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分解论文-段磊磊,莫春兰,莫益涛,黄文君,龙华林

尿素分解论文-段磊磊,莫春兰,莫益涛,黄文君,龙华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尿素分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选择性催化还原,尿素分解,反应路径,动力学参数

尿素分解论文文献综述

段磊磊,莫春兰,莫益涛,黄文君,龙华林[1](2019)在《柴油机SCR尿素分解详细化学反应机理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分子结构化学层面解析尿素分解的反应路径,在此路径分析及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14步反应和11种组分的SCR尿素喷射系统详细化学反应模型,该模型不仅考虑了氨气和异氰酸的生成,还涉及到缩二脲、叁聚氰酸和叁聚氰酸一酰胺等重要固体副产物的形成。基于量子化学计算方法解决了模型中两个反应无法通过文献获取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的动力学参数难题。针对尿素在喷射点到催化器入口前端间的排气管路中的分解过程构建叁维模型,分别调入详细机理模型与总包反应机理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机理模型预测的NH_3浓度生成趋势相符,缩二脲、叁聚氰酸一酰胺生成是造成NH_3浓度在200℃左右出现预测误差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车用发动机》期刊2019年05期)

周霞[2](2019)在《“任务”驱动的主线式教学设计——“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一文中研究指出任务驱动,以"实验的操作步骤"为主线,设计连贯的问题串将教材中知识进行整理,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整体把握。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分析教材实例和课题延伸,在掌握微生物分离技术的同时巩固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本文来源于《中学生物教学》期刊2019年18期)

黄文君[3](2019)在《柴油机SCR系统详细尿素分解反应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Ⅵ排放法规已在部分城市进行实施,高效低排放的柴油机成为未来研究的焦点,尿素-选择性还原催化(Urea-SCR)技术在配合柴油机尾气处理时具有宽裕的催化温度范围、较高的还原安全性及良好的燃油经济性等优势。以尿素作为还原剂氨(NH3)的储存来源,在实际柴油机SCR系统中要求尿素在短时间内能转氨完成,否则不完全的尿素分解易导致沉积物形成,影响NH3的转化效率,降低催化剂活性。本文主要通过构建尿素详细分解模型,从化学反应角度探讨SCR系统在管道中沉积物形成过程,利用仿真手段构造尿素分解管结构,设置不同运行条件监测尿素转氨效率、分解管出口处NH3的均匀性分布及沉积物生成量变化,同时改造管道内部结构来优化NH3的分布情况,从结构方面提出减少沉积物生成的解决方法。建立了尿素沉积物主要副产物缩二脲、叁聚氰酸及叁聚氰酸同系物的生成及分解子模型,基于量子化学方法过渡态理论计算叁聚氰酸同系物的生成与分解反应的活化能与指前因子,对沉积物各组分进行热重分析试验来研究各组分的具体分解温度,通过热重曲线得出的试验数据计算各组分在不同温度阶段发生的反应的动力学参数,结合子模型验证各组分在分解过程可能出现的反应并对比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将13步详细的尿素分解反应机理调入STAR-CCM+流体仿真软件中,通过与总包反应对比不同排气温度出口处NH3的摩尔质量分数来验证量子化学方法和试验数据计算的动力学参数结果的可行性,并且为进一步验证,建立了尿素转氨率、出口处NH3均匀性系数和沉积物含量变化叁种评价指标,从排气温度、尿素喷射量及喷射锥角叁方面来观察两种方法的结果趋势,并设计新型混合器来改善NH3分布不均匀及沉积物大量生成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叁种评价指标显示了两种方法的结果曲线运行一致,试验动力学计算方法的结果优于量子化学方法。从尿素转氨效果分析,排气温度的提高能促进尿素转氨率,但尿素喷射量的增加对转氨效率为抑制作用,说明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尿素喷射量的大小,不同喷射锥角对转氨效率影响较小,只要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就能保障尿素分解过程的有效转化。从沉积物的生成量变化考虑,175~225℃为副产物生成的活跃区域,应避免长期保持在这一温度范围内,并且排气温度的升高有利于沉积物各组分的分解,在250℃温度下逐渐加大尿素喷射量及喷射锥角促进了副产物的生成,尿素喷射量不宜超过2kg·h-1,喷射锥角不宜超过70°。出口处NH3的均匀性则显示,增加排气温度及喷射锥角都利于氨气的均匀分布,而尿素喷射量的提高使尿素分解不及时,增加了副产物形成。新型叶片混合器可将出口处NH3均匀性系数提高27%,沉积物中对叁聚氰胺的影响较大,能有效减少叁聚氰胺的生成量,但新设计网格混合器对出口处NH3均匀性和沉积物含量变化影响有限。(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段磊磊[4](2019)在《柴油机SCR尿素分解反应路径及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排放法规的出台,对氮氧化物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是目前主流的后处理技术之一。当SCR系统中的尿素水溶液喷入排气系统时,若分解不完全则容易生成沉积物。严重可造成氨泄漏,以及堵塞排气管,从而增加排气背压。因此在SCR产品开发过程的早期阶段,有必要通过模拟的方法来评估SCR的性能、沉积物的风险和废气系统的压力降低。本文从分子结构化学层面出发,研究尿素分解的详细路径。从碳氮单键首先开始断裂,随后引发尿素-叁聚氰酸同系物、尿素-缩二脲、缩二脲-缩叁脲和氰酸盐聚合分解4条支路系列连锁反应,共涉及20步反应和15种组份。缩二脲是可以衡量副产物生成状态的重要中间产物;异氰酸是副产物生成中必需的反应物,它的不完全水解也是沉积物生成的重要原因。温度越高,对分子结构的破坏越强,越容易生成比较稳定的环状物质。在此路径分析及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缩叁脲、叁聚氰酸一酰胺等组分的11种组分、14步反应的尿素分解化学动力学模型,并基于量子化学计算方法解决了模型中两个反应无法通过文献获取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的动力学参数难题。以尿素分解段为目标建立模型,调用总包反应机理子模型和新构建的详细机理子模型进行仿真计算。缩二脲、叁聚氰酸一酰胺、叁聚氰酸二酰胺和叁聚氰胺几种组份摩尔分数随排气温度变化的计算结果表明,沉积物主要在低排气温度下生成。缩二脲、缩叁脲和叁聚氰酸有相同的分布规律,沿混合器后的中轴线对称分布。叁聚氰酸一酰胺主要分布在催化器入口处。叁聚氰酸二酰胺分布呈现管壁比较高,越靠近中间较少的特点。叁聚氰胺的分布更靠近分解管出口处的管壁上。通过控制变量法,就分解管长度、管径、混合器与喷嘴距离、叶片数目和叶片长度5种几何因素进行了尿素转氨效率、出口NH3均匀性系数、沉积物风险叁个评价指标的评价。结果表明,管径小且叶片长均匀性好,取一个恰当的管径可使转氨效率较高。进行优化计算,当取长度1.14m,管半径0.071m,距离0.48m,叶片数目4,叶片长度0.06m时,氨气均匀性和尿素转氨效率相对于基准状况分别获得18.8%和11.4%的提升。(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张亮[5](2019)在《浅谈尿素分解技术在火电厂SCR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火力发电厂脱硝原系统的还原剂为液氨,氨是危险品,具有很高的毒性和燃烧性,当空气和氨气的混合浓度在16%~25%范围内,遇到明火就可发生剧烈燃烧和爆炸;人长期暴露在氨气中,也会对肺造成损伤,直接与氨接触会刺激皮肤、灼伤眼睛,造成暂时或永久性失明,严重影响电厂周围居民的生命安全,一旦发生事故,这个经济损失是无法估量的。而尿素则是无毒、无害的化学品,是农业常用的肥料,无爆炸可能性,完全没有危险性。尿素热解法SCR是当今主流的安全脱硝技术,越来越多的脱硝项目采用安全的尿素替代传统的液氨作为脱硝还原剂。(本文来源于《2018年江西省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4-01)

