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心动脉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动脉,血压,物理模型,个体化参数估计
中心动脉压论文文献综述
张攀登[1](2019)在《基于外周连续血压信号的自适应中心动脉压重建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2018》指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仍处于上升阶段。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一危险因素,因此血压的监控和管理对于降低该类疾病的发病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中心动脉压与心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关联,中心动脉波形中包含大量血流动力学信息,中心动脉压准确连续监测是治疗管理心血管病,特别是高血压的关键技术。现有中心动脉连续血压估计方法,如通用传递函数法等,虽然基于临床实验和经验,但缺少系统理论基础且不能排除心血管个体差异对估计结果的影响,而金标准有创测量方法,存在操作性差、感染风险大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个体化无创连续血压测量或估计方法。容积补偿法(VUT)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无创连续血压临床测量方法,基于该方法的连续血压测量系统也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连续血压测量仪器,但是这些医疗电子仪器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无法完成个体化的上臂血压乃至中心动脉压的重建;2)无法做到穿戴式,仅适用于床边使用;3)无法智能识别被测者的生理状态变化,并无法根据不同类型的生理状态采用相应的校准模式。本文针对现有中心动脉压重建方法及系统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主要的研究成果与贡献如下:1)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双外周血压重建中心动脉压的新方法。在血流信息缺失的情况下,传统的前进波反射波法依赖于先验知识估计重建中心动脉压所需的参数。本文则在前进波反射波法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两级动脉血流动力学模型,利用新增的连续外周血压弥补血流信息的缺失,并实现连续中心动脉压重建。2)本文利用同步采集的双外周连续血压信号,提出一种采用自适应滤波系统辨识方法求解系统参数,可克服如手指血管收缩/扩张所产生的测量误差问题,使重建算法能适应血管状态的变化。3)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容积补偿法的单外周血压精确重建中心动脉压方法。我们针对VUT技术的特点,结合Newman方法,提出在手指末端无创伤地阻断血流来分解得到前进波和反射波并重建上臂血压乃至中心动脉压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利用基于叁参数Windkessel模型,通过模型推导纠正VUT技术对静脉血流阻断所造成的血压测量误差。重建得到的上臂血压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误差分别为1.9±5.8mmHg和-1.4±5.0mmHg。4)本文提出了一种数据驱动的单外周血压波形重建近心端动脉血压波形的自适应方法,该方法采用两级优化的策略,从受试者的常规生理参数中得出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个体化传递函数的参数,以近似基于梯度的最佳个体化传递函数的参数。该方法可实现手指血压波重建上臂血压波的均方根误差为3.6±2.2mmHg。5)本文设计了一种可用于临床实践的桡动脉和手指动脉双血压测量平台。并针对手指动脉和桡动脉设计符合其生理特征的协同控制方法,减少上下游血压测量的相互影响,为重建算法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6)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容积补偿法的可穿戴式连续血压测量系统,该系统通过建立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获得可达到目标气囊内压力所需的最小气流和气缸。(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期刊2019-12-01)
张杰梅,商黔惠,王晓春,吴洁[2](2019)在《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与生理因素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生理因素中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指数(BMI)与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CAP)及诊室血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9年3月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高血压门诊就诊的未经治疗及自行停服降压药1个月以上的高血压患者1 576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生理因素对CAP、诊室血压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结果与男性比较,女性中心动脉收缩压(CASP)显着增高(P<0.05)。与青年组比较,中年组、较老年组及老年组患者CASP、诊室收缩压(OSP)均显着增高(P<0.05);与中年组比较,女性中较老年组、老年组CASP、OSP均显着增高,而男性仅OSP显着增高(P<0.05)。高血压患者CASP、OSP随着身高的增加而显着降低(P<0.05)。不同BMI组间高血压患者的CASP、OS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OSP、CASP均与年龄呈正相关(均P<0.01),与身高呈负相关(均P<0.01),与BMI无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身高是高血压患者CASP、OSP的影响因素。结论高血压患者CASP存在性别差异,CASP、OSP均与年龄呈正相关、与身高呈负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韩百智,郑世良,刘财德,刘海林[3](2019)在《倍博特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倍博特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IMT)及中心动脉压的影响。