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作为高经济价值珍稀野生食用菌,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濒危物种,是世界性稀缺濒危资源,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因此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为松茸资源提供了良好生长环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确了包括松茸在内的林下资源产权,有效激励了经营主体,林业产业振兴计划的出台和实施则为松茸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而,松茸产业获得较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如集体林改后更为分散的经营主体如何实现规模化?如何通过经济合作组织实现产业链内各经营主体有效协作?如何避免高经济利益驱动下的资源掠夺性利用?如何在保护性开发利用下实现松茸资源及其产品价值的最大化?如何摸索可持续的松茸产业链经营模式实现林区农民增收和脱贫,形成地域性特色产业聚群?上述系列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与完善的重大课题,其结果不仅关系到松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还可为集体林改后的非木材林产品开发利用探索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以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利益最大化双重目标。本文以云南松茸产业链为切入点,具体内容如下:1、宏观诠释松茸世界分布、生长环境及其功能特性的基础上,梳理了云南松茸产业发展沿革,分析了云南松茸产业内在和外在比较优势。2、基于云南松茸产业链上游、中游和下游主体现状,阐释了松茸培育、管护、采集、加工、保鲜、包装、物流和销售各环节所存在的问题。3、概括云南松茸产业链运行中所涉及的经济学问题,从生产要素禀赋、关键行为主体决策特征和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角度剖析了产业链所存问题缘由,并为未来产业化经营指明了方向。4、分析了生产者、消费者特征和市场前景,对未来十年松茸供需变化进行了预测。5、借鉴国外农产品产业链运行的先进经验,分析云南松茸产业链的发展趋势,确立了产业链优化目标和原则,提出了优化举措和实现机制。在研究方法方面,主要以产业链、微观经济学和社区林业理论为基础,结合统计学、国际贸易和管理学知识,基于规范和实证分析,运用生产要素禀赋、供需模型和弹性特征、市场失灵及纠正等分析方法,借助SPSS统计工具对云南松茸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实现途径展开了研究。本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云南松茸产业链主体包括农户、中间商、厂商和经销商,主要涉及松茸人工促繁和采集、加工、贮运和销售等环节,各环节功能主体之间通过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相互竞争、相互联系。云南松茸产业链覆盖面相对广,物流路径复杂,受环境影响大,在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撑下,其发展动力来自各功能主体对利润的追逐和对最终消费者需求的满足2、云南松茸产业链较短,价值未能够充分体现,是资源主导型产业链。违背松茸资源生长规律的掠夺性开发利用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松茸处于濒危状态、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和山区农民收入下降等,以可持续理念发展云南松茸产业链是历史必然选择。3、以日本为主的国外发达国家政府已经通过立法、标准和监管体系规范松茸产品供给行为,产业链组织化程度高,技术手段先进,市场集中度较高,产品供给质量有保障。我国政府制定了松茸相关的政策、法律,标准体系也初步形成,但由于技术制约、组织化程度低等使中国松茸产品在出口中频发质量问题,削弱了中国松茸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故构建适宜的产业组织模式成为促进中国松茸有效供给的发展趋势。(4)云南松茸产业链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松茸产品(质量)供给能力和消费者需求。在云南松茸产品需求相对稳定,且随着消费质量转变需求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松茸产品(质量)供给能力成为重中之重。然而,松茸产品(质量)供给主体——农民,因分散且规模小、素质相对低下、市场驾驭能力欠缺等因素成为产品(质量)供给的瓶颈。产业化经营能够通过“企业集团+松茸园区+农协+农户”把众多分散的农户联结起来,实现产品(质量)的持续供给。不仅如此,公司的集团化、规模化发展还能够把产业链上游、中游和下游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技术、资金、人员等要素的流动,延伸产业链。本文的研究结论透视出云南松茸产业链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且缺乏较强竞争力,产业链中各利益主体皆未能够从中获取最大收益。因此建议要依靠政府各级主管部门力量,以可持续理论为指导,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业产业振兴计划和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加大松茸产业化经营,并通过促进产地农民积极参与、政府科学规划,大力推动和协调、建立相关主体共同参与的产业合作组织体系、强化产业龙头企业对产业链的组织和带动作用、建立云南松茸产业的融投资体系、加大松茸产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和健全松茸产业化经营的利益分配和协调机制来实现产业化经营。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Evaluation for Whitening Efficacy of Cosmetics Containning Extract from Tricholoma Matsutake Sing[J]. China Detergent & Cosmetics 2017(02)
- [2].Effect of Different Fruiting Treatments on the Enzymic Activity of Tricholoma giganteum Mycelia[J].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7(09)
- [3].Mineral constituents of a prized edible mushroom(Tricholoma matsutake) and soils beneath the fruiting bodies from the production areas across China[J].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16(11)
- [4].Antioxidant Effects of Tricholoma matsutake Extracting Solution on Aging Mice Induced by D-Galactose[J]. Medicinal Plant 2012(09)
- [5].松茸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0(01)
- [6].Polysaccharides from Tricholoma matsutake and Lentinus edodes enhance 5-fluorouracil-mediated H22 cell growth inhibition[J].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4(03)
- [7].野生松茸加工与发展现状[J]. 食品工业 2015(08)
- [8].气候变化对云南松茸地理分布影响的模拟分析[J]. 中国食用菌 2017(05)
- [9].一种野生食用菌的分子及形态学鉴定[J]. 现代农业科技 2012(08)
- [10].松茸的适宜生态因子[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6(06)
- [11].DNA Barcoding,Fungal Diversity,and Authentication of Wild Gourmet Mushrooms[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0(05)
- [12].不同产地松茸中营养成分分析[J]. 营养学报 2019(06)
- [13].松茸资源限制因子分析[J]. 林业科技通讯 2016(08)
- [14].减压处理对松茸保鲜的影响初探[J]. 食用菌学报 2015(01)
- [15].蒙古口蘑分类地位研究[J]. 菌物研究 2013(03)
- [16].中国药用真菌名录及部分名称的修订[J]. 菌物学报 2008(06)
- [17].云南滇西野生食用菌资源开发与利用[J]. 中国食用菌 2020(02)
- [18].四个口蘑科真菌形态学及rDNA-ITS测序鉴定[J]. 湖北农业科学 2019(02)
- [19].黔产棕灰口蘑营养成分分析[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 [20].中国食用菌普通名名录[J]. 食用菌学报 2013(03)
- [21].松口蘑利用淀粉的确证[J]. 食用菌 2011(05)
- [22].蒙古口蘑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J]. 食用菌学报 2009(03)
- [23].不同产地松茸中氨基酸含量测定及比较[J]. 营养学报 2019(05)
- [24].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菌塘土壤可培养细菌多样性[J]. 生态学杂志 2015(01)
- [25].金福菇菌种液氮保藏条件的优化研究[J]. 食药用菌 2013(01)
- [26].四川乡城松茸气候生态适宜性及潜在分布[J]. 中国农业气象 2020(06)
- [27].Mycoremediation of Potentially Toxic Trace Elements——a Biological Tool for Soil Cleanup: A Review[J]. Pedosphere 2017(02)
- [28].大棚栽培金福菇技术[J]. 食用菌 2010(05)
- [29].黔产棕灰口蘑深层发酵条件的优化及氨基酸成分分析[J]. 种子 2009(06)
- [30].食用菌饮食文化开发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影响分析[J]. 中国食用菌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