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钙素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建立及初步临床应用

骨钙素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建立及初步临床应用

论文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稳定、敏感、特异的检测骨钙素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为临床准确诊断疾病及预测疾病的预后、并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阻止或延缓疾病的发展进程提供客观的临床诊断依据;并对几种骨代谢疾病进行血清骨钙素水平的初步观察,探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骨钙素浓度变化在骨代谢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在方法学建立阶段主要从工艺配方和反应体系的优化与确定、方法学性能指标的分析、以及稳定性观察等方面进行了着手研究;而后在临床的初步应用中则注重对几种骨代谢疾病进行血清骨钙素水平的初步观察,探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骨钙素浓度变化在骨代谢疾病中的临床意义。结果:1工艺配方研究本研究利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骨钙素原理,通过对固相包被工艺配方、封闭工艺配方进行探索和优化试验研究,最后选用0.05M pH9.5-9.7的碳酸盐缓冲液作为固相包被用缓冲液,2-8℃孵育20-22小时;洗板一次,去除结合不牢固的游离组份;再加惰性蛋白缓冲液于2-8℃孵育18-20小时以封闭非特异性空余位点,之后去除封闭液;在相对湿度30%以下的环境中干燥3-7个小时,用铝箔袋密封包装,于2~8℃条件保存。2反应体系的研究本研究还参照同类产品的反应模式对新建立骨钙素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反应体系进行优化试验研究,最后确定反应模式为:加入50μl校准品、质控品及待测样品到反应孔中,再加100μl测骨钙素酶结合物,混匀后置室温反应60分钟;用洗液洗板4次后,再用蒸馏水洗板一次,拍干;每孔加100μl等量混合的化学发光底物A液、B液(各50μl),在5-20分钟内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发光值(0.1秒/每孔),判读结果。3分析性能研究在工艺配方和反应体系研究完成之后,本研究又针对骨钙素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分析性能进行评估研究,包括灵敏度分析、特异性分析、剂量反应曲线的线性、测定准确性、精密度等指标。通过对不同时间研制的不同批次的骨钙素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成品的性能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制定成品标准的指标设置,以有效地控制该方法的持续稳定。最终设定分析灵敏度即最低检出限不高于0.20ng/ml;特异性分析:与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胰岛素的交叉反应率应均小于0.01%;剂量-反应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r应不低于0.9900;测定准确性:质控品的实测值与标示值的比值应在0.90-1.10之间;批内不精密度也即分析内不精密度以变异系数(CV%)表示应不高于10.0%,批间不精密度也即分析间不精密度以变异系数(CV%)表示应不高于15.0%。4初步临床应用本研究还利用该方法制备的骨钙素化学发光法试剂盒在我院进行初步的临床应用,观察不同病种,不同年龄组中血清骨钙素水平的差异。结论:综合整个研制过程及初步临床应用结果,本研究研制的骨钙素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试剂盒用于骨钙素的检测,其灵敏度、准确性、线性、精密度、特异性、稳定性、临床灵敏度和临床特异性等指标均能满足临床需求,成功建立了稳定、敏感、特异的检测骨钙素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为临床准确诊断疾病及预测、疾病的预后、并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阻止或延缓疾病的发展进程提供客观的临床诊断依据;对几种骨代谢疾病进行血清骨钙素水平的初步观察,也进一步证实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骨钙素浓度变化在骨代谢疾病中的临床意义,基本完成了本研究的预期目标。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课题研究
  • 一 工艺配方研究
  • 1. 包被工艺的研究
  • 2. 封闭工艺的研究
  • 3. 化学发光底物的工艺研究
  • 二 反应体系研究
  • 1. 样本采集及处理方法的研究
  • 2. 样本用量和试剂用量研究
  • 3. 不同反应温度的研究
  • 4. 不同反应时间的研究
  • 5. 线性范围的研究
  • 三 分析性能评估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检测结果
  • 4. 结果分析
  • 四 初步临床应用
  • 1. 临床研究对象
  • 2. 结果(统计学方法为t检验)
  • 3. 讨论
  • 结语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骨钙素水平及其与血管钙化的关系[J]. 医学研究杂志 2013(09)
    • [2].骨折患者血清骨钙素水平与年龄和性别的相关性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22)
    • [3].血清骨钙素与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 实用老年医学 2015(06)
    • [4].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骨龄和血清骨钙素的测定分析[J].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2(01)
    • [5].骨碎补总黄酮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骨钙素水平及骨密度影响[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3(05)
    • [6].甲状腺功能亢进者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和血清骨钙素的变化[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7(03)
    • [7].血清骨钙素及多项生化指标在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10)
    • [8].牙周炎与血清骨钙素、钙、磷含量相关关系研究[J]. 口腔医学 2010(12)
    • [9].血清骨钙素检测在女性肿瘤骨转移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3(05)
    • [10].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血清骨钙素与免疫指标的关系[J]. 中国医学创新 2012(33)
    • [11].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骨钙素、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观察[J]. 吉林医学 2011(08)
    • [12].青年男性不同肥胖表型与血清骨钙素水平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54)
    • [13].聊城市汉族正常人血清骨钙素参考值的研究[J].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 2011(05)
    • [14].原发性肺癌血清骨钙素水平与骨转移的关系[J]. 河北医学 2010(09)
    • [15].小檗碱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骨钙素的影响[J]. 中国临床医学 2019(06)
    • [16].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前后血清骨钙素的变化[J].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09(04)
    • [17].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骨钙素与血糖代谢关系的研究[J]. 交通医学 2017(04)
    • [18].氟骨症患者血清骨钙素与糖代谢关系的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16)
    • [19].定量CT与血清骨钙素水平联合诊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临床价值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9(12)
    • [20].中国男性血清骨钙素水平与内脏脂肪面积呈负相关[J]. 中国社区医师 2012(47)
    • [21].血清骨钙素与糖脂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J].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7(04)
    • [22].血清骨钙素水平联合CT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价值[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07)
    • [23].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血清骨钙素水平及与糖脂代谢的关系[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9(09)
    • [24].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骨钙素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9(08)
    • [25].高龄男性血清N端骨钙素的独立相关因素探讨[J]. 浙江医学 2017(12)
    • [26].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量及血清骨钙素变化[J]. 广西医学 2009(06)
    • [27].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骨钙素水平的变化及影响因素[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8(07)
    • [28].慢性肾病并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探讨[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6(08)
    • [29].强直性脊柱炎临床活动性与血清骨钙素、β-胶原降解产物的相关性研究[J].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8(02)
    • [30].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骨钙素和β-胶原特殊序列的变化[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3(06)

    标签:;  ;  ;  

    骨钙素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建立及初步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