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流动论文-孙颖,陈亚洲

一维流动论文-孙颖,陈亚洲

导读:本文包含了一维流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Navier-Stokes-Allen-Cahn(NSAC)方程组,周期解,存在唯一性,非光滑自由能密度

一维流动论文文献综述

孙颖,陈亚洲[1](2019)在《可压缩气液两相流的一维流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一类具有非光滑自由能密度的一维黏性可压缩Navier-Stokes-Allen-Cahn(NSAC)方程组的周期边值问题,对于初始密度不含真空的任意初值,采用光滑逼近并结合能量估计的方法,通过构造近似方程,证明了该方程组整体解的存在唯一性。(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贾永兴,李绵辉,梅元贵[2](2019)在《基于一维流动模型的高速列车隧道交会空气阻力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和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考虑列车交会诱发的空气压力和流速变化,提出高速列车隧道交会空气阻力的计算方法。研究中国标准动车组CR400AF隧道交会列车空气阻力变化规律,分析列车交会位置、隧道长度、阻塞比、列车运行速度和列车长度对列车空气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隧道内列车空气阻力和列车周围气流流动时必须考虑压缩波和膨胀波的传播方向,交会位置对平均列车空气阻力的影响较小;在隧道中央等速交会时,列车空气阻力随隧道长度、阻塞比和车速增大而增大,且这3者的影响程度依次增大;平均列车空气阻力与车速的2次方近似成正比,与阻塞比的0.67~0.75次方成正比,与隧道长度的0.01次方成正比;时速300~400km等级16辆编组高速列车的平均列车空气阻力约为8辆编组的1.65~1.70倍。(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孙静怡[3](2018)在《新型水暖式驻车加热器设计试验及燃烧室一维流动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纬度地区在冬季极寒天气条件下,室外停放的汽车冷启动存在诸多问题,通常解决措施是加装驻车加热器。驻车加热器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油耗少、热效率高等优点,与微型燃气轮机燃烧室是一致的。本文设计了一款新型水暖式驻车加热器产品。设计燃烧室时参考了微型燃气轮机燃烧室设计方法,创新地提出了逆流分级送风的进气方式并进行了相应结构设计。结合数值模拟计算和热态燃烧试验完成了整机定型,并测定了其加热及排放性能。并基于流体网络法,提出了燃烧室一维设计计算模型。首先,从燃油混合、燃烧方式、火焰传播及稳燃等方面分析了驻车加热器燃烧室工作原理和基本理论。参照微型燃气轮机燃烧室设计经验公式和准则,进行了驻车加热器流量分配、火焰及机匣、旋流器等结构的设计计算。提出了逆流分级送风的新式进气方式并设计了相应的尾部封头结构,完成了新型水暖式驻车加热器燃烧室结构的初步定型。然后,对驻车加热器燃烧室进行叁维建模,并对驻车加热器燃烧室内的流动和燃烧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通过分析流动及回流区分布,确定旋流器通道数目需与火焰筒上孔数相等或成倍数关系,燃烧室采用3%根部风率、尾部间距在原结构基础上缩短10mm的方案。通过热态燃烧数值模拟,探索了不同过量空气系数下燃烧室内速度、温度及污染物分布规律。接着,开展了热态燃烧试验。通过看火实验系统,分析不同工况下出口烟气成分、出口烟气温度、火焰燃烧状态及积碳情况,确定了适用的50目18mm雾化网和3.5mm偏心距旋流器,完成了驻车加热器燃烧室的定型。给驻车加热器燃烧室加装换热水套,进行整机集成换热试验,测定了将冷却液从17℃、8℃、0℃、-15℃的环境温度加热至70℃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14min、16 min、22 min、26 min,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加热速率降低,存在燃烧不充分现象。最后,基于流体网络法,分析了驻车加热器燃烧室内一维流动,对燃烧室进行简化拓扑分析,得到了节点化的流体网络图,并基于压力和流量关系建立守衡方程,得到了适用于本文中驻车加热器燃烧室一维流动描述的矩阵方程。(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刘伟,闫晓[4](2016)在《TVD格式在一维流动分析计算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总变差消减(TVD)作为一种先进的对流离散格式,具有较好的数值稳定性和计算精度,可有效避免数值振荡和假扩散的发生,特别适合于具有波动特性的瞬态热工过程的分析计算。本文以一维流动为例,基于TVD离散结果开发了计算程序,采用不同的算例对计算程序进行验证,证实了TVD格式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核动力工程》期刊2016年02期)

