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牙槽嵴是义齿修复的基础,是义齿获得稳定、固位的必要条件。拔牙后骨及软组织愈合后的牙槽嵴称为剩余牙槽嵴(residual ridge)。牙齿缺失后,牙槽骨破骨与成骨之间的平衡被破坏,剩余牙槽嵴发生不可逆性病理性骨吸收、萎缩,导致原有形态改变及骨量丧失,严重影响患者义齿的修复和咀嚼功能的恢复。有研究证明,剩余牙槽嵴在拔牙后前三个月吸收最快,尤其是牙周病失牙和拔牙时造成唇颊侧骨板丧失的吸收更为严重。之后在人的一生中,维持着较低速率的吸收,这一特殊现象称之为剩余牙槽嵴吸收(residual ridge resorption,RRR)。因剩余牙槽嵴吸收所导致的颌骨结构形态和牙槽嵴的质量发生了变化,破坏了义齿基托的稳定,给可摘局部义齿特别是总义齿修复牙列缺失带来了困难,对于接受种植牙治疗的患者,由于拔牙后牙槽嵴吸收过多所导致的牙槽骨高度的降低、宽度减小将造成植入区不能容纳种植体的植入,也给患者造成治疗上的极大不便。因此,如何抑制剩余牙槽嵴的吸收一直是被关注的研究热点。葛根是多年生野外豆科藤本植物,药、食两用,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葛根具有清热解毒、滋补营养、活血化瘀、升阳止泻之功效,目前其应用范围已经深入到心血管、神经、内分泌及眼科等各领域。葛根素是从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中提取分离得到的8-β-D-葡萄吡喃糖-4,7-二羟基异黄酮,英文名为puerarin(Pur),研究表明,许多具有雌激素样活性的异黄酮类化合物都具有改善骨质代谢的作用。人们对大鼠剩余牙槽嵴愈合及牙槽骨改建过程的研究发现,大鼠剩余牙槽嵴吸收曲线和人的相似,但是愈合时间比人短,大概需要四周时间,故本实验通过局部注射的方法探讨葛根素对剩余牙槽嵴吸收的抑制作用,通过影像学和组织学观察,为进一步研究临床抑制牙槽骨吸收的方法提供有利依据。本实验将60只16周龄普通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30只,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再随机将大鼠分为1、2、3、4、5周组,拔除大鼠右侧下颌中切牙,实验组注射葛根素,葛根素注射液的浓度为1×10-6mol/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注射部位为拔除牙齿的牙槽嵴周围,每隔两天注射一次每次注射35μl,直至实验结束。实验组与对照组动物分别于药物注射7、14、21、27、35天后用4%多聚甲醛心脏灌注固定处死,解剖分离大鼠左右下颌骨,在统一标准下拍摄X线片,使用Image-Pro Plus软件分别测定拔牙侧和非拔牙侧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牙槽骨最高点到舌侧牙槽突之最前上点之间的距离,每例标本测定两次取其平均值,计算拔牙侧和非拔牙侧剩余牙槽嵴长度的比值,得出拔牙后剩余牙槽嵴的相对长度。将同一标准下拍摄的X光片用图像处理程序进行密度分析,灰度矫正误差,测量下颌切牙拔牙区牙槽嵴的密度平均值,总结密度值定量分析结果。所有处死标本固定完成后,用甲酸氯化铝脱钙液常规脱钙5小时,于病理科做组织的脱水、透明、浸蜡及包埋。切片后行HE染色,行组织学观察,做定性分析。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实验结果,实验组各组剩余牙槽嵴相对长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图像处理程序进行骨密度分析,得出灰度值,2、3、4、5周实验组大鼠剩余牙槽嵴的骨密度值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组织学观察,术后1周,实验组与对照组拔牙窝游离端均可见牙槽骨吸收,有炎性细胞浸润,骨表面出现骨吸收凹陷窝,凹陷内可见多核破骨细胞。术后2周,仍可见骨吸收,多核破骨细胞及吸收陷窝数较一周组减少,实验组成骨细胞数目较对照组增多,拔牙窝内有类骨样组织形成。术后3周,骨吸收强度降低,实验组可见大量成熟骨质替代不成熟骨质,而对照组新生骨形成的范围及数量均较少。术后4周,实验组拔牙窝内可见大量新骨形成,并有骨岛形成,而对照组新骨形成较少且分散。术后五周,实验组牙槽窝可见大量致密的编织骨,新生骨表面骨沉积线明显,拔牙窝内骨小梁致密,粗大。该实验在成功建立大鼠切牙微损伤拔除的动物模型的基础上来研究局部注射葛根素对剩余牙槽嵴吸收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显示生理盐水等一般因素不能阻止牙槽骨吸收,而局部注射葛根素注射液可以有效抑制剩余牙槽嵴的吸收。通过实验可以说明局部注射葛根素可以有效抑制拔牙后牙槽骨的吸收,从动物实验角度证实葛根素对骨组织的改建具有一定的影响,为今后在临床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在剩余牙槽嵴高度4~6mm时的应用[J]. 中国处方药 2014(08)
- [2].局部注射葛根素对鼠拔牙后剩余牙槽嵴吸收影响的实验研究[J]. 北京口腔医学 2010(02)
- [3].应力与剩余牙槽嵴的吸收[J]. 中国实用医药 2008(33)
- [4].上颌窦内、外提升术在剩余牙槽嵴高度4~6mm时种植修复的比较研究[J].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4(03)
- [5].细小种植体在剩余牙槽嵴吸收的无牙颌患者的成功率[J].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8(05)
- [6].无牙颌患者的面形恢复[J]. 临床医学工程 2009(04)
- [7].总义齿的应力分析[J]. 口腔医学 2010(11)
- [8].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术在剩余牙槽嵴高度小于5mm时植入体的稳定性研究[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6(05)
- [9].复方骨形成蛋白生物复合物预防剩余牙槽嵴吸收实验[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8(06)
- [10].β-磷酸三钙支架材料即刻植入对保存剩余牙槽嵴的影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16)
- [11].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在拔牙位点保存中的可行性研究[J].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4(04)
- [12].改良型总义齿[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0(06)
- [13].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美学区拔牙位点保存中的应用[J]. 中国医疗美容 2018(12)
- [14].电刺激促进牙槽骨生长的研究进展[J]. 西南军医 2011(01)
- [15].上颌后牙区无牙位点在锥形束CT中的解剖学表现[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6(01)
- [16].活性短肽修饰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拔牙后剩余牙槽嵴[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12)
- [17].骨环法自体骨移植同期种植1例[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2(14)
- [18].用于犬剩余牙槽嵴重建的个性化β-磷酸三钙支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 上海口腔医学 2008(01)
- [19].磨牙区即刻种植的种植体周围间隙处理[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2(04)
- [20].载辛伐他汀磷酸钙骨水泥/聚乳酸-聚羟基乙酸新型材料对拔牙创骨改建影响的实验研究[J]. 口腔生物医学 2012(04)
- [21].兔下颌骨前牙区剩余牙槽嵴模型的建立[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20)
- [22].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条件下的牙种植术研究进展[J].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0(05)
- [23].经嵴顶入路上颌窦提升术在重度骨量不足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评价[J]. 现代医药卫生 2020(13)
- [24].载辛伐他汀磷酸钙骨水泥/聚乳酸-聚羟基乙酸新型材料对拔牙创骨改建影响的实验研究[J]. 口腔医学研究 2011(11)
- [25].无牙颌的患者修复护理配合[J]. 中外医疗 2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