陈颉[6](2019)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实践——以“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选修模块实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为例,通过以完整的科学探究历程为主线、在细节处体现科学思维的火花、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依次递进等手段,发展与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教学》期刊2019年03期)

黄莹[7](2019)在《《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教学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教材从尿素在农业上的重要用途切入,介绍了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进而说明这种细菌的作用是能够合成分解尿素的酶。笔者在教学中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尿素以及分解尿素的细菌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通过自学-讨论-精讲-练习四个环节,使整节课内容充实,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读写算》期刊2019年01期)

赵晓丽,张羽,张佳凌,冯希平[8](2018)在《口腔尿素分解活性与乳牙龋相关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儿童患龋情况及其唾液和菌斑中的尿素分解活性,探讨儿童口腔内尿素酶活性与乳牙龋齿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采集98例3~6周岁儿童牙面菌斑和唾液样本,检查患龋情况,并将样本分为无龋、中龋和高龋组,各组对象的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无显着差异。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样品中氨氮浓度,分析尿素分解活性。采用SPSS 19.0,使用方差分析、相关性检验等方法统计分析调查对象的口腔患龋情况、菌斑和唾液内尿素分解活性,并分析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无龋组、中龋组和高龋组的菌斑样品中尿素分解活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无龋组、中龋组和高龋组的唾液样品中尿素分解活性无显着差异。龋失补指数与菌斑尿素分解活性具有显着正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为0.345;龋失补指数与唾液尿素分解活性无显着相关性。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口腔细菌产碱能力的下降与患龋风险的上升有相关,为今后口腔内细菌产碱能力与机体健康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期刊2018年10期)