田小将[5](2015)在《变量机油泵一维流动分析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动机润滑用变量机油泵是在定量机油泵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其排量随发动机工况改变,可降低能耗2%至3%。本文以电磁开关齿轮式变量机油泵为研究对象,建立其数学模型及一维流动模型并以试验验证,并对油泵内流体运动特性进行分析并优化。首先,在分析齿轮式变量机油泵工作原理和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齿轮泵及变量机油泵一维仿真模型。通过两种方法模拟齿轮泵内各部分容积及容积间通流面的变化,一是CAD测量法,二是搭建齿轮泵流量公式法。将齿轮泵与恒压阀、电磁阀等连接起来建立完整的变量机油泵模型,并通过台架试验验证模型精度。然后,仿真分析机油泵流体特性及控制机构的运动特性。主要包括滤清器后压力流量变化;恒压阀运动特性及其结构参数对油泵特性的影响;根据主从动齿轮啮合宽度计算不同转速下的容积效率;分析滤清器及发动机阻尼变化对油泵性能的影响等。研究表明,变量机油泵在发动机启动阶段实质为定量泵,当转速达到1462r/min时进入变量阶段,恒压阀控制滤清器后的油压相对稳定,其结构参数决定着油压大小。最后,通过分析油泵特性确定优化目标并对其优化。在油泵油压及流量设计范围内,以减小稳态时的油压波动及电磁阀关闭时的冲击油压为优化目标,选定优化变量并确定约束范围,利用NLPQL算法对齿轮及恒压阀参数进行优化。优化后的低压稳态压力波动减小25.88%,高压稳态波动减小25.91%,冲击油压明显减弱。本文旨在通过建模及试验分析电磁开关齿轮式变量机油泵特性并对其进行优化,可为油泵概念设计及改进更改提供技术支持。另外,本文所用变量齿轮泵的一维建模方法对其他变量容积泵建模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期刊2015-12-01)

林立,谭勤学,吴康,任静[6](2015)在《中心进气转静盘腔一维流动模型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动盘面边界层夹带流量进行分析,以改进转静盘腔一维流动模型的计算精度.结果表明:边界层速度分布的1/7幂律假设低估了自由盘边界层夹带流量,从而影响了一维流动模型对源区边界的计算精度;传统的关联式未能有效地归纳不同工况下转静盘腔内动盘面边界层夹带流量,从而影响了一维流动模型对核心区气体转速的计算.通过归纳数值模拟结果中的自由盘和转静盘腔内动盘面边界层夹带流量,对传统一维流动模型中源区边界及核心区气体转速的计算提出修正,并对修正后的一维流动模型进行实验验证,表明该修正明显改进了一维模型对腔内径向压差的计算精度.(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李冉,李兆敏,冉启全,李金洋,童敏[7](2015)在《基于一维流动的低张力泡沫驱数值模拟关键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张力泡沫具有优于普通泡沫的高强度调剖能力和低张力洗油功能以及很强的耐温抗盐能力,本文针对其特性,基于泡沫驱阻力因子模型,设计岩心流动实验研究了起泡剂浓度、气体注入速度和含油饱和度等因素对低张力泡沫驱效果的影响规律,并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利用最小二乘法对es、ev和eo等影响低张力泡沫驱数值模拟的实验参数进行了求解,并通过与低张力泡沫驱油实验拟合,验证了模型参数取值的准确性,相应的es、ev和eo取值分别为1.37、0.49和1.585,结果表明修正的低张力泡沫驱模型参数可以很好地模拟低张力泡沫驱机理。(本文来源于《油田化学》期刊2015年03期)

