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无论在中国思想史还是文学史上,明代中后期(嘉靖——崇祯)都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宗教生活是明代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作为文学作家的文人们,受整个社会文学思潮的影响,也开始把目光转向了个体价值与自我意识。明中后期是宗教题材剧创作的高峰期。在很多明中后期宗教题材作品中,我们都能够看到因个人遭际而造成的强烈冲击情绪的影响。依据作品所描写的主要对象和主题意义,宗教题材剧主要可以分为佛道度脱剧和僧尼道世俗风情剧。就佛道度脱剧来说,无论在主题还是形式上都与元、明中前期仙佛剧有了很多的不同。这主要体现于戏曲创作上的宗教理论性增强,故事性强,世俗性强,语多讽刺上。其中,屠隆又以其独特的宗教经历对宗教题材剧的创作进行了开拓。就僧尼道世俗风情剧来说,随着佛道的世俗化进程,僧尼道作为社会生活中特殊的人物群体其生活、心理成为了明代小说和戏曲创作中描写的重要内容。但是出现在明中后期作品中的出家人形象都在新的时代社会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对于人物的刻画,通常表现在人性之欲与宗教戒律之间的关系上。除了这两部分,还有一些宗教题材剧也反映了民间宗教对普通人的影响。大多数明中后期宗教题材剧皆有所本。用得最多的几种故事原型当数“黄粱梦”、“蝴蝶梦”与“红莲和柳翠”、“目连救母”几种。尤其是作为宗教戏曲的目连戏,它让佛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到了合理的解决方式,和中国世俗化的生活紧密联系。另外,佛道观念的一些思想也会给戏曲创作中的叙事方式造成重要的影响。比如佛教思想中的“果报”、“业”;道教思想中的神仙思想、谪世思想,都为戏曲创作提供了有利的理论借鉴。
论文目录
致谢内容提要Abstract引言注释第一章 明代中后期社会宗教背景第一节 明以来的社会政治情况1、明以来的宗教政策和宗教发展情况2、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情况第二节 明中后期文人心态和宗教观念1、人性至理与人性至情2、三教融合与以儒为宗3、儒学之道与佛道之道注释第二章 明中后期宗教题材剧创作状况第一节 明中前期宗教题材剧的影响第二节 明中后期宗教题材剧的作家情况第三节 明中后期宗教题材剧的题材分类1、明中后期佛道度脱剧2、明中后期僧尼道世俗风情剧3、其它民间宗教题材的明中后期戏曲第四节 个案研究:屠隆的佛道度脱剧注释第三章 明中后期宗教题材剧中的僧尼道形象第一节 作为主要角色的僧尼道形象1、负面的僧尼道形象2、世俗风情剧中的特殊女性形象(1) 女冠才情:薛涛与鱼玄机(2) 戏谑大胆:惠朗与色空(3) 情理之争:陈妙常第二节 作为非主要角色的僧尼道形象1、市井僧尼2、得道高僧3、道人术士第三节 僧尼道形象和宗教场所的现实意义注释第四章 明中后期宗教题材剧中的几种故事原型第一节 "黄粱梦"与吕洞宾传说的考证第二节 "蝴蝶梦"中的神化人物与世情人物第三节 "红莲"与"柳翠"的宗教象征1、"红莲":两性合一的性力崇拜2、"柳翠":佛门的两面性3、柳翠传说与"大头和尚戏柳翠"的民间歌舞第四节 "目连戏"1、"目连戏"在中国的故事流变2、郑之珍《目连救目劝善记》文人化与民间性的矛盾3、"目连戏"在民间传承中的一些问题注释第五章 明中后期宗教题材剧的叙事模式第一节 遇仙、游仙模式1、游历仙境2、遇仙会真3、梦境人生第二节 谪仙、转世模式1、谪仙模式2、转世模式第三节 果报模式和大团圆结局1、"果报"与大团圆结局的关系2、中国传统鬼神观念与大团圆结局注释结论参考文献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明中后期论文; 宗教论文; 戏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