方法 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复代文80mg/12.5mg,1次/d降压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改为倍博特80mg/5mg,1次/d,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baPWV、CaIMT及中心动脉压的变化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PWV值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值、中心动脉压值呈显着正相关(P<0.05);两组患者的中心动脉收缩压(CSP)、中心动脉舒张压(CDP)、baPWV均较基础值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CSP,CDP,baPWV降低的程度均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的CaIMT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显着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CaIMT数值较治疗前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博特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能进一步改善中心动脉压、CaIMT、baPWV。倍博特有预防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潍坊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唐腾腾,梁晓慧[4](2019)在《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心动脉压的升高是高血压病理生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与靶器官的损害密切相关,现将中心动脉压与靶器官损害临床意义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76期)
匡泽民,唐欣颖,奉淑君,王瑛,王仲华[5](2019)在《无创中心动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肾及外周血管等靶器官损害给人们带来沉重负担~([1])。外周动脉压(peripheral arterial pressure,PAP)一直是高血压的诊治标准和靶器官损害的预测指标,但PAP相同的患者,中心动脉压(central arterial pressure,CAP)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目前,关于CAP与PAP的区别以及哪个指标更好,仍存在不少争议~([2])。对于少部分年轻人,PAP表现为单(本文来源于《中华高血压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黄映芳,刘毓秀,陈翠林[6](2019)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中心动脉压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中心动脉压(CAP)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血液生化指标、肝脏影像学检查、肱动脉血压及CAP检测报告,参照NAFLD诊断标准分为NAFLD组(433例)及非NAFLD组(244例),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资料的差别,采用二元线性Logistics回归探讨影响NAFLD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NAFLD组比较,NAFLD组的男性、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饮酒和心血管疾病(CVD)家族史例数较多,体质量指数(BMI)、甘油叁酯、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胆碱酯酶、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尿酸、肱动脉收缩压(bSBP)、肱动脉舒张压(bDBP)、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中心动脉舒张压(cDBP)显着增高(P<0.01)。糖尿病、BMI、cDBP、CVD家族史和甘油叁酯与NAFLD相关(OR值分别为3.003,1.336,1.041,2.287及1.445,P<0.01)。结论 NAFLD患者的cSBP和cDBP显着升高,cDBP是NAFLD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熊艳霞,段敏,朱初鳞,程彦玲,孙兴华[7](2019)在《无创与有创中心动脉压一致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无创中心动脉压与有创中心动脉压的一致性。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的66名患者,利用有创导管测量受试者升主动脉根部的有创中心动脉血压(CSP),包括收缩压(CSBP)、舒张压(CDBP)及平均动脉压(CMAP);同步采用美国DP5000A无创动脉血压监测仪,测量受试者无创中心动脉血压(NCSP)的收缩压(CSBP)、舒张压(CDBP)及平均动脉压(CMAP)。结果采用组内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NCSP与CSP的CSBP、CDBP、CMAP的一致性,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NCSP与CSP一致性较好,NCSP可以替代CSP用于中心动脉压的测量。(本文来源于《实用心电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李文锋[8](2019)在《无创中心动脉压增强指数与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终末期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1,全球范围内成年人中至少25%的全因死亡与高血压相关2,约45%的心血管病死与高血压密不可分3。控制血压是预防心血管病的有效措施,血压控制正常后可降低发生心血管病事件的风险4。目前高血压研究的重要难题是由于血压等控制不理想而造成的心、脑、肾等靶器官损伤。近年来,中心动脉压(central arterial pressure,CAP)作为反映升主动脉部位血压的指标,被认为较肱动脉压更能代表低阻力血管床的压力情况,并且大量数据显示中心动脉压较肱动脉压与全身靶器官损害的情况更密切相关5;降压药物临床研究也有证据显示,不同降压药物的疗效差异可能更来源于降低中心动脉压效果的不同6,说明,外周血压不能完全反映和代表中心动脉压的临床价值。通过检测中心动脉压发现和识别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的高危人群,评估高血压患者罹患心血管病的风险,进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无创中心动脉压增强指数与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该研究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为研究无创中心动脉压增强指数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相关性,第二部分为研究无创中心动脉压增强指数与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内膜增厚的相关性,第叁部分为研究无创中心动脉压增强指数与原发性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性。