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化凹陷东部北西向断裂系统与油气成藏研究

沾化凹陷东部北西向断裂系统与油气成藏研究

论文摘要

北西向断裂在沾化凹陷东部的油气成藏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论文通过大量基础地质资料、地震资料和区域构造背景资料,系统研究济阳坳陷北部主要断裂的分布及演化特征,结合断裂作用下油气成藏的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试验,研究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沾化凹陷东部北西向构造带是多期运动叠加、后期断裂改造、形成多类型潜山的演化结果。沾化凹陷发育的北西向构造带的主控断层,均经历了逆冲、拉张反转全过程。由西向东的罗西、孤西、埕北—五号桩等3条北西向断层的活动强度逐渐增强,断层的活动速率分别为45m/Ma、65m/Ma和80m/Ma,北西向断层停止活动的时间由西至东逐渐变晚。多期运动叠加的结果形成了埕岛—垦东和埕东—垦利两条北西走向的潜山构造带。构造活动在时、空上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类型潜山披覆构造形成及圈闭组合关系的差异。潜山披覆构造自南部垦东地区以高位潜山披覆背斜为特征,向北至孤东、埕岛地区以中、低潜山披覆背斜为主。沾化凹陷东部不同的构造部位,不同类型的构造,油气分布特征不同,油藏类型不同,组合类型和成藏模式也有所差异。在层系上主要富集于上第三系馆陶组和前第三系以下古生界为主要含油层系的潜山披覆构造带。主干断层良好的输导体系和新构造运动对油气形成分布有重要影响。油气运聚物理模拟试验结果证明,曲率大的断裂有利于油气运移;当砂层与断层上倾方向(或者是油运移的方向)所夹角小时有利于油向其中运移。结合构造演化和沉积埋藏史研究,流体包裹体两期的均一温度(100~130℃,140~160℃)反映了燕山期和喜山晚期且以喜山晚期为主的油气充注。油气成藏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孤西地区第一、第二排潜山聚集第三系生成的油气,也可以聚集部分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而第三、第四排潜山主要接受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根据综合研究的结果,指出在沾化东部地区近期寻找富集高产区块在桩海、孤北和垦东潜山披覆构造带、埕北和孤南洼陷带。研究的结果对预测沾化凹陷东部的下一步有利油气勘探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研究区概况及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四、研究成果与创新性
  • 第一章 基本石油地质特征
  • 第一节 区域构造特征及演化
  • 一、区域构造特征
  • 二、区域构造演化
  • 三、构造层划分及特征
  • 四、构造格局特征
  • 第二节 地层及其沉积特征
  • 第三节 生储盖组合特征
  • 一、烃源岩特征
  • 二、储层特征
  • 三、储盖组合
  • 第二章 北西向断裂特征与演化
  • 第一节 北西向断层发育特征
  • 一、断层活动性定量分析的方法
  • 二、断层活动性分析
  • 第二节 北西向断裂发育期次及组合特征
  • 一、印支期(T3)
  • 1+2)'>二、燕山早期(J1+2)
  • 3+K)'>三、燕山中、晚期(J3+K)
  • k-Es4)'>四、燕山—喜马拉雅过渡期(Ek-Es4)
  • 五、喜马拉雅早、中期(Es3-Ed)
  • 六、喜山构造阶段晚期(N-Q)
  • 第三节 北西向构造平衡剖面分析
  • 一、平衡剖面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 二、平衡剖面恢复结果
  • 第四节 构造物理模拟研究
  • 第五节 两个北西向构造带差别
  • 第三章 北西向构造与油气成藏
  • 第一节 油气运聚
  • 一、输导体系要素
  • 二、输导体系组合
  • 三、运聚模式
  • 第二节 成藏期次
  • 一、烃源岩成熟期
  • 二、油气运移时期
  • 三、构造与圈闭形成期
  • 四、含油气系统的事件匹配
  • 第三节 成藏作用模拟
  • 一、模拟基础
  • 二、模拟结果
  • 第四章 油气成藏模式与勘探前景
  • 第一节 油气藏分布规律
  • 一、层系分布(富集)规律
