疗前nf-κb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pef占预计值百分比、act评分均呈负相关(r=-0.736,r=-0.535,r=-0.675,p<0.05)。5.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前血清ros与血清h2s呈负相关(r=-0.837,p<0.05),血清ros与血清nf-κb呈正相关(r=0.755,p<0.05)。结论 ros、nf-κb参与了支气管哮喘氧化应激的发生、发展,而内源性h2s可能通过抑制ros产生及nf-κb的活性而发挥抗氧化作用,氧化/抗氧化失衡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ROS、内源性H2S作为支气管哮喘严重程度及控制水平的监测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宁夏医科大学》期刊2017-04-01)

方庭正[9](2016)在《益肺活血汤对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肺组织氧化抗氧化失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益肺活血汤是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稳定期治疗的经验方剂,具有减轻稳定期症状,改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的功效。细胞实验证实该方剂能够降低由低氧诱导产生的活性氧(ROS)水平增高,提示其可能具有降低氧化应激、增强抗氧化活性的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动物试验观察益肺活血汤对COPD发病机制中氧化抗氧化失衡的干预效应,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COPD组15只、益肺活血汤组15只。COPD组采用香烟烟雾吸入联合气管内注射LPS法制备大鼠COPD模型同时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益肺活血汤组在COPD组造模方法的同时给予益肺活血汤灌胃干预。对照组则采用室内环境喂养,气管内注射液生理盐水,同时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模型复制和干预过程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肺功能。处死动物留取肺组织标本,进行肺组织切片病理检查,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肺组织中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免疫组化法、蛋白质印迹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分别检测转录因子红细胞系-2p45(NF-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p45-related factor 2,Nrf2)和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的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COPD组FEV0.3和FEV0.3/FVC较对照组显着降低,而益肺活血汤组FEV0.3和FEV0.3/FVC较COPD组明显升高。COPD组及益肺活血汤组的肺组织病例切片可见肺泡壁变薄,肺泡腔扩大、破裂或形成大泡,细支气管壁炎症细胞浸润。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的肺组织MDA、GSH含量显着增高,SOD活性显着下降。与COPD组比较,益肺活血汤组的肺组织MDA、GSH含量显着下降,SOD活性显着增高。COPD组NRF2和γ-GCS的蛋白及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而与COPD组比较,益肺活血汤组NRF2和γ-GCS的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下降。结论:香烟烟雾吸入联合气管内注射LPS复制的COPD大鼠模型能够模拟COPD患者肺组织内氧化抗氧化失衡。益肺活血汤能够减轻COPD大鼠模型制备过程中的氧化损伤,提示该方剂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氧化抗氧化失衡有关。(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期刊2016-11-01)

方庭正,段蕴铀,欧敏[10](2016)在《益肺活血汤对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肺组织氧化抗氧化失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益肺活血汤对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病理和肺功能的影响,评价其在氧化/抗氧化失衡机制方面的干预效应。[方法]采用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COPD组15只、益肺活血汤组15只。COPD组采用气管内注射脂多糖联合香烟烟雾吸入法制备大鼠COPD模型同时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益肺活血汤组在COPD组制备方法基础上同时给予益肺活血汤灌胃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室内环境喂养,气管内注射液生理盐水,同时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模型制备及治疗过程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肺功能,并检测肺组织中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转录因子红细胞系-2p45(NF-E2)相关因子-2(Nrf2)和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蛋白及m 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肺功能及肺组织病理切片提示COPD模型制备成功,MDA、GSH增高,SOD下降,NRF2和γ-GCS的蛋白及m RNA表达增高。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肺功能和肺组织病理变化减轻,MDA、GSH下降,SOD增高,NRF2和γ-GCS的蛋白及m RNA表达下降。[结论]益肺活血汤能有效减轻气管内注射脂多糖联合香烟烟雾吸入所造成的大鼠肺功能下降和肺组织病理变化。其机制应与通过提高肺组织SOD的含量从而减轻氧化应激有关,与激活Keap1-Nrf2-ARE通路引起γ-GCS基因和蛋白水平上调、GSH增多相关可能性小。(本文来源于《天津中医药》期刊2016年07期)

抗氧化失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芪参还五胶囊配合立体定向引流术治疗出血性中风的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学、氧化-抗氧化失衡的影响。方法将91例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立体定向引流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芪参还五胶囊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中医症状积分、神经功能、影像学和血清学指标改善情况;检测脑血流动力学、氧化-抗氧化失衡恢复情况,并比较2组临床预后。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着降低(P均<0. 05),观察组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头颅CT检查指标(颅内血肿量、血肿周围水肿体积、脑中线移位)均有显着改善(P均<0. 05),观察组改善情况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期峰值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阻力指数(RI)均显着改善(P均<0. 05),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治疗后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OP)、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AD)均显着改善(P均<0. 05),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GOS评分、BI评分分级和分值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芪参还五胶囊配合立体定向引流术能够减轻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改善临床预后和日常活动能力,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脑血流动力学,促进氧化-抗氧化平衡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氧化失衡论文参考文献

[1].鲍新民,杨惠银,高铁铭,王建宾.五参汤联合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后肺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肺氧合功能、促炎-抗炎系统、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2].夏清岫,苗志凯,王立胜,罗艳艳,潘亮.芪参还五胶囊配合立体定向引流术治疗出血性中风的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学、氧化-抗氧化失衡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3].杨建元,江学庆,杨永刚,韩永红.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氧化抗氧化失衡状态的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

[4].陈风慧,王晓华,范春梅.补充外源性维生素D对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氧化-抗氧化失衡、肠道黏膜屏障和临床预后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8

[5].袭雪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唾液中氧化与抗氧化失衡的临床意义[D].山东大学.2018

[6].沈湘波.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炎性反应及氧化/抗氧化失衡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

[7].方庭正,欧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氧化/抗氧化失衡与抗氧化治疗[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

[8].马南.内源性硫化氢及活性氧在支气管哮喘氧化/抗氧化失衡中的意义[D].宁夏医科大学.2017

[9].方庭正.益肺活血汤对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肺组织氧化抗氧化失衡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16

[10].方庭正,段蕴铀,欧敏.益肺活血汤对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肺组织氧化抗氧化失衡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2016

标签:;  ;  ;  ;  

抗氧化失衡论文-鲍新民,杨惠银,高铁铭,王建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