胡兰芳[9](2018)在《深共熔溶剂氯化胆碱/尿素中尿素的热分解研究—简单高效的合成吡咯及其衍生物》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的溶剂体系-深共熔溶剂(DES)引起了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深共熔溶剂(DES)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溶剂,与传统溶剂相比,具有低挥发性、可生物降解性、可再生性、低毒性、较宽的电化学稳定窗口,以及大量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的高溶剂化能力等优点。现已被广泛的应用在分离过程和化学转化中。尽管DES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对其稳定性很少被研究。氯化胆碱/尿素作为DES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深共熔溶剂,关于这个体系中尿素的稳定性研究很少,尿素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化学物质。但是,当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和热条件时,它也可以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含尿素的DES系统的热分解温度超过200℃。然而,在我们的试验过程中发现在某些介质的存在下,DES在80℃即可发生部分分解。本文主要叙述了深共熔溶剂氯化胆碱/尿素体系在稳定性上的不足。并利用该体系的这一特点在合成吡咯及其衍生物方面的应用。吡咯杂环是五元杂环中具有生物活性的重要官能团或母核之一,具有抗真菌作用和抗肿瘤、抗高血压等药理活性。而吡咯类化合物最常见的合成方法之一是通过α-卤代酮氨化后生成α-氨基酮再和β-酮酯缩合而成的Knorr合成法。我们在使用叁羰基化合物在氯化胆碱/尿素的深共熔溶剂中进行了Paal-Knorr呋喃合成时,发现在没有加入氨条件下,该反应却生成了相应的吡咯产物。从而进一步说明了氯化胆碱/尿素的深共熔溶剂体系稳定性的不足。本文报道了作为氯化胆碱/尿素深共熔溶剂的组分,尿素尤其在叁羰基化合物中酮羰基的存在下易于分解,进而叙述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吡咯合成方法,是通过由氯化胆碱/尿素的深共熔溶剂原位产生的氨与一系列的叁羰基化合物缩合而成。(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冯鹏飞[10](2018)在《柴油机SCR系统尿素喷雾蒸发分解混合与结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尿素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Urea-SCR)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降低柴油机NO_x排放的后处理技术。本文主要研究了SCR系统中尿素喷雾的蒸发分解、混合、尿素分解产生的NH_3与排气混合以及排气管和尿素喷嘴中的尿素结晶。研究了安装有不同喷嘴、不同喷雾喷射角度情况下尿素喷雾的蒸发分解以及尿素分解生成的NH_3与排气混合,研究结果表明,四喷孔喷射的情况下尿素分解率和NH_3分布均匀性相比单喷孔喷射情况下大幅提高。喷雾角度对尿素分解率和NH_3分布均匀性的影响较小。研究了安装有不同喷嘴、不同喷雾喷射角度的喷嘴的排气管路中的尿素结晶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单孔喷嘴,喷雾喷射角度为0°的情况下排气管内尿素结晶量几乎为0g。四孔喷嘴,喷射角度25°的情况下排气管内尿素结晶量为7.1g,四孔喷嘴,喷射角度45°的情况下排气管内结晶量达到39.3g。研究了不带隔热套喷嘴和带隔热套喷嘴尿素结晶情况,不带隔热套的喷嘴内部最高温度达到188℃,试验中喷嘴出现阻塞情况。带隔热套的喷嘴内部最高温度达到146℃,试验中喷嘴未出现堵塞情况。隔热套的使用能有效降低喷嘴内部的最高温度,提高喷嘴的抗结晶能力。研究了混合器对尿素溶液喷雾蒸发分解、催化器载体入口NH_3分布均匀性以及NO_x催化转化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混合器的使用能够善排气管内的温度分布,提高喷雾液滴的蒸发速率,提升喷雾的二次雾化效果。研究结果还表明,混合器处于距离喷嘴1D位置时SCR系统具有最高的NO_x催化转化效率。混合器处于距离喷嘴3D位置的SCR系统具有相对较高的NO_x催化转化效率和NH_3分布均匀性。(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4-20)

尿素分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任务驱动,以"实验的操作步骤"为主线,设计连贯的问题串将教材中知识进行整理,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整体把握。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分析教材实例和课题延伸,在掌握微生物分离技术的同时巩固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尿素分解论文参考文献

[1].段磊磊,莫春兰,莫益涛,黄文君,龙华林.柴油机SCR尿素分解详细化学反应机理模型研究[J].车用发动机.2019

[2].周霞.“任务”驱动的主线式教学设计——“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J].中学生物教学.2019

[3].黄文君.柴油机SCR系统详细尿素分解反应动力学研究[D].广西大学.2019

[4].段磊磊.柴油机SCR尿素分解反应路径及模型研究[D].广西大学.2019

[5].张亮.浅谈尿素分解技术在火电厂SCR中的应用[C].2018年江西省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019

[6].陈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实践——以“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为例[J].生物学教学.2019

[7].黄莹.《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教学反思[J].读写算.2019

[8].赵晓丽,张羽,张佳凌,冯希平.口腔尿素分解活性与乳牙龋相关性的研究[J].口腔医学.2018

[9].胡兰芳.深共熔溶剂氯化胆碱/尿素中尿素的热分解研究—简单高效的合成吡咯及其衍生物[D].重庆医科大学.2018

[10].冯鹏飞.柴油机SCR系统尿素喷雾蒸发分解混合与结晶研究[D].湖南大学.2018

标签:;  ;  ;  ;  

尿素分解论文-段磊磊,莫春兰,莫益涛,黄文君,龙华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