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村婚嫁费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婚嫁,彩礼,村民
农村婚嫁费用论文文献综述
应巧燕,史小珍[1](2018)在《高额婚嫁费用对农村青年的影响——基于T村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婚嫁彩礼也在不断上升,高额彩礼现象比比皆是。一方面高额彩礼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重男轻女的观念,使女性权力得以改善,并通过物质补偿女方家庭的方式,为女方父母养老提供一定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高额彩礼也导致男性家庭因婚致贫,父母养老问题突出,甚至有的适龄男青年因贫而无法娶妻,不利于农村的和谐发展。因此,正确对待传统习俗,理性看待婚嫁费用问题,拒绝互相攀比的恶习,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婚嫁习俗,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发展。(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8年01期)
蒋贞灿[2](2007)在《基于民间金融的农村婚嫁费用与农村社会保障关系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婚嫁习俗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深刻地反映着一个地区和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农村社会保障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农民家庭保障,而家庭保障的基础是家庭成员、土地和货币财富。根据农村习俗,女子婚嫁意味着其人身归属的转移。因此,农村婚嫁活动动摇了农民家庭保障的基础,增加了农民家庭发展的风险。可见,农村婚嫁活动及其中的民间资金流动必然反映着一定的社会保障因素。长期以来,我国的正式金融体系无法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各种资金需要,这为农村民间金融活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条件。相对于正式金融,农村民间金融活动具有适应农村环境和农民实际需要的优势,并且运行效率较高。各种形式的民间金融活动调节了农村资金的余缺,较好地支持了农民生产生活的稳定运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农村民间金融活动的内在风险及其对农村社会经济的破坏作用。本文基于民间金融的视角,采取深入实际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来讨论农村婚嫁活动中所蕴涵的女子人力资本转移与农民家庭发展风险之间的联系,并为研究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一个金融学理论基础。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要地介绍了民间金融的定义、特征和优缺点等基本理论范畴,同时也概述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当前面临的困境。第二部分首先指出传统的家庭保障仍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主要方式,民间金融活动对农村家庭保障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然后,提出了本文的理论假说和验证理论假说的实证研究方法。这是本文的核心。第叁部分主要是对农村问卷调查结果做简单统计分析和计量回归分析及其检验。本部分首先分别分析了山东省调查样本和湖北薪春调查样本,然后将两地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将全体样本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理论假说基本成立。第四部分根据上述的分析和讨论,对本文提出的理论假说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补充,并得出了关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启示。最后,得出了全文的结论。结论认为农村女子婚嫁导致的家庭风险是农村社会保障需求的根源之一;农村民间金融活动的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农村传统家庭保障的维继和发展。最后一部分根据本文的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当前发展农村民间金融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若干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7-04-20)
姜旭朝,蒋贞灿[3](2005)在《农村婚嫁费用、女性人力资本与农村社会保障——一个基于民间金融的分析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婚嫁习俗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深刻地反映了一个地区和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失的情况下,农村社会保障主要依赖于农民的家庭保障;家庭保障的主要基础是家庭成员、土地和货币财富。由于女子婚嫁是其人身归属的转移,因此,农村婚嫁活动及其中的民间资金流动必然反映着一定的社会保障因素。(本文来源于《东岳论丛》期刊2005年05期)
林存吉[4](1988)在《农村婚嫁费用暴涨浅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据调查,农村婚嫁费用暴涨已达到令人刮目相视的程度,其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索要彩礼名目繁多,款额剧增。东营市和青岛市1978年—1986年结婚彩礼大的名目都由7项增加到9—10项,小的名目(如:开门钱、叫娘钱等)都由3项增加到12—13项。款额增长了3.61倍。高青县彩礼数额,1983年为800—1000元,1985年上升到了4000—5000元,最高的(本文来源于《道德与文明》期刊1988年01期)
农村婚嫁费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婚嫁习俗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深刻地反映着一个地区和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农村社会保障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农民家庭保障,而家庭保障的基础是家庭成员、土地和货币财富。根据农村习俗,女子婚嫁意味着其人身归属的转移。因此,农村婚嫁活动动摇了农民家庭保障的基础,增加了农民家庭发展的风险。可见,农村婚嫁活动及其中的民间资金流动必然反映着一定的社会保障因素。长期以来,我国的正式金融体系无法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各种资金需要,这为农村民间金融活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条件。相对于正式金融,农村民间金融活动具有适应农村环境和农民实际需要的优势,并且运行效率较高。各种形式的民间金融活动调节了农村资金的余缺,较好地支持了农民生产生活的稳定运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农村民间金融活动的内在风险及其对农村社会经济的破坏作用。本文基于民间金融的视角,采取深入实际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来讨论农村婚嫁活动中所蕴涵的女子人力资本转移与农民家庭发展风险之间的联系,并为研究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一个金融学理论基础。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要地介绍了民间金融的定义、特征和优缺点等基本理论范畴,同时也概述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当前面临的困境。第二部分首先指出传统的家庭保障仍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主要方式,民间金融活动对农村家庭保障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然后,提出了本文的理论假说和验证理论假说的实证研究方法。这是本文的核心。第叁部分主要是对农村问卷调查结果做简单统计分析和计量回归分析及其检验。本部分首先分别分析了山东省调查样本和湖北薪春调查样本,然后将两地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将全体样本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理论假说基本成立。第四部分根据上述的分析和讨论,对本文提出的理论假说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补充,并得出了关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启示。最后,得出了全文的结论。结论认为农村女子婚嫁导致的家庭风险是农村社会保障需求的根源之一;农村民间金融活动的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农村传统家庭保障的维继和发展。最后一部分根据本文的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当前发展农村民间金融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若干政策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村婚嫁费用论文参考文献
[1].应巧燕,史小珍.高额婚嫁费用对农村青年的影响——基于T村的实证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
[2].蒋贞灿.基于民间金融的农村婚嫁费用与农村社会保障关系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7
[3].姜旭朝,蒋贞灿.农村婚嫁费用、女性人力资本与农村社会保障——一个基于民间金融的分析框架[J].东岳论丛.2005
[4].林存吉.农村婚嫁费用暴涨浅论[J].道德与文明.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