目的一、探讨无创中心动脉压增强指数与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二、探讨无创中心动脉压增强指数及其他风险因素对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自2017年9月至2017年12月至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社区服务中心完成年度体检的原发性高血压人群共1657例,所有入选对象均收集一般资料,检查血常规、血生化,检测无创中心动脉压指标,记录增强指数(Augmentation index,AI);其中测定超声心动图493例,分为左室肥厚组与正常组;测定颈动脉彩超559例,分为颈动脉内膜增厚组与正常组;留取了晨尿测定尿白蛋白/肌酐比605例,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与正常组。结果1.无创中心动脉压增强指数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93例,分为左室肥厚组149例和正常组344例,中心动脉AI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上意义(33.5±9.2 vs.25.0±8.6%;P<0.0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中心动脉AI与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成正相关关系(r=0.200,P<0.001)。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中心动脉AI与左室肥厚独立相关(odds ratio[OR]1.107,95%confidence interval[CI]1.075-1.141,P<0.001)。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中,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76(95%CI 0.71-0.81),当中心动脉AI取30.8%的截断(cut-off)值时诊断效能最佳,敏感度为62.4%,特异度为80.8%。2.无创中心动脉压增强指数与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关系原发性高血压人群559例,分为颈动脉内膜增厚组231例和正常组328例,中心动脉AI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上意义(34.0±10.8 vs.22.3±10.7%;P<0.0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中心动脉AI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成正相关关系(r=0.407,P<0.001)。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中心动脉AI与颈动脉内膜增厚独立相关(OR 1.104,95%CI 1.061-1.118,P<0.001)。在ROC分析中,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79(95%CI0.75-0.83),当中心动脉AI的cut-off值取26.8%时诊断效能最佳,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73.0%。3.无创中心动脉压增强指数与原发性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5例,分为微量蛋白尿组276例和正常组329例,中心动脉AI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上意义(32.0±9.4 vs.21.5±8.4%;P<0.0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中心动脉AI与尿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creatinine ratio,UACR)成正相关关系(r=0.210,P<0.001)。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中心动脉AI与微量白蛋白尿独立相关(OR 1.169,95%CI 1.135-1.204,P<0.001)。在ROC分析中,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0(95%CI 0.77-0.84),当中心动脉AI的cut-off值取25.2%时诊断效能最佳,敏感度为75.7%,特异度为74.8%。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无创中心动脉压增强指数是靶器官损伤(左室肥厚、颈动脉内膜增厚及微量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可作为靶器官损害的预测因子。(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9-05-14)
胡松[9](2019)在《中青年初诊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与肾损害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针对中青年初诊高血压患者,探讨其中心动脉压与肾损害的相关性,为预测高血压引起的早期肾脏损害提供临床依据,早期干预,避免和减少终末期肾病的发生。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心内科门诊确诊为初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搜集患者年龄、性别、血压、血脂、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临床资料,所有入组患者分别按eGFR及ACR进行分组。eGFR按照数值分布的叁分位点分为A、B、C叁组,A组42例,eGFR≥109.30ml/min/1.73m~2,B组44例,94.69ml/min/1.73m~2≤eGFR<109.30ml/min/1.73m~2,C组42例,eGFR<94.69ml/min/1.73m~2。ACR分为ACR正常组:ACR:0.0-30.0ug/mg,ACR异常组:ACR:>30.0ug/mg。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血压、血脂等临床资料与eGFR、ACR的相关性和影响因素。结果:1.纳入患者平均年龄(54.56±9.17)岁,1、2、3级高血压患者分别有70例(54.7%)、49例(38.3%)、9例(7.0%)。2.按eGFR分组的A、B、C叁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总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血清胱抑素C(Cys-C)、肱动脉舒张压(DBP)、反射波增强指数(AIx)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叁组在肱动脉收缩压(SBP)、脉压差(PP)、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血清肌酐(Sc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eGFR与年龄(r=-0.269,P<0.01)、SBP(r=-0.440,P<0.01)、PP(r=-0.301,P<0.01)、CSBP(r=-0.497,P<0.01)、Scr(r=-0.326,P<0.01)、Cys-C(r=-0.197,P<0.01)呈负相关。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SBP、年龄、Scr进入回归方程。3.ACR正常组与ACR异常组,在性别、年龄、BMI、SBP、PP、CSBP、空腹血糖、LDL-C、HDL-C、TC、TG、AIx、Scr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BP、Cys-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CR与SBP(r=0.321,P<0.05)、PP(r=0.211,P<0.05)、CSBP(r=0.381,P<0.05)呈正相关,与eGFR(r=-0.289,P<0.05)呈负相关。