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管内流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反问题,流体流量,流体温度,L-M算法
管内流量论文文献综述
张林,杨立,范春利,刘亚峰[1](2018)在《基于L-M算法的管内流体流量及温度单参数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管道内部流量及温度的测量在工业生产和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采用高温管道一维稳态导热模型探讨了管道外壁面温度随流体流量及温度的变化规律。基于管道外壁面温度,采用列文伯格-马夸尔特(Levenberg--Marquardt,L--M)算法对管道内流体流量及温度单参数识别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外壁面上的测温点个数对识别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流体流量或温度与测温点温度之间是一一对应的;流体流量越小,流体温度越高,则流体流量的识别精度越高;流体流量越大,流体温度越高,则流体温度的识别精度越高;无论存在测温误差与否,流体流量及温度的单参数识别结果均非常精确。(本文来源于《红外》期刊2018年03期)
成蕾,宋佳隆[2](2018)在《支管流量对T型管内流体速度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弄清支管入口流量(直径及流速)对T型管内流体速度场的影响规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T型管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其内部流体速度分云图及矢量图,结果表明,入口管流速超过0.4 m/s出现明显涡流,管径比在0.7812时开发区截止至z=130 mm。(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8年04期)
张林,杨立,寇蔚,范春利[3](2018)在《基于表面测温等方差拟合的管内流量及温度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表面测温的管内流量及温度识别问题在红外无损检测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是目前红外无损检测技术从定性向定量发展的关键理论基础。针对目前流量识别结果较温度识别结果差和基于最小二乘拟合的识别方法精度有限的问题,使用Gnielinski关联式建立管道充分发展段的一维传热模型,并采用Levenberg-Marquardt(L-M)算法根据表面检测温度进行管内流体流量及温度的识别。通过理论推导和具体算例得,待识别参数的相对识别误差值与参数灵敏度最大值和参数真实值乘积的绝对值成反比关系,含测温误差的温度分布与基于最小二乘拟合得到的温度分布之间的方差不等于测温误差标准偏差的平方与测温点个数的乘积,同时提出了基于表面测温等方差拟合的管内流量及温度的识别方法。数值实验证明该方法在存在测温误差时仍可以精确识别出管内流量及温度。(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8年01期)
方召君[4](2017)在《气液两相流管内相分离及流量测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液两相流广泛存在于石油、化工、核能等工业领域。存在两相流动的体系中两相流量计量通常难以回避。与单相流相比,两相流一个显着的特征就是流动具有强烈的波动性和随机性,因此在两相流工作中的仪表处于极度不稳定状态。同时随着油气管理日益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多相流准确计量变的愈发困难。研究新一代气液两相流量计量装置和方法对工业发展和多相计量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融合传统分离和非分离多相计量方法的优点,提出一种新型在线多相流量计量方法,即气液两相流管内相分离计量方法:首先采用整流装置将上游的各个流型调整成均匀的环状流。环状流的液膜区采用超声多普勒流速仪测量其厚度和速度曲线,对液膜速度分布曲线采用环面积分法即可获得液相质量流量。采用L型皮托管测量位于中心的气体速度,通过速度面积公式计算气相质量流量。本文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研究了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整流装置对下游液膜分布的影响。分析了整流装置对管内气液两相流的分离效率的影响。优选出了流型调整装置结构。本文以空气和水为实验介质,在气-液两相流实验环道上开展了气液两相流管内相分离及流量测量实验。测试段采用透明有机玻璃管制成,以便观察和记录气液流动特征。实验液相折算速度范围为0.03-0.39m/s,气相折算速度范围为3.39-17.79m/s。测试段布置主要有旋流叶片、整流器、超声多普勒流速仪、皮托管以及数据采集系统。超声多普勒流速仪探头固定安装在距整流器末端一倍管径处的管道底部,皮托管安装在超声多普勒流速仪下游。试验流型包括波浪流、段塞流和环状流等多种流型。实验同时将电容探针和CVA444测量芯片相结合测量液膜厚度,将测量结果与超声多普勒测量结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以上气液折算速度范围内,旋流叶片能将上游的各种流型调整成均匀的环状流,消除了气液界面波动对计量的影响。液相流量计量误差基本都在±10%;气相流量计量误差都在20%以内。(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7-05-01)
王少明,郝建立,章德,陈文振[5](2016)在《低流量下蒸汽发生器倒U型管内流动传热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自然循环工况下蒸汽发生器部分倒U型传热管存在倒流现象,利用CFD软件对倒U型传热管内单相水流动传热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建立不同管长的倒U型管水动力曲线,分析了管长对倒流的影响,得出长管处易发生倒流的结论;通过对长管重位压降和摩擦压降随雷诺数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对倒流现象的出现进行了的理论解释。该文所得结果对倒流管空间分布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船舶力学》期刊2016年07期)
