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机制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指导理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期,我们的党和国家面临着来自国内和国际的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一形势下,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成为我们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严谨的不断发展着的社会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我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取得成功的基础。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无数具有爱国精神的仁人志士经过长期的艰难探索,最终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中国人民开始广泛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以燎原之势传播开来。在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了;在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对中国的农民运动和农村问题的具体考察,指出了农民阶级的巨大力量,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城市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最终取得了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赋予了马克思主义鲜活的时代性,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并在这些理论思想的指引下,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胜利。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证明:我们的党和国家之所以可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其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能够坚持相信并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力量的原则。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动力,坚持走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动力机制。只有尊重和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走群众路线,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党的领导和作风建设,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群众基础和不竭的智慧源泉,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继续向前推进,我们的党和国家才能朝气蓬勃,永葆青春。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推进,我们的社会内部发生变化,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出来,享乐思想滋生蔓延,贫富差距扩大以及失业比率居高不下等问题成为迫切需要我们党解决的问题。在这一严峻形势下,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能力的双重考验,坚持用时代发展的眼光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要求和完善自己,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积极探索坚持群众路线的新路径,新方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的共产主义方向。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方法
  • (四) 写作流程和方法
  •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分析
  • (一) 救国图存道路的艰难探索
  • 1.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需求
  • 2.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表明自发的农民运动不能救中国
  • 3.洋务运动的破产表明实业救国思想在中国行不通
  • 4.戊戌变法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在中国是不可能实现的
  • (二) 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利益需求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 1.辛亥革命增强了中国人民民族独立的信心
  • 2.在巴黎和会上“不败而败”激发了中国人民反对压迫的决心
  • 3.俄国的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 4.新文化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5.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 6.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成果
  •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与成果
  • (一) 在革命和建设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 1.事实证明“城市中心论”在中国行不通
  • 2.在实践中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和“工农联盟”的理论
  • 3.毛泽东思想经过抗日战争的实践得到进一步发展
  • 4.坚持统一战线是党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基本经验
  • (二)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 1.邓小平在实践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1)过渡时期的顺利过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铺平了道路
  • (2)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经验
  • (1)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的有机结合
  • (3)将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和加强完善共产党的领导有机结合
  • (4)将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坚持市场经济的发展有机结合
  • (5)坚持变革经济基础与变革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
  • (6)坚持发展社会生产力与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的有机结合
  • (7)坚持效率优先和促进社会公平的有机结合
  • (8)坚持独立自主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有机结合
  • (9)坚持改革开放与社会稳定的有机结合
  • (10)坚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党的建设的有机结合
  • (三) 在深化改革的实践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 (1)实践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做出的理论创新
  • (2)完善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武器
  •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 (1)实践中形成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 (2)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强大动力
  •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机制的核心
  • (一) 人民群众的实践直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 1.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我党理论创新的基础
  • (1)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直接动力
  • (2)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我党实现理论创新的源泉
  • 2.人民群众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直接推动力
  • 3.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检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性的唯一标准
  • (二)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路线
  • 1.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来源
  • 2.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与核心实质
  • 3.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有效途径
  • (1)要切实转变群众工作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 (2)要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
  • (3)要健全和完善党的群众路线的各项制度
  • 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机制的时代启示
  • (一) 坚持群众路线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保证
  • (二) 新时代群众路线的方式方法
  • 1.明确人民群众在历史创造中的主体地位
  • 2.必须要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作风建设,重视调查研究
  • 3.必须加强党的廉政建设,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腐败
  • 4.建立健全对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相关论文文献

    • [1].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1(01)
    •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现实与限度[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0(02)
    •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个新向度[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0(02)
    • [4].论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5(03)
    • [5].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的文化传承[J]. 教育革新 2017(12)
    • [6].邓小平南巡讲话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迪[J]. 科技风 2019(35)
    • [7].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的结合性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9(34)
    • [8].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流媒体担当[J]. 新闻战线 2019(23)
    • [9].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充分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J]. 中共党史研究 2019(10)
    • [10].新时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首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峰论坛”综述[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 [11].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23)
    •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的前提和核心[J].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9(06)
    • [13].客观规律与历史性:马克思主义科学概念的两重意蕴[J]. 科学社会主义 2019(06)
    • [14].分析马克思主义:方法与旨趣——大卫·利奥波德教授访谈录[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9(06)
    • [1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起始阶段的思想过程和文本特征——《马藏》第一部第一至五卷论要[J]. 教学与研究 2019(11)
    • [16].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鲜明特征[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06)
    • [17].旅俄华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的新思考[J]. 黑河学院学报 2019(10)
    • [1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9(03)
    • [19].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社会保障评论 2019(04)
    • [20].幸福的理论渊源、科学内涵及实践向度——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J]. 社科纵横 2019(12)
    • [21].首届全国马克思主义学科学术期刊主编高层论坛综述[J]. 社会主义研究 2019(06)
    • [22].试论马克思主义的情感向度[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23].出场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转型的新视角[J]. 思想教育研究 2019(11)
    • [24].加强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之基[J]. 四川党的建设 2019(23)
    • [25].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编委工作会议在京召开[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9(03)
    • [2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特征[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S1)
    • [27].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S1)
    • [28].马克思主义占领人类精神制高点的理论思考[J]. 长白学刊 2020(01)

    标签:;  ;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