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设思维下的主体世界 ——鲁迅精神世界的动态考察

后设思维下的主体世界 ——鲁迅精神世界的动态考察

论文摘要

鲁迅是一个复杂的,有多维阐释空间的文化巨人,是一个融汇东西方文化、学术、思想的集大成者。但在过去的研究中,我们往往更多地把鲁迅纳入自有的或者他有的社会历史框架中,从先定的概念,理论甚至逻辑中来定位鲁迅,叙说鲁迅。然而,鲁迅既是社会群体中的一分子,是一个社会存在物,更是一个独异的个体,有着自身比较完备的稳定的精神结构,在这样的精神结构里,鲁迅有自足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离开鲁迅的世界观我们就很难真正理解鲁迅。要深入了解鲁迅的世界观,最切合实情的通道是研究鲁迅世界观得以形成的思维运动过程以及由此形成的思维特点。诚然,鲁迅的思维是独异的又是难以言说的。因为他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思想家,哲学家,更不是一个逻辑学者,所以一切按逻辑学或者哲学的思维来阐释鲁迅的思维都将步入自设的理论误区,最后不是鲁迅迷失了而是我们自己迷失了。我们只有回到鲁迅的文本才能探出个中要义,才有可能寻出一些蛛丝马迹。在反复阅读鲁迅文本的时候,笔者有一个强烈的感受,鲁迅不是回到事物的原始起点按因果链来推演事物的发展轨迹,不是在既有前提下的逻辑推理,不需要一个肯定的起点,而是通过自己广博的知识,宏阔的视野在已有的社会历史知识基础上高屋建瓴回望古今,他立足当下,振叶寻根,在言说古往的同时有一个潜在的参照系,他始终站在高处检阅历史,又不时展望将来。关注点在当下,预设点在当下之后,起始点在当下之前。这种思维特征就是鲁迅形成自己的世界观的核心所在。它是鲁迅思维的驱动器,使得鲁迅看问题总是比同时代的人更精密和正确。笔者试图在论文中结合鲁迅的文本阐释这种思维特点并按时间线性流程梳理他各个时期的自足的精神世界。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后设思维
  • 1.2 鲁迅与后设思维
  • 1.3 鲁迅思维的研究现状
  • 第2章 鲁迅思维形成的萌芽阶段
  • 2.1 回环往复思维的萌蘖
  • 2.2 人心的浇漓引起的怀疑否定思维
  • 2.3 爱的两难造成的思维困境
  • 第3章 鲁迅日本留学时期的精神世界及其思维特征
  • 3.1 关于人的问题
  • 3.2 关于科学的问题
  • 3.3 关于救国的问题
  • 第4章 国民性批判与《狂人日记》
  • 4.1 《狂人日记》的语言学特征与生命内涵
  • 4.2 国民性与生命局限性
  • 4.3 被挤压的思考
  • 第5章 鲁迅的杂文及其思维特征
  • 5.1 发展期(1925-1926)
  • 5.2 成熟期(1927-1934)
  • 5.3 晚期(1934-1936)
  • 第6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鲁迅全集》版本述略[J]. 图书情报研究 2018(01)
    • [2].新版《鲁迅全集》误注补正二十一则[J]. 绍兴鲁迅研究 2020(00)
    • [3].2005版《鲁迅全集》注释补正15则[J]. 上海鲁迅研究 2019(02)
    • [4].享受放松而惬意的阅读人生[J]. 作文与考试 2017(06)
    • [5].三三的写作密码[J]. 文学少年(中学) 2017(08)
    • [6].关于道场的说解[J]. 上海鲁迅研究 2017(01)
    • [7].新版《鲁迅全集》人物补注[J]. 上海鲁迅研究 2014(04)
    • [8].《鲁迅全集》第一卷题目和注释拾补二则[J]. 青年文学家 2012(01)
    • [9].从出版广告看《鲁迅全集》的出版历程[J]. 上海鲁迅研究 2010(02)
    • [10].《鲁迅全集》[J].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2008(01)
    • [11].《鲁迅全集》注释一误[J]. 读书 2020(05)
    • [12].1958年版《鲁迅全集》的编辑和出版[J].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17(03)
    • [13].1958年版《鲁迅全集》的编注考释[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8(09)
    • [14].拓荒与垂范:1938年复社版《鲁迅全集》编纂论[J]. 鲁迅研究月刊 2017(09)
    • [15].《鲁迅全集》手民误植一例[J]. 鲁迅研究月刊 2015(02)
    • [16].邵燕祥荐书:《鲁迅全集》[J]. 青春 2020(07)
    • [17].2005年版《鲁迅全集》注释商榷[J]. 上海鲁迅研究 2014(04)
    • [18].2005年版《鲁迅全集》日记卷注释校补[J]. 鲁迅研究月刊 2013(11)
    • [19].残缺与凌乱:“光明版”《鲁迅全集》[J]. 中国图书评论 2013(05)
    • [20].我一读再读的书[J]. 理论与当代 2009(01)
    • [21].我与《鲁迅全集》[J]. 博览群书 2009(01)
    • [22].我的《鲁迅全集》[J]. 博览群书 2009(01)
    • [23].新版《鲁迅全集》得与失——2005年版《鲁迅全集》出版研究综述(2006—2007)[J]. 鲁迅研究月刊 2008(08)
    • [24].重读《鲁迅全集》[J]. 世纪 2016(06)
    • [25].2005年版《鲁迅全集》注释纠谬[J]. 上海鲁迅研究 2015(01)
    • [26].新版《鲁迅全集》注释补正十七则[J]. 上海鲁迅研究 2014(02)
    • [27].2005年版《鲁迅全集》文本指误并注释补正十则(三)[J]. 鲁迅研究月刊 2008(03)
    • [28].《鲁迅全集》不误[J]. 鲁迅研究月刊 2008(10)
    • [29].《鲁迅全集》误字一例考[J]. 鲁迅研究月刊 2008(08)
    • [30].郭沫若与冯雪峰关于1958年版《鲁迅全集》注释的通信[J]. 现代中文学刊 2020(01)

    标签:;  ;  ;  ;  

    后设思维下的主体世界 ——鲁迅精神世界的动态考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