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尊重知识是人的重要特征之一,拉丁文称知识为scientia,因而science(科学)成为最受敬重的那一部分知识。但是科学知识究竟从何而来?它何以区别于其他经验知识或者逻辑知识?这些都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本文的中心问题是:如何保证科学理论的客观性?或者我们如何为科学理论的客观性进行辩护?作者试图通过一种历史叙事的方式来对科学知识的性质进行考察。我们都知道,人是生活在经验世界中的,我们对世界的认识部分地起源于我们的日常经验,它是我们认识的起点。在西方哲学史上无论是经验论还是唯理论者都承认经验的重要性。本人认为,科学知识是我们对自然界法则的认识和研究,那么,我们的经验常识与我们的科学知识是什么关系呢?康德在《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中写道:“自然界的法则有很多是我们只有通过经验才能认识的;但是在现象(也就是一般自然界)的连结中的合乎法则性,却是我们从任何经验里都认识不到的,因为像这样的法则是经验本身用来作为它的可能性的先天根据的。因此,一般经验的可能性同时也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而经验的原则,也就是自然界的法则”。可见,康德赋予经验以很大的重要性,经验是获得科学知识的必然途径。那么。我们的日常经验如何上升为科学知识呢?对于这个问题,哲学史上有两种主要的解释路径:科学知识由经验事实推出,这一派由弗朗西斯·培根开创,强调科学实验的重要性,认为衡量知识的标准是实用性,后来发展为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科学知识可以从逻辑归纳得出,主要代表为逻辑实证主义,强调经验的可错性,注重逻辑归纳。基本思路:从常识科学观入手,进而讨论归纳主义和证伪主义,发现它们的优点和不足(归纳难题→整体辩护的破产,概率问题→基本概率如何如确定),最后对实用概率主义(从科学研究的现实进路来确定事件的概率)进行考察。最后得出结论,对于科学的客观性问题的论证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感觉经验、逻辑推理、客观社会环境、主体认知结构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但从其中任何一方面出发都无法获得对它的合理辩护。我个人认为,对科学理论的客观性的理论层次的论证和实际科学理论的运用是有差别的,我们可以通过对影像科学理论客观性的一些列因素进行限制,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应坚持实用原则,能够有效地处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可以指导我们的生产生活的理论就是好的理论。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幼儿美术教学活动和实践策略——以绘画“身边的树”为例[J]. 教育实践与研究(C) 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