贾永兴,杨永刚,梅元贵[8](2014)在《基于一维流动模型的高速列车隧道压力波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列车通过隧道过程中引起隧道内压力的剧烈波动,会诱发车内压力波动并可能引起车体疲劳破坏等问题。而研究此类问题的基础在于快速准确预测隧道压力波。基于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和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对单车通过隧道和两列车隧道内交会进行数值模拟。选取京沪高速铁路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全时间区域下隧道空间中的压力传播的过程图描述压力波的形成过程,给出隧道内交会压力波比单车通过隧道的压力波剧烈的原因,研究列车速度和阻塞比对车外最大压力值和最小压力值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高速列车通过京沪高铁典型长度隧道时,其车体表面承受的最大压力波动基本与车速的平方成正比,而其与阻塞比基本呈线性关系。(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24期)

陆霄露[9](2014)在《内燃机一维流动计算方法研究及性能仿真软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二十余年,随着计算机技术、计算数学和计算流体力学的迅速发展,内燃机一维循环模拟程序对于发动机的设计和性能改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幅度地降低了新发动机的开发周期和开发成本。已有的商业软件虽然功能强大,由于其源代码的保密性,用户自主开发的新模型、新算法很难和这些软件的内核协调地工作。而且这些软件的费用一般非常昂贵。因此,商用软件无法支持内燃机的前沿研究,必须开发自主的模型和软件。本文采用新的方法,深入研究了相关的一维流动计算模型和性能仿真软件的设计思路,开发了通用的高效高精度内燃机一维循环模拟程序。采用图论中的有向图来定义发动机热流体网络的拓扑结构。有向图中的节点用来描述各种发动机组件,有向边则用来建立这些组件之间的网络拓扑关系。采用这种定义方式,能够对带有任意个气缸、任意进排气管系的发动机进行建模,发动机还可以带有任意串并联的涡轮增压器。采用图论方法对发动机流体网络进行分析。利用图论中的深度优先搜索算法再结合发动机流体网络的特点,可以精确辨别进排气管;通过对有向图中的组件进行拓扑排序,可以自动生成从上游到下游的求解顺序。这些工作为开发通用的一维循环模拟程序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进排气管道内的流动特性对整机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了克服现有特征线法流量不守恒的问题,采用基本无振荡有限体积法进行排气管系的流动分析。首先使用有限体积法把每根管子划分为若干个控制容积,然后采用高精度ENO格式计算管道内部控制容积交界面上的通量,管子两端的边界条件则通过特征线法得到。这样做不仅保持了流量守恒、而且还提高了计算精度。采用具有精确解的激波管,比较了不同阶数的ENO格式对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ENO格式阶数越高计算精度越高。从1阶到2阶ENO格式,数值解和解析解的误差下降的最快。随着精度的提高,误差下降得越来越慢,但是计算时间却成倍地增长。实际应用时,推荐使用2阶ENO格式,精度高又能保证计算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维非定常流动的计算效率,提出了自适应当地时间步长推进算法。发动机流体网络中每根管道的计算采用不同的时间步长,不再受其他管道时间步长的约束。时间步长的不同步导致边界条件处理的困难。通过自适应动态调整管道的求解顺序解决了上述问题。实际计算表明:新的时间层推进算法对计算精度没有影响,但是可以节约25%-40%的计算时间。叁通接头模型对于进排气质量流量和压力波的模拟精度有比较大的影响,进而对整机性能模拟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柴油机进排气管中常见叁通接头在较高空气流速下冷态吹风试验研究,获取流动测试数据,得到了叁通接头处的压力损失变化规律。实验所得的总压损失系数和采用Vazsonyi公式计算所得的结果有一定的偏差,但是两者随流量比的变化趋势相同。流速越高,这种偏差越明显。通过改进Vazsonyi公式,同时引入分配函数,建立了考虑较高流速的修正型压力损失模型。对排气管涡前压力波的计算研究表明,修正型压力损失模型比常规压力损失模型的计算精度提高4.3%。在采用有向图定义的流体网络基础上,建立了循环模拟程序的总体框架,设计了有效的数据结构来实现这种框架。通过研究串行程序中逻辑上并行的区域,本文首次采用并行算法把原来的串行求解器改造成并行求解器。在多核PC机上,使用并行计算程序对一维流动及整机性能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并行程序计算所需的时间可以缩短到串行程序的1/3都不到,计算效率显着提高。搭建了D6114增压柴油机实验台架,对排气压力波在全工况范围内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前面自主开发的程序,进行了计算和实验的全工况对比。在各个工况下,涡前排气平均压力误差在5%以下。发动机转速低时,误差更小。在一个工作循环内,排气管进出口流量守恒性误差可以控制在0.053%以下。计算所得的各项发动机主要性能参数都和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4-02-01)

