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应成分体内分布法研究天麻归经及配伍钩藤对其影响

效应成分体内分布法研究天麻归经及配伍钩藤对其影响

论文摘要

天麻,为兰科天麻属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的块茎,其药材性甘、味平,归肝经,为平抑肝阳,熄风止痉之要药。中药归经理论,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位具有特殊或相对较明显的作用,用以描述中药作用的选择性。本研究就是通过效应成分体内分布法,结合天麻与钩藤药对配伍理论,从现代药代动力学的角度研究和探讨了天麻的归经理论以及钩藤对其的影响作用。(1)本研究建立了天麻素在心、脾、肺组织及天麻苷元在脑组织中的预处理方法与HPLC检测方法。预处理方法:取出组织,一定比例生理盐水匀浆,加入一定比例甲醇沉淀蛋白,滤过,上清液氮气吹干,加入一定比例双蒸水复溶,过微孔滤膜,保存,待进样。检测方法:心、肺组织的流动相为,乙腈—0.03%磷酸溶液(2:98);脾组织流动相为,乙腈—1%磷酸溶液(2:98);脑组织的流动相为,乙腈—0.03%磷酸溶液(7:93);所有组织的检测波长,221 nm;流速,0.8 mL.min-1;柱温,常规30℃;进样量,10μL(2)本研究探讨了配伍前后,天麻的归经理论及钩藤对其的影响作用。本研究分别对两组SHR大鼠口服天麻水煎液和天麻钩藤混合水煎液,并在一系列药代动力学时间点进行天麻效应成分的HPLC检测,研究发现以下结论:天麻口服后,会在大鼠各组织中分布,分布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心、肝、肾、脾、肺和脑(注:脑组织中效应成分为天麻苷元,其他组织为天麻素)。这证实了天麻口服后会进入肝经中的各大脏腑组织中,从体内分布的角度初步证实了天麻归肝经的理论。配伍后,肝、心、肾和脾中天麻分布量或分布趋势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肝和心显著下降;脑中分布量趋势都显著上升。这表明钩藤对天麻的体内分布具有影响作用,一定程度证明了药对配伍理论的正确性。配伍后脑中天麻的分布上升,结合中医肝阳上亢症的致病机理和现代药理知识,证实了钩藤能够引天麻上行入脑,发挥天麻的治疗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 1.1.1 课题来源
  • 1.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2 归经理论概况
  • 1.2.1 归经的历史与发展
  • 1.2.2 归经理论的研究现状
  • 1.2.3 归经理论的意义
  • 1.2.4 归经理论现代研究中的问题及本实验的研究方法
  • 1.3 天麻研究概述
  • 1.3.1 天麻生物学概述
  • 1.3.2 天麻传统中医药概述
  • 1.3.3 天麻现代药理学研究
  • 1.3.4 天麻药代动力学研究
  • 1.4 生物样品处理与分析技术概述
  • 1.4.1 生物样品处理技术
  • 1.4.2 生物样品检测技术
  • 1.5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2章 天麻素在SHR大鼠体内分布研究
  • 2.1 天麻素体内研究方法的建立
  • 2.1.1 仪器、材料与试药配制
  • 2.1.2 样品处理方法
  • 2.1.3 样品检测方法
  • 2.1.4 方法学验证
  • 2.2 配伍前后天麻素体内分布研究
  • 2.2.1 动物分组与饲养
  • 2.2.2 药液配制与给药
  • 2.2.3 样品处理与分析
  • 2.2.4 实验数据与结果
  • 2.3 小结与讨论
  • 2.3.1 动物的选择及模型建立
  • 2.3.2 组织的选择
  • 2.3.3 样品的预处理和检测
  • 2.3.4 实验数据与结果
  • 第3章 天麻苷元在SHR大鼠脑中分布研究
  • 3.1 样品前处理与分析方法建立
  • 3.1.1 仪器、材料与试药配制
  • 3.1.2 样品处理方法
  • 3.1.3 样品分析方法
  • 3.1.4 方法学验证
  • 3.2 配伍前后脑部天麻苷元分布研究
  • 3.2.1 动物分组与饲养
  • 3.2.2 药液配制与给药
  • 3.2.3 样品处理与分析
  • 3.2.4 实验数据与结果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4章 天麻体内分布与归经探讨
  • 4.1 天麻配伍前后体内分布研究
  • 4.1.1 药-时曲线图分析
  • 4.1.2 药代动力学分析
  • 4.1.3 基因芯片表达谱分析
  • 4.2 天麻归经探讨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神秘的药引子[J].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 2017(09)
    • [2].中医的辨证归经用药与肿瘤靶向性治疗[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70)
    • [3].经方量化归经研究中的向量矩阵应用[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7(04)
    • [4].痹证疾病归经的探讨[J]. 湖北中医杂志 2015(10)
    • [5].脏腑学说与归经学说关系探讨[J]. 天津中医药 2013(01)
    • [6].归经学说扩展商榷[J]. 中医学报 2011(09)
    • [7].浅析中药归经与炮制[J]. 陕西中医 2010(03)
    • [8].明代中药归经与方剂归经[J]. 中医杂志 2010(06)
    • [9].归经理论的现代研究概况[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9(09)
    • [10].中药归经[J].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18(04)
    • [11].中药归经浅议[J]. 光明中医 2017(11)
    • [12].中药材延迟发光的激发频率响应与归经的关系初探[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3(12)
    • [13].中药归经药理研究进展[J]. 亚太传统医药 2014(03)
    • [14].方剂归经量化研究方法初探[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6)
    • [15].中药归经现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2(01)
    • [16].《中医内科学》心系疾病用药归经探讨[J]. 山西中医 2020(09)
    • [17].病机十九条疾病脏腑归经理论临床应用研究[J]. 中医学报 2015(01)
    • [18].归经学说与辨证理论的关系探讨[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06)
    • [19].归经理论现代研究之不足与量化研究新思路探索[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08)
    • [20].浅述中药归经与化学成分的关联[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06)
    • [21].人工智能技术与中医疾病归经[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4)
    • [22].中药归经与疾病归经相关探讨[J]. 中医杂志 2012(04)
    • [23].中药归经规律及其量化思想研究[J]. 中医杂志 2012(12)
    • [24].中医归经与肿瘤靶向给药[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08(06)
    • [25].归经调冲汤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38例临床观察[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8(01)
    • [26].基于归经理论探讨清热解毒药在中医内科病证中的运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80)
    • [27].中医内科疾病用药归经的分析与思考[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16)
    • [28].疾病归经在中医骨伤科临床用药中的思考[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11)
    • [29].中药归经学说与中医辨证的关系[J]. 中医杂志 2011(03)
    • [30].基于中医归经理论的青霉素用药选择性机制探讨[J]. 西南军医 2019(03)

    标签:;  ;  ;  ;  ;  

    效应成分体内分布法研究天麻归经及配伍钩藤对其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