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演变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经济思想史
作者: 贾庆军
导师: 叶世昌
关键词: 货币政策,理论,实践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课题围绕制度创新这条主线,从思想史的角度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的演变轨迹。本课题的研究注重了对理论和文献的挖掘,涉及了一百多位学者的文章和著作。既评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学者的思想观点,也整理了当时对一些热点问题的探讨。随着改革的进展,一些观点已被尘封,许多分歧也已化解于无形之中,然而正是这些的思想火花推动了中国货币政策实践的进步。在研究中本课题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显示了制度变迁对中国货币政策理论日臻成熟的重要影响。 为了使整个课题更具系统性,在研究中将有关货币政策的理论和实践分成了八个专题,前三个专题分别研究了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的演变。第四个专题则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货币供求机制的演变,为后面分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有效性奠定了基础。第五和第六个专题分别介绍和评述了通货膨胀理论和通货紧缩理论,揭示了中国在治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中经验积累的历程。第七个专题研究了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演变及相关理论。第八个专题探讨了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总结了货币政策发挥效用的机制与相互关系。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本课题的研究主题和选题依据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题和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的时间范围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改革开放早期对货币政策理论的研究
二、1984~1992年中国货币政策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
三、1993~1996年中国货币政策理论研究的特点
四、1997~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理论研究的新高潮
第三节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一、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二、本课题的创新点
第四节 本课题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 中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演变及评述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演变
一、1977~1983年的货币政策目标
二、1984年的宏观失控到1987年的双紧方针
三、1988~1992年货币政策目标逐步成熟
四、1993~1996年适度从紧的反通货膨胀货币政策
五、1997~2002年反通货紧缩的货币政策目标
第二节 对经济增长优先论的评述
一、经济增长优先的理论依据
二、对经济增长优先观点的评述
第三节 对双重目标论的评述
一、1996年以前双重目标论的主要观点
二、1996年以后的双重目标理论
三、对双重目标论的探讨
第四节 稳定币值优先观点的成熟
一、稳定币值优先的代表性观点
二、中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理论的成熟
第五节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一、中央银行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影响
第三章 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实践和理论
第一节 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化
一、中介目标的定义
二、改革前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三、改革开放以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化
第二节 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论探讨
一、主张以货币供应量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论探讨
二、反对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声音
三、对信贷规模的讨论
四、对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讨论
五、对现金作为中介目标的批判
第三节 对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理论和实践的评价
一、对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评价
二、对M_1和M_2的评价
第四章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理论和实践
第一节 改革开放后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演变
一、中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
二、中国的再贴现政策
三、中国的再贷款政策
四、公开市场操作
五、政策性金融债
六、中央银行债券
七、利率管理
八、综合信贷计划
第二节 郑先炳的货币政策工具理论
一、郑先炳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研究
二、郑先炳对公开市场业务的探讨
三、郑先炳对再贷款的研究
四、对郑先炳货币政策工具理论的评价
第三节 刘光第对中国转轨时期货币政策工具的研究
一、刘光第对再贴现政策的研究
二、刘光第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研究
三、刘光第对公开市场业务的研究
四、刘光第对中央银行再贷款和贷款限额的评价
五、对刘光第货币政策工具理论的评价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货币供求机制的演变与探讨
第一节 中国货币层次的划分与探讨
一、中国货币层次的划分
二、对中国货币层次划分的一些探讨
三、对王素珍、谢平、程建胜货币层次划分的商榷
第二节 基础货币投放方式的变化
一、关于中国基础货币的构造与计量
二、关于中国基础货币的内生性与软约束问题
三、外汇储备变化对基础货币投放的影响
四、对基础货币管理的探讨
