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怪”类动词的历时演变研究

“责怪”类动词的历时演变研究

论文摘要

对常用词作历时的考察,可以从中窥见一个时期的词汇面貌,进而阐明不同历史时期之间词汇的发展变化。从古到今,人们“责怪”的这一行为是不会变化的,而表示这一动作的词语在不同的时代会发生一些变化,形成同义关系的历史聚合,并且存在每一个历史时期核心词的更替及语义场内部的组合情况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我们选择了“责怪”类动词这组常用词作为考察的对象,本文主要讨论“责怪”类动词的历时演变情况,采用词频统计、共时与历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等研究方法,选取来源清楚、具有演变特征的主要动词,具体描写它们的演变情况、分析它们的组合关系差异,进行相互的比较。本文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引言。首先概述了选题的背景、回顾了相关的词汇研究现状,接着明确了选取此组词的研究意义,继而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标,交代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最后对本文的历时分期进行了说明。第二部分,第一章至第四章。分为先秦时期、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四个阶段进行考察。考察了“责怪”类动词的表义特征、分布状况、语义关系和结构关系及聚合情况,并比较它们的内部差异;从主观化的角度探讨和分析表“责怪”义动词分别从本义引伸、扩展到专表或着重表“责怪”义动词的语用机制。考察发现,“责怪”类动词在演变的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同义词的重叠使用和聚合,这说明语词间的相互联系对于每个语词都具有一种内在的制约与影响力。“责怪”类系统也和整个词汇系统一样,是一个有机运作的机制。考察还发现,“责怪”类动词交替兴衰演变,与语体的关系极为密切,最具典型的书面语体的“让”在元明清时期的口语性强的文献消失了,属于通用体色彩的“责”在口语性文献中还有所保留,而最具典型口语色彩的“怪”从唐宋时期开始呈现优势,元明清时期成为表责怪义的核心词,这表明它们具有明显的语体倾向。第三部分,第五章——结语。总结归纳了“责怪”类动词在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呈现出的演变特点。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0.1 选题背景与研究现状
  • 0.2 研究意义和研究目标
  • 0.3 研究方法
  • 0.4 关于语料的说明
  • 0.5 关于历史分期的说明
  • 第一章 先秦时期
  • 1.1 责
  • 1.2 让
  • 1.3 数
  • 1.4 诽/谤
  • 1.5 谯/诮
  • 1.6 咎
  • 1.7 诛
  • 1.8 怪
  • 1.9 谴
  • 第二章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 2.1 责
  • 2.2 让
  • 2.3 数
  • 2.4 谴
  • 2.5 咎
  • 2.6 怪
  • 2.7 诽(非)/谤
  • 2.8 谯/诮
  • 2.9 怨
  • 第三章 唐宋时期的演变情况
  • 3.1 责
  • 3.2 让
  • 3.3 怪
  • 3.4 嗔
  • 3.5 谤
  • 3.6 谴
  • 3.7 咎
  • 3.8 怨
  • 第四章 元明清时期
  • 4.1 责
  • 4.2 怪
  • 4.3 嗔
  • 4.4 怨
  • 4.5 说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泛义动词“弄”的用法分析[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0(02)
    • [2].英汉存现动词事件类型、语法体和存现构式互动关系的比较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20(01)
    • [3].动词语义与论元结构的二语习得[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0(01)
    • [4].武汉,春天里的一枚动词[J]. 金融博览 2020(03)
    • [5].跨语言视角下动词复制结构的句法推导[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20(03)
    • [6].从致使动词到目的连词——海外华语中“俾”字句的来源及演变[J]. 语言科学 2020(03)
    • [7].类型学视野下的朝鲜语多动词结构研究[J]. 民族语文 2020(03)
    • [8].白山方言动词特殊小类探究[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0(09)
    • [9].从动词的角度分析“V+了”中“了”的语法意义[J]. 才智 2019(02)
    • [10].藏语动词形态变化的还原研究与实现[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28)
    • [11].试论形式动词、代动词和泛义动词[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11)
    • [12].俄语反身动词的语义特征及结构阐释[J].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6(04)
    • [13].探析补助动词“しまう”的用法转变——以江户时代到明治末期为主[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12)
    • [14].试论形式动词“造成”及其词汇化[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06)
    • [15].东北方言中泛义动词探析[J].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6(04)
    • [16].位置变化动词与结果副词共起条件及动因分析[J].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7(01)
    • [17].转述动词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J]. 现代交际 2017(02)
    • [18].论“通顺”为感官动词翻译的主导策略[J]. 外文研究 2016(03)
    • [19].英语提升动词与控制动词的句法差异[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 [20].动词隐喻的多学科研究前沿[J]. 现代外语 2017(05)
    • [21].形式动词的共性特征与个体差异[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 [22].瞬间动作动词的确定和语义语法特征[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 [23].动词“给”对“与”的替换[J]. 殷都学刊 2016(02)
    • [24].汉译日中复合动词常见偏误分析[J].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5(01)
    • [25].与“自己”搭配动词的分类及语义指向[J]. 大众文艺 2015(03)
    • [26].转述动词研究[J]. 科技资讯 2015(04)
    • [27].概念框架下毁灭类动词的变式分析[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03)
    • [28].自他对应动词“テイル”表示“结果状态”的习得研究[J]. 商洛学院学报 2015(03)
    • [29].春天是一个动词[J]. 兴趣阅读 2019(Z6)
    • [30].关于上古汉语给予动词的探讨[J]. 中华辞赋 2019(10)

    标签:;  ;  ;  

    “责怪”类动词的历时演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