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实验研究两部分来探讨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抑制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炎症损伤的分子机制,对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的机理揭示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理论价值。文献研究1.中药银杏叶文献研究银杏叶为银杏科银杏属植物的干燥叶,用作药物在我国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首载于《本草品汇精要》,书中记载银杏叶“归肺经,能敛肺平喘,益心止痛”。从对历代文献的整理以及查阅中概括银杏叶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为本课题提供了理论依据。2.中药银杏叶近代化学和药理研究中药银杏叶中含有多种化学成份,主要有24%的黄酮甙(flavonoid glycosides)和6%特有的萜烯(terpenes)。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具有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等作用。而萜类化合物则为强效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受体拮抗剂,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等作用。其中以银杏内酯B(以下简称GB)对PAF的拮抗性最强,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因而近几年倍受关注。3.有关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阐明动脉粥样硬化始动环节及其发生机理,明确其信号转导通路中的若干重要环节,进而有针对性地选取实验指标。4.中医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从中医辩证论治的角度归纳动脉硬化的症型、病机、治则,并对近几年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进行简单综述。实验研究1. GB抗氧化损伤作用:方法:用DCFH-DA荧光标记内皮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HUVEC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含量;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ox-LDL诱导HUVEC上游p38MAPK磷酸化的水平;用硫代巴比妥法(TBARS)检测LDL的氧化程度。结果:GB小剂量(25μg/ml)显著抑制LDL氧化,MDA氧化程度与未氧化组比较基本相同,但大剂量GB(200μg/ml)抑制作用不显著。活性氧测定表明300μg/ml ox-LDL刺激细胞明显增加了细胞内ROS含量,GB剂量依赖性地抑制ox-LDL诱导的ROS产生。300μg/ml ox-LDL刺激内皮细胞使p38MAPK磷酸化水平增加,300μg/ml GB有效抑制了ox-LDL诱导的p38MAPK磷酸化。2. GB抑制炎症蛋白表达:方法:免疫荧光染色观察NF-kB的活化。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ox-LDL诱导ICAM-1和COX-2的表达以及IkB磷酸化的水平。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经ox-LDL(1mg/ml)刺激后,NF-kB活化进入到核内,GB(500μg/ml)有效地抑制NF-kB的活化。同样结果也可以间接通过IkB的磷酸化水平趋势得以证实。ox-LDL(1mg/ml)作用于HUVEC,增强p38MAPK磷酸化以及增强了ICAM-1胞膜上表达,GB有效抑制了p38MAPK磷酸化以及ICAM-1的表达,但对炎症蛋白COX-2没有抑制作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银杏内酯论文;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论文; 活性氧论文; 炎症蛋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