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显示eGFR、CSBP进入回归方程。结论:中青年初诊高血压患者CSBP是早期肾损害的独立预测因子,其升高可引起eGFR降低、ACR升高。(本文来源于《遵义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卢炜,王立君,杜超,王鸿超[10](2019)在《冠心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中心动脉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Vaspin水平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中心动脉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清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水平的关系,旨在能够早期发现高血压病的亚临床靶器官损害,为心血管疾病的及时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入选的冠心病患者于冠脉造影时测量中心动脉压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进一步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将136例阳性患者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斑块组(n=85)与非斑块组(n=51),比较2组的中心动脉血压及血清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水平;另将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患者据中心动脉脉压分为宽脉压组(n=82)及非宽脉压组(n=54),比较其颈动脉硬化程度及血清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水平。结果冠心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中心动脉血压及颈动脉硬化程度显着增高(P<0.05);颈动脉斑块组中心动脉收缩压及脉压高于非斑块组,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水平低于非斑块组(P<0.05);宽脉压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检出率、斑块厚度及斑块面积均高于非宽脉压组,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水平低于非宽脉压组(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中心动脉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呈负相关,其血清水平可以作为一个预测指标,为今后研究和治疗冠心病及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9年06期)
中心动脉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生理因素中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指数(BMI)与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CAP)及诊室血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9年3月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高血压门诊就诊的未经治疗及自行停服降压药1个月以上的高血压患者1 576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生理因素对CAP、诊室血压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结果与男性比较,女性中心动脉收缩压(CASP)显着增高(P<0.05)。与青年组比较,中年组、较老年组及老年组患者CASP、诊室收缩压(OSP)均显着增高(P<0.05);与中年组比较,女性中较老年组、老年组CASP、OSP均显着增高,而男性仅OSP显着增高(P<0.05)。高血压患者CASP、OSP随着身高的增加而显着降低(P<0.05)。不同BMI组间高血压患者的CASP、OS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OSP、CASP均与年龄呈正相关(均P<0.01),与身高呈负相关(均P<0.01),与BMI无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身高是高血压患者CASP、OSP的影响因素。结论高血压患者CASP存在性别差异,CASP、OSP均与年龄呈正相关、与身高呈负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心动脉压论文参考文献
[1].张攀登.基于外周连续血压信号的自适应中心动脉压重建方法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2019
[2].张杰梅,商黔惠,王晓春,吴洁.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与生理因素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3].韩百智,郑世良,刘财德,刘海林.倍博特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J].潍坊医学院学报.2019
[4].唐腾腾,梁晓慧.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的临床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5].匡泽民,唐欣颖,奉淑君,王瑛,王仲华.无创中心动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研究进展[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9
[6].黄映芳,刘毓秀,陈翠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中心动脉压的相关性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9
[7].熊艳霞,段敏,朱初鳞,程彦玲,孙兴华.无创与有创中心动脉压一致性研究[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9
[8].李文锋.无创中心动脉压增强指数与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关系[D].南方医科大学.2019
[9].胡松.中青年初诊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与肾损害的相关性研究[D].遵义医科大学.2019
[10].卢炜,王立君,杜超,王鸿超.冠心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中心动脉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Vaspin水平的研究[J].河北医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