第三节 货币乘数的演变和研究
一、货币乘数的表达式
二、对货币乘数中各变量的分析
三、货币乘数的内生性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中国货币流通速度持续下降之谜
一、周策群和郑先炳的货币供给超前增长规律论
二、易纲的货币化假说
三、夏德仁货币广泛化与货币深化说
四、刘明志对中国M_2/GDP上升(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解释
五、戴金平、阮君对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分析
六、对货币流通速度持续下降的解释的评述
第六章 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的联系研究
第一节 信用膨胀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一、信用膨胀问题的提出
二、信用膨胀的定义与判断
三、信用膨胀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第二节 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一、财政赤字必然导致通货膨胀的观点
二、财政赤字未必导致通货膨胀的观点
第三节 关于通货膨胀能否促进经济增长的争论
一、杨晓达的“适度通货膨胀”论
二、王松奇的适度通货膨胀理论及其局限性
三、朱苏臻对杨晓达的商榷
四、丁鹄的通货膨胀“促退论”
五、陈观烈对通货膨胀危害性的分析
第四节 李拉亚的粘性预期理论
一、粘性预期理论的提出
二、粘性预期理论的假设条件
三、粘性预期理论的特点
四、粘性预期与通货膨胀
第七章 通货紧缩理论
第一节 通货紧缩的定义之争
一、通货紧缩定义之争的背景
二、国内学者关于通货紧缩的三种定义
三、对通货紧缩定义的评判
第二节 中国通货紧缩的特点
一、中国通货紧缩的基本情况
二、通货紧缩下的高失业问题
三、胡鞍钢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中国通货紧缩的成因分析
一、宏观成因论
二、微观成因论
三、消费滞后和生产能力过剩引发通货紧缩论
四、北大宏观组提出的“债务——通货紧缩”模型
五、关于通货紧缩原因的总结
第四节 中国治理通货紧缩的政策主张
一、采用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
二、建立市场经济制度,实行扩大内需的供给政策
三、黄泰岩的收入政策建议
四、增加货币供应,推动经济增长
五、对反通货紧缩政策主张的评价
第八章 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第一节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历史沿革
一、货币政策严重压制时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二、货币政策作用释放阶段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三、货币政策逐步深化阶段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四、货币政策进入间接调控时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第二节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狭窄
二、金融市场发育不健全
三、经济运行环境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第三节 利率在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一、利率非市场化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二、王召对投资的利率弹性分析
三、魏革军对实际利率和金融资产价格的研究
第四节 利率市场化与货币政策传导
一、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主张
二、利率市场化的道路选择和改革步骤
三、赵海宽的利率市场化过渡模式
第九章 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
第一节 关于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讨论
一、认为货币政策有效的理论依据
二、货币政策无效论的主要观点
三、对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案例
第二节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一、倒逼机制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二、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三、基础货币投放的内生性特征
四、银行信贷的内生性特征分析
五、关于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几点结论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时滞和有效性
一、宋海林和刘澄对中国货币政策时滞演变的研究
二、刘军善、王松奇对中国货币政策时滞特点的研究
三、对中国货币政策时滞的实证研究
四、针对中国货币政策时滞研究提出的政策建议
第四节 财政政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一、曾康霖对中国财政货币政策效应的研究
二、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矛盾分析
三、关于财政政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
发布时间: 2005-09-19
参考文献
- [1].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管理研究[D]. 刘波.湖南大学2018
- [2].新常态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机制及其效应研究[D]. 欧阳易.苏州大学2018
- [3].我国货币政策量价转型的理论分析与计量研究[D]. 石睿柯.吉林大学2018
- [4].中国经济周期的实体冲击、金融驱动与货币政策调控[D]. 丁娅楠.吉林大学2018
- [5].论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推出、传导和退出机制[D]. 赵婷.西北大学2016
- [6].日本银行非常规货币政策研究[D]. 张运龙.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7
- [7].对外开放和新常态视角下我国货币政策转型研究[D]. 邓志超.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
- [8].我国货币政策信用渠道传导的微观机制及其效应研究[D]. 方显仓.华东师范大学2003
- [9].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货币政策抉择[D]. 于洪波.东北财经大学2003
- [10].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比较研究[D]. 卢庆杰.复旦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