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服务业发展地区差异与区域协调实证研究

我国西部服务业发展地区差异与区域协调实证研究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高速发展,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服务业在增加就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业对外全面开放的背景下,全面认识我国西部服务业发展现状、特征及原因,对加快西部服务业发展,实现西部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服务业和区域协调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基础上,对东、中、西三大经济区以及西部十二省市服务业和区域协调发展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各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地区间服务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本文建立了我国西部服务业发展与区域协调的指标评价体系,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协整分析等计量研究方法,从实证角度解释了我国西部服务业与区域协调的特征,以及服务业发展对区域协调的影响。在聚类分析中,本文研究得出了西部十二省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区域协调程度的聚类,即得到在指标体系下的相似地区,为西部地区服务业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分类指导的依据,同时也揭示了不同地区服务业发展对区域协调的可能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实证分析了西部地区服务业发展和区域协调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对比了地区间的差异。然后将西部十二省数据进行综合,利用西部服务业发展指标和区域协调程度1992-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协整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我国西部服务业发展对区域协调具有正向影响,服务业就业比重和服务密度的提高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区域协调是服务密度和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的Grange原因。但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长期系统影响,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最后本文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我国西部服务业发展的几点对策建议:1.明确服务业的重要地位,继续巩固和提高;2.创造服务业发展的良好宏观经济环境;3.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机制;4.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加快服务业优势行业发展; 5.建立西部区域经济圈共同发展区域服务业。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意义
  • 1.2.1 研究的学术意义
  • 1.2.2 研究的实践意义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之处
  • 1.4.1 研究的重、难点
  • 1.4.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1.5 研究内容及框架
  • 2 西部服务业发展地区差异与区域协调相关理论述评
  • 2.1 服务业发展文献评述
  • 2.1.1 服务业的内涵及分类
  • 2.1.2 国外相关理论评述
  • 2.1.3 国内相关研究评述
  • 2.2 区域协调相关研究评述
  • 2.2.1 区域协调的内涵
  • 2.2.2 国外相关理论借鉴
  • 2.2.3 国内相关研究评述
  • 2.3 服务业对区域协调影响的相关研究
  • 3 我国西部服务业发展地区差异与区域协调现状分析
  • 3.1 我国西部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 3.1.1 服务业增加值分析
  • 3.1.2 服务业就业分析
  • 3.2 我国西部区域协调现状分析
  • 3.3 我国西部服务业发展与区域协调特征分析
  • 4 我国西部服务业发展地区差异与区域协调的实证
  • 4.1 西部服务业发展地区差异与区域协调指标评价体系
  • 4.1.1 西部服务业发展地区差异与区域协调指标评价原则
  • 4.1.2 西部服务业发展地区差异与区域协调评价指标设计
  • 4.2 我国西部服务业发展地区差异与区域协调实证方法
  • 4.2.1 聚类分析法
  • 4.2.2 主成分分析法
  • 4.2.3 协整检验
  • 4.3 我国西部服务业发展地区差异与区域协调实证检验
  • 4.3.1 我国西部服务业发展地区差异与区域协调的聚类分析
  • 4.3.2 我国西部服务业发展地区差异与区域协调的主成分分析
  • 4.3.3 我国西部服务业发展地区差异与区域协调的协整检验
  • 4.4 实证结果分析
  • 5 我国西部服务业与区域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 5.1 明确服务业的重要地位,继续巩固和提高
  • 5.2 创造服务业发展的良好宏观经济环境
  • 5.3 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机制
  • 5.4 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加快服务业优势行业发展
  • 5.5 建立西部区域经济圈共同发展区域服务业
  • 6 结论及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四川省五大经济区发展与建设构想[J]. 现代商贸工业 2019(36)
    • [2].五大经济区展区亮相第六届科博会[J]. 内江科技 2018(10)
    • [3].四川四大经济区在第五届绵阳科博会开展[J]. 内江科技 2017(09)
    • [4].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积极推进“八大经济区”建设[J]. 奋斗 2010(06)
    • [5].着力搭建“六个金融支持平台” 推进我省“八大经济区”加速转型加快发展[J]. 奋斗 2010(11)
    • [6].深入实施“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 走龙江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J]. 奋斗 2011(06)
    • [7].“八大经济区”战略是科学发展观在龙江的具体体现——学习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体会[J]. 奋斗 2012(06)
    • [8].四川省四大经济区经济发展潜力评估及建议[J]. 决策咨询 2020(03)
    • [9].四川五大经济区区域发展问题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19(27)
    • [10].基于八大经济区的绿色贡献系数分析[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8(01)
    • [11].四川五大经济区发展规划看过来[J]. 领导决策信息 2016(38)
    • [12].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及比较——基于八大经济区的实证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5(10)
    • [13].发挥高校优势助推“八大经济区 十大工程”战略的实施[J]. 科技致富向导 2013(15)
    • [14].驻黑龙江高校促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目标实现的对策[J]. 金融理论与教学 2013(02)
    • [15].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建设”市场化发展研究[J]. 商业研究 2013(07)
    • [16].中国区域差异时空演变分析——以八大经济区为例[J]. 科技经济市场 2011(05)
    • [17].西藏三大经济区差异和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J]. 西藏研究 2010(01)
    • [18].我国五大经济区发展趋势研究[J]. 生产力研究 2010(10)
    • [19].辽宁省“三大经济区”产业发展方向分析——基于灰色局势决策理论[J]. 经济研究导刊 2010(33)
    • [20].黑龙江寻找全新定位 5000亿打造“八大经济区”[J]. 领导决策信息 2009(18)
    • [21].我国三大经济区海洋经济时空差异探讨[J]. 世界地理研究 2009(03)
    • [22].谋划科学发展 强化理论支撑 助推“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J]. 奋斗 2010(12)
    • [23].深化我省重点领域改革 推进“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J]. 奋斗 2011(01)
    • [24].西部三大经济区城市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J]. 城市问题 2013(01)
    • [25].中国四大经济区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J]. 华东经济管理 2012(11)
    • [26].省社科院专家学者在座谈会上建言献策[J]. 学习与探索 2011(04)
    • [27].中国地区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基于八大经济区视角[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 [28].共建粤港澳世界级大经济区[J]. 广东经济 2009(04)
    • [29].打造产业振兴引擎 助推八大经济区和五个示范区腾飞[J]. 学理论 2009(21)
    • [30].引领西藏三大经济区协调发展的科技策略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23)

    标签:;  ;  ;  ;  

    我国西部服务业发展地区差异与区域协调实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