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浪潮与冯小刚电影的文化抉择

全球化浪潮与冯小刚电影的文化抉择

论文摘要

本文建立在冯小刚近十年所导演的九部影片的基础之上,从电影文本出发,试图以全球文化交流的高度,客观地审视全球化对中国民族电影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分析以冯小刚为代表的中国影人所采取的文化交流姿态,反思其应对电影全球化的文化身份定位和文化交流策略,以探寻新世纪中国电影的全球化策略,寻求中国电影与世界对话的文化途径。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全球化理论和电影全球化对中国电影造成的影响,以及中国影人应对全球化而所采取的国际化策略。全球化在文化领域带来的是两极效应:文化的趋同化和文化的多元化。文化同质化与异质化、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对立与统一成为全球文化发展的内核。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多元共存的全球文化体系成为我们文化发展的目标。作为美国文化帝国主义全球化扩张的生力军,好莱坞电影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在国际电影业具有不可匹敌的优势,处于经济和文化上的绝对强势地位,对中国和其它地区的电影文化造成了重要影响。为了中国电影能在国际上同其它电影形成文化上的交流与对话,几代中国影人进行了前仆后继地探索。本章详细介绍了中国电影在新世纪所面对的全球文化语境,为分析冯小刚电影的文化立场和文化内涵做好了铺垫。第二章,以冯小刚电影的乡土情结和本土化的认同叙事方式为内核阐释冯小刚电影的本土文化品格,在此基础上反思冯小刚电影应对电影全球化的策略从而实现对其身份文化定位。在全球化时代,城市与乡村在空间形态和时间性质上的双重同步对立,最终表现为西方与东方在空间形态和时间性质上的双重同步对立。因此,对冯小刚电影中在乡村与城市的对立与统一问题上的分析便是成为管窥其文化形式认同的途径。另一方面,冯小刚以社会主题与叙事主题的吻合,梦想对现实的指涉,想象和谐社群的构建等等策略与普通民众取得叙事认同。对本土现实的关注和对往昔的追忆,是中国电影主体性的话语呈现,并构成了对全球化和文化帝国主义的“抵抗”(Resistance),借以保护本民族文化的所谓“本真性”。第三章,通过对冯小刚影像中乡村的乌托邦色彩和接受境外投资而实现资本与文化的合谋,以及影片《大腕》《夜宴》等影片的商业化、国际化转型分析,批判和反思其全球化策略。第三世界国家希望保持自己文化自主性和文化身份的同时,又不得不接受西方制定的游戏规则。在全球化和中国入世的背景下,中国电影选择了通过电影工业的商业化改造来抵御好莱坞电影对国内市场的占据。海外公司投资拍摄了众多华语电影,便是好莱坞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到中国电影内部,实现了好莱坞资本与中国民族文化的共谋。从“平民导演”到“国际名导”的转变,冯小刚也完成了固有文化身份到多重身份的裂变。资本与文化的共谋,本土与海外的双重诉求,使其电影文本呈现出文化上“混杂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全球化
  • 一、全球化理论
  • 1、关于全球化
  • 2、全球化的文化
  • 二、好莱坞的全球化
  • 三、中国电影的国际化之路
  • 第二章、冯小刚电影本土文化品格
  • 一、文化怀乡
  • 1、乡土
  • 2、乡音
  • 3、乡情
  • 二、本土化的电影认同叙事
  • 1、现实与梦想
  • 2、“想象的和谐社群”
  • 3、政治话语
  • 第三章、对冯小刚电影全球化策略的批判与反思
  • 一、乡村——现实还是乌托邦
  • 二、资本与文化共谋
  • 三、《大腕》与消费文化扩张
  • 四、《夜宴》与大片潮流
  • 1、大片策略
  • 2、背离或遗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北美外语片市场与冯小刚电影的文化竞争力[J]. 中州学刊 2019(02)
    • [2].简论冯小刚电影的创新[J]. 当代电视 2018(05)
    • [3].冯小刚电影的情感生产与消费[J]. 铜仁学院学报 2017(04)
    • [4].新时代的社会寓言——评冯小刚电影《我不是潘金莲》[J]. 齐鲁艺苑 2017(04)
    • [5].冯小刚电影的文化语境[J]. 电影文学 2017(19)
    • [6].冯小刚电影的伦理基础构成[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 [7].现代语境下的“遍地蝗虫”——解读冯小刚电影《一九四二》[J]. 明日风尚 2016(22)
    • [8].谁公开了我的举报信?[J]. 作文与考试 2017(Z1)
    • [9].冯小刚电影的市场营销策略刍议[J]. 芒种 2017(12)
    • [10].浅谈冯小刚电影的审美趣味性[J]. 芒种 2013(07)
    • [11].浅析冯小刚电影的艺术特色[J]. 东南传播 2016(04)
    • [12].海南影视主题旅游营销策略分析——以冯小刚电影公社为例[J]. 绿色科技 2016(17)
    • [13].冯小刚电影的艺术特色解析[J]. 散文百家 2018(10)
    • [14].冯小刚电影中的语言修辞探讨[J]. 参花(下) 2015(12)
    • [15].在冯小刚电影公社玩“穿越”[J]. 今日海南 2014(03)
    • [16].论冯小刚电影的人生形态[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 [17].浅析委婉语在冯小刚电影中的运用[J]. 电影评介 2009(24)
    • [18].关于冯小刚电影《芳华》中的人性分析[J]. 艺术评鉴 2019(24)
    • [19].冯小刚电影的语言艺术[J]. 电视指南 2017(22)
    • [20].冯小刚电影风格的转变研究[J]. 传播力研究 2018(25)
    • [21].从喜剧现实主义到荒谬现实主义的流变——冯小刚电影的叙事美学研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7(03)
    • [22].冯小刚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与身份认同[J]. 电影文学 2016(16)
    • [23].论冯小刚电影的“媚俗”与“脱俗”[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4)
    • [24].传播与表达:冯小刚电影中的佛教元素与佛教情怀[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4(05)
    • [25].冯小刚电影的道德格调评析[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02)
    • [26].后现代的解构与颠覆——从“平面化”看冯小刚电影特色[J]. 南京社会科学 2011(05)
    • [27].冯小刚电影的悖论叙事景观[J]. 电影文学 2010(12)
    • [28].冯小刚电影品牌研究[J]. 电影文学 2010(08)
    • [29].冯小刚电影语言的审美困惑[J]. 大众文艺(理论) 2009(22)
    • [30].“疼痛记忆”:冯小刚电影的深层心理解读[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标签:;  ;  ;  ;  

    全球化浪潮与冯小刚电影的文化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