吴明[10](2013)在《基于一维流动模型的高速列车隧道压缩波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列车车头进入隧道瞬间,列车车头处会产生初始压缩波。初始压缩波沿隧道以当地声速传播到隧道出口时,会在隧道出口端产生反射与折射。折射的压缩波由出口端向隧道周围辐射,形成洞口微压波。微压波强度大时会产生音爆,对隧道周围的环境和居民产生严重影响。微压波的强度与到达隧道出口端的压缩波的压力变化率成比例关系。减缓微压波的一个很重要方面就是减缓初始压缩波,因此有必要了解初始压缩波的形成过程、洞内传播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本文采用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把隧道内空气流动的有效截面积看作空气流动时间和流动距离的二元函数。在此基础上改进了网格类型的划分及处理方法,较为真实的模拟了流线型高速列车进入隧道时的空气动力学问题。根据初始压缩波在隧道内的传播特点,本文将改进的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应用到初始压缩波的计算中,有效的降低了数值耗散。本文以ICE2高速列车为例,重新拟合了车头面积函数,并通过与国外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拟合的正确性。分析了CRH3和CRH380A两种车头的区别,结合ICE2头型面积函数拟合方法给出了CRH3和CRH380A的拟合头型面积函数,得出了适合一维模型压力波计算的空气动力学头型。研究了CRH3和CRH380A高速列车进入隧道时初始压缩波的产生特性,分析了列车头型、列车速度和阻塞比对初始压缩波压力变化率和波长的影响。结合初始压缩波在隧道内传播时压力变化率的变化特性,获得了不同车型和不同速度条件下临界隧道长度。本文改进了初始压缩波产生及传播程序,发展了列车头型面积函数的拟合方法,对初始压缩波的产生和传播特性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本文的一些研究方法和结论可以为后续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3-06-19)

一维流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应用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和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考虑列车交会诱发的空气压力和流速变化,提出高速列车隧道交会空气阻力的计算方法。研究中国标准动车组CR400AF隧道交会列车空气阻力变化规律,分析列车交会位置、隧道长度、阻塞比、列车运行速度和列车长度对列车空气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隧道内列车空气阻力和列车周围气流流动时必须考虑压缩波和膨胀波的传播方向,交会位置对平均列车空气阻力的影响较小;在隧道中央等速交会时,列车空气阻力随隧道长度、阻塞比和车速增大而增大,且这3者的影响程度依次增大;平均列车空气阻力与车速的2次方近似成正比,与阻塞比的0.67~0.75次方成正比,与隧道长度的0.01次方成正比;时速300~400km等级16辆编组高速列车的平均列车空气阻力约为8辆编组的1.65~1.70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一维流动论文参考文献

[1].孙颖,陈亚洲.可压缩气液两相流的一维流动分析[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贾永兴,李绵辉,梅元贵.基于一维流动模型的高速列车隧道交会空气阻力数值模拟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19

[3].孙静怡.新型水暖式驻车加热器设计试验及燃烧室一维流动建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4].刘伟,闫晓.TVD格式在一维流动分析计算中的应用研究[J].核动力工程.2016

[5].田小将.变量机油泵一维流动分析及优化[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5

[6].林立,谭勤学,吴康,任静.中心进气转静盘腔一维流动模型的改进[J].航空动力学报.2015

[7].李冉,李兆敏,冉启全,李金洋,童敏.基于一维流动的低张力泡沫驱数值模拟关键参数研究[J].油田化学.2015

[8].贾永兴,杨永刚,梅元贵.基于一维流动模型的高速列车隧道压力波特性[J].机械工程学报.2014

[9].陆霄露.内燃机一维流动计算方法研究及性能仿真软件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4

[10].吴明.基于一维流动模型的高速列车隧道压缩波特性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

标签:;  ;  ;  ;  

一维流动论文-孙颖,陈亚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