  • 二、不同成因类型构造带分布(富集)规律
  • 第二节 油气藏成藏模式
  • 一、低位潜山披覆构造成藏模式—以桩海潜山披覆构造为例
  • 二、中位潜出披覆构造成藏模式—以埕岛潜山披覆构造为例
  • 三、高位潜山披覆构造成藏模式—以垦东潜山披覆构造为例
  • 四、披覆潜山翼部(缓翼)成藏模式—以埕岛东坡为例
  • 五、洼陷带成藏模式—以埕北洼陷带为例
  • 第三节 油气勘探前景分析
  • 一、勘探方向
  • 二、勘探目标评价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俄罗斯梅普组合的“东倾西向”外交[J]. 新视野 2011(03)
    • [2].基于西通道的国家西向流通网络特征与组织模式[J]. 地理学报 2019(06)
    • [3].深圳北西向断裂分布特征及其活动性研究[J]. 地质力学学报 2018(06)
    • [4].汉唐中原西向求法对西域文化的影响[J]. 新疆社科论坛 2008(01)
    • [5].论黑龙江右岸北西向构造带的确立及其对成矿的控制作用[J]. 地质与资源 2015(05)
    • [6].关于中亚文明与西向开放研究的几点思考[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 [7].秀丽的鸭绿江[J]. 小学生作文辅导(三四年级适用) 2011(03)
    • [8].汶川地震区北西向断裂带遥感分析[J]. 遥感学报 2012(05)
    • [9].汉代戍边吏卒“家属”人口的西向流动及影响[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 [10].西向开放视角下喀什经济特区发展战略研究[J]. 商业研究 2012(05)
    • [11].论规划和实施甘肃“西向战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的建设构想[J]. 甘肃金融 2014(02)
    • [12].黑龙江右岸北西向有色、贵金属构造-成矿带的确立及其地质意义[J]. 地质与资源 2009(04)
    • [13].下一个世界工厂[J]. 装备制造 2013(09)
    • [14].《我的长江黄河》:“罗氏风格”演绎时代颂歌[J]. 歌剧 2011(12)
    • [15].鲁西北西向断裂系晚中生代活动的几何学、运动学及年代学研究[J]. 地质学报 2008(09)
    • [16].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兵团西向发展定位与路径选择[J]. 新疆农垦经济 2015(12)
    • [17].新区位:向西向南开放的支点[J]. 小康 2015(05)
    • [18].深化战略合作 拓展西向开放——对加快推进成都新疆区域合作的建议[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12(06)
    • [19].中亚文明与西向开放协同创新中心介绍[J]. 新疆农垦经济 2013(05)
    • [20].西向太平洋航线上,少即是多[J]. 中国远洋航务 2013(07)
    • [21].大巴山前陆北西向褶皱的厘定及其意义[J]. 地质论评 2009(01)
    • [22].海洋争议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的西向战略[J]. 中国软科学 2014(08)
    • [23].从西亚到新疆——箜篌自西向东的流播路径[J]. 西域研究 2015(03)
    • [24].邮政局商务部关于推进“快递向西向下”服务拓展工程的指导意见[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5(29)
    • [25].再见,世界工厂[J]. 装备制造 2013(10)
    • [26].小明驾到[J]. 天天爱学习 2015(27)
    • [27].福建晋江下游北西向断裂带活动性研究[J]. 震灾防御技术 2008(03)
    • [28].千篇一律的城市[J]. 记者观察(上半月) 2011(04)
    • [29].穿越神秘古街[J]. 走向世界 2011(30)
    • [30].利用地缘优势 把握潜在商机 发展我国西向国际通信网络[J]. 世界电信 2013(05)

    标签:;  ;  ;  ;  ;  

    沾化凹陷东部北西向断裂系统与油气成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