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同安区阳翟小学,福建厦门361100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主要服务对象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应当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然后以此为基础来开展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本文对-优化小学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探究
一、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新课改进行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学中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进行改革才能得到提高和完善。所以,教师要对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完全掌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对体育教学中的不足要重视并及时改进。
1、教学方式单一
现在很多小学体育教学都是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讲解后示范,然后学生进行练习。这样无疑忽视了学生的爱好、兴趣和特长,而教师只重视对技能方法的传授,对学生技能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够重视。小学体育教学的形式以灌输型为主,小学生对于体育也就只能是被动接受。这样就极大地压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无法发挥自身特长,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后就会对体育失去兴趣甚至厌学。
2、教学思想落后
对于新课改,很多教师还没有领会其真正的内在精神,教学思想还停留在技能知识的传授层面上,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强,而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过于重视学生的体育学科成绩,对小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和个性方面的发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小学生还要面临考试,而体育不是必考的科目,很多学校就会减少体育课的课时,这些都不符合新课改对体育教学的要求。
3、教学考核和评价标准不科学
教学考核的主要评判者是教师,小学生学习情况的判定也基本是由教师来决定的,学生的地位是被动的而且经常被忽视。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标准十分单一,对学生身体、心理和智力方面没有仔细地分析,对小学生各方面的努力也比较忽视,只是采用固定单一的模式和标准对小学生进行判定,这种模式无法对小学生做出全面科学的评价,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起到的是负面作用。
4、教学内容乏味
教师或学校对小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培养都不够重视,很多小学体育教师往往根据自己对体育教学的经验和专业要求来要求小学生的体育学习,教师会让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的练习,在课堂上进行百米赛跑、八百米跑或接力赛等项目,但是还有一些老师则采取放羊式教学,让男同学随便踢足球或打篮球,而让女学生打羽毛球或乒乓球等,形成了小学体育课上学生们自由活动,教师观看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会让小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也会逐渐让小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策略
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规定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要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重点。所以,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将教学内容的规划和评价渗人到课堂的所有环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自我思考和创造,发挥自身的潜力。
2、加强道德品质培养
体育学科属于行动教育范畴,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行为表现能够体现出学生的道德品质。对于小学生的道德培养是很重要的,所以教师在体育课堂上不仅要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还要兼顾道德品质的培养。如:教师可以举行各班级之间拔河、赛跑等活动,学生既能享受比赛的乐趣,还能对比赛精神、道德和规则进行了解,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就很容易培养起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素质,培养学生遵守纪律、服从规则、团结合作的精神品质,这对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很有作用的。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生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一旦在这一阶段养成不好的习惯,那么会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且以后纠正起来也比较困难,例如:坐姿不正确对学生发育不利,对学生习惯的养成以及视力都会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教师一定要及时纠正学生的任何不良行为。可以组织学生做体操活动,加强学生良好习惯行为的培养,提高克服困难的精神。
4、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
学生养成热爱运动的好习惯对于以后体育的发展十分重要,学生的自主学习是首要前提。所以,教师应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无论在教学的内容方面还是方法方面,都要把小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培养放在首要位置。例如在滚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方式进行引导教学,在正式讲授滚翻方法前,先教小学生简单的前滚翻坐撑,然后双手支撑坐垫,逐渐完成滚翻动作。将滚翻动作进行分解,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就不知不觉地轻松学会滚翻动作。
5、转移教学重点
新课改要求教学要转移到小学生的体育能力方面,这不仅是新课改对教学的要求,也是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这对小学体育的教学有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指导小学生不断增强体质,还要培养小学生的运动能力。在教学中注意方式方法,将教和学完美结合,让小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和知识。
6、应用自主合作模式,增强课堂活动性互动
自主合作教学模式是当前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所谓的自主,指的是让学生进行独立学习,比如说教师在讲解和示范了相关动作以及技能时,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和思考,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并进行学习和模仿。所谓的合作,指的是在体育运动训练的过程当中,引导学生与同学和老师一起讨论、练习、合作、交流,解决运动过程当中所出现的问题,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和学生分别代表着教和学两个方面,只有实现活动性的互动,才能够让教与学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所以说,作为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改变被动的学习状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来。以前滚翻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我先进行了完整的动作示范,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尝试模仿练习。学生在自主练习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在做前滚翻动作的时候,人为什么会弯掉呢?头顶怎么会疼呢?等等。在此基础之上,我进行了二次示范,并且向学生讲述了与动作相关的要领和重点、难点,提醒学生在运动时注重自我保护。这样一来,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学生求教———教师讲解的模式就形成了,实现了有效的互动。
7、创设趣味教学情境,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
小学生们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在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来组织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通过模仿来完成体育活动训练。为了能够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模仿当中体会运动的乐趣。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充满趣味,而且能够让学生在玩中学,不知不觉的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不仅如此,利用情境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更能够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形成坚强的品质。如我在带领学生学习立定跳远的时候,为了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体验跳远的乐趣,我在课堂上为他家讲述了一个小青蛙的故事。我在课堂上为大家讲述了一个小青蛙的故事,随后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自己想象成一只蹦蹦跳跳的小青蛙。我在提前准备好的场地当中设置了一些障碍,比如说体操垫、画出来的河流等等,然后让小学生们模仿青蛙跳,从起点依次跳过障碍,最后达到终点。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要求小学生们遇到障碍,必须跳跃,双脚起跳,双脚落地。学生们不仅对跳远运动有了更熟练的掌握,更得到了非同一般的乐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性格比较活泼,而且生性好动,尤其是小学生容易喜新厌旧,注意力也不是很集中。目前新课改的前提下,小学体育的教学模式也应该有一定的改善,并且在新课改中对教学的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指导性作用。教师要抓住新课改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最重要的是让小学生从心里喜欢上体育课,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也就真正实现了新课改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吉祥.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策略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5(12):11.
[2]刘小勇.小学体育教学创新研究[J].江西教育,2016(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