蔡宇武,宣扬,李权威,王华,潘仁明[6](2015)在《充装条件对超细干粉灭火剂水平直管内喷放流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充装条件下超细干粉灭火剂在水平直管内的气固两相流动特性,搭建超细干粉灭火剂水平直管喷放试验台,改变充装比和起始充装压力,测量管内的沿程压力分布,比较喷放流量和气固比的变化,重点分析了超细干粉灭火剂在水平管内的释放过程、沿程压降和充装比临界值。结果表明,超细干粉灭火剂的释放过程有喷放前期、平稳喷放和喷放后期3个阶段,其中平稳喷放阶段是灭火剂有效作用时间。沿程压降几乎不受灭火剂充装比的影响,但随起始充装压力增大而增大。此外,喷放流量曲线上的临界转捩曲线与气固比计算值曲线上转捩曲线相吻合,起始充装压力为2.5 MPa、4.2 MPa和10 MPa时,喷放流量曲线对应的充装比临界值分别为0.412 kg/L、0.439 kg/L和0.458 kg/L。充装比小于临界充装比时,喷放流量随充装比增大而减小;充装比大于临界充装比时,喷放流量变化不大。而且临界充装比随充装压力单调递增。(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王丽娜[7](2010)在《预埋管内填充导热介质提高电缆载流量》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场路结合算法,编制了电缆排管敷设温度场和载流量通用计算程序。程序计算结果与模拟试验以及现场试验结果吻合。结果表明,单回路电缆填充导热介质可提高载流量约5%~6%,在回路流过等电流时降低缆芯温度6~7℃。多回路电缆由于电缆间的互热效应,填充导热介质对提高载流量的效果显着减小。(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电力》期刊2010年04期)
吴晓敏,熊永,王维城,Kouichi,Tanimoto[8](2008)在《扁平多分支管内两相流流量分配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FLUENT软件,对一水平矩形扁平多分支管内,氮气和水为工质的气液两相流流量分配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相间曳力作用模型、气液进口条件、壁面粗糙度、离散相直径、结构参数对两相流流量分配的影响,指出为了提高模拟计算准确度,需要改进和完善现有模型.(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龚道童,吴应湘,郑之初,郭军,张军[9](2006)在《变质量流量螺旋管内两相流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利用F luent商业软件,采用Eu lerian多相流模型和湍流模式,对带孔螺旋管内油水两相流的流场和分离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了不同流速和不同油水配比工况下的油水组分、各相速度、相含率、各相流量等重要性能参数的变化和分布情况,所得数据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本文的数值模拟可为带孔螺旋管参数选择和优化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期刊2006年05期)
谢红雯,袁庆国,于治国,刘树山,吴承远[10](2002)在《放射性核素显像对脑室-腹腔分流管内脑脊液流量的定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脑室-腹腔分流术是目前治疗各种类型脑积水最常用的方法,而分流管梗阻或引流不畅是分流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般情况下,依靠临床表现、单纯挤压或穿刺贮液阀囊并不能确定分流管的通畅程度,因此寻求一种实用的检查分流管功能状(本文来源于《现代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02年03期)
管内流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弄清支管入口流量(直径及流速)对T型管内流体速度场的影响规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T型管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其内部流体速度分云图及矢量图,结果表明,入口管流速超过0.4 m/s出现明显涡流,管径比在0.7812时开发区截止至z=130 mm。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管内流量论文参考文献
[1].张林,杨立,范春利,刘亚峰.基于L-M算法的管内流体流量及温度单参数识别[J].红外.2018
[2].成蕾,宋佳隆.支管流量对T型管内流体速度场的影响[J].广东化工.2018
[3].张林,杨立,寇蔚,范春利.基于表面测温等方差拟合的管内流量及温度识别[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8
[4].方召君.气液两相流管内相分离及流量测量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
[5].王少明,郝建立,章德,陈文振.低流量下蒸汽发生器倒U型管内流动传热的数值模拟[J].船舶力学.2016
[6].蔡宇武,宣扬,李权威,王华,潘仁明.充装条件对超细干粉灭火剂水平直管内喷放流量的影响[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5
[7].王丽娜.预埋管内填充导热介质提高电缆载流量[J].黑龙江电力.2010
[8].吴晓敏,熊永,王维城,Kouichi,Tanimoto.扁平多分支管内两相流流量分配的数值模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8
[9].龚道童,吴应湘,郑之初,郭军,张军.变质量流量螺旋管内两相流数值模拟[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6
[10].谢红雯,袁庆国,于治国,刘树山,吴承远.放射性核素显像对脑室-腹腔分流管内脑脊液流量的定量分析[J].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