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时间贴现是指个人对事件的价值量估计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下降的心理现象,它是行为选择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行为经济学将个体的认知特点等心理因素包括到对经济行为的研究中,提出人们在作出经济行为决策时不可能全面考虑问题作出合理的决策,是有限理性的,尤其是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判断和决策时常常是非理性的。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是靠以往的经验,依赖于有限的启发式方法作出决策,呈现出规律性的偏差。在时间贴现中人们根据行为结果的价值决策行为,对行为价值的认知受到时间的影响。关注事件发生和事件结果之间时间距离的长度对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对时间贴现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有限理性的个体是如何在没有获得所有必要信息的情况下作出合理的决策。通过文献综述发现,已往时间贴现的研究中,采用同一个函数曲线来拟合整个时间长度上的时间贴现趋势,被试在对距离现在远近不同的事件进行价值评估时,所采用的行为决策策略是相同的。时间认知分段综合模型认为个体对时间的认知取决于多种因素,主要有时间的长短,间隔,顺序,刺激出现的时点以及个体的认知因素和人格特征等。对于不同长度的时间,个体的认知策略也不同,而以往时间贴现的研究中对延迟时间的长短不加区分,对发生在距离现在远近不同的事件的行为决策是相同的,显然这是值得怀疑的。过去和未来是时间维度的两极,人类通过对现在和过去生活的知识经验总结建立起对未来生活的认识,而人类对过去的认识是建立在对现在生活的认识基础之上的,对过去发生的事件的价值评估受到现在生活的影响。我们假设:个体在对发生在距离现在远近不同的事件进行价值评估时可能采取不同的行为决策策略,使得不同时间段上的时间贴现具有心理机制上的差异,时间贴现具有分段性;未来和过去两个时间方向对距离现在远近不同的事件的价值评估具有不同的影响,未来时间贴现和过去时间贴现的分段性可能具有差异。本研究采用行为心理测量、问卷调查、内容分析和ERP技术,较系统地探讨了未来方向上的时间贴现分段性和过去方向上的时间贴现分段性。首先采用行为心理测量、问卷调查和内容分析技术在研究一和研究二中,用延迟时间贴现范式与相对延迟时间贴现范式,以瞬时时间贴现率曲线下的单位面积UAUr(t1,t2)作为分段指标来探讨未来和过去时间贴现的分段性;然后采用ERP技术,记录和度量在完成时间贴现任务时引起的大脑电活动,探讨来来和过去时间贴现的分段性。共三个子研究,研究一通过实验1-3和问卷调查探讨未来时间贴现的分段性。采取延迟与相对延迟时间贴现实验范式,要求被试在距离现在远近不同的未来获得的价值之间进行选择,以选择法和匹配法确定价值主观相等点,以曲线下延迟时间(t1,t2)范围内单位时间长度的面积UAUr(t1,t2)为指标来表征价值随时间变化的速度,探讨未来时间贴现的分段性。研究二通过实验4和5探讨过去时间贴现的分段性。采取延迟与相对延迟时间贴现范式,要求被试在距离现在远近不同的过去获得的价值之间进行选择,以选择法确定价值主观相等点,以曲线下延迟时间(t1,t2)范围内单位时间长度的面积UAUr(t1,t2)为指标来表征价值随时间变化的速度,探讨过去时间贴现的分段性。研究三通过实验6未来与过去时间贴现分段性的ERP实验,采取延迟与相对延迟时间贴现范式,要求被试在距离现在远近不同的时间获得的价值之间进行选择,探讨未来和过去时间贴现的分段性可能具有的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1.在未来时间方向上的时间贴现中被试根据发生风险和需求改变的可能性,改变立即获得的奖金在心理账户中的属性,使得行为决策策略在规避风险与规避损失之间进行转换,表现为三个时段时间贴现心理状态的不同,未来时间方向上的时间贴现具有分段性。2.在过去时间方向上的时间贴现中,被试对现在生活状态的认知是贴现选择的基础,为了保障现在的生活获得最大收益,以过去事件对现在生活的影响作用为决策标准,使得1小时前获得的奖金在心理账户中的属性发生改变,表现为三个时间段过去时间贴现心理状态的不同,过去时间方向上的时间贴现具有分段性。3.ERP研究的结果支持研究1和研究2的结果,未来和过去时间力‘向上的时间贴现都具有分段性,而且事件发生和事件结果之间的时间距离对事件价值评估的神经活动的调节在未来和过去时间方向上的差异通过相对延迟时间范式和延迟时间贴现范式分别表现出来。在过去时间方向上,当偏好选择发生在延迟时间贴现范式中时,时间距离引起的神经活动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神经活动强度随着时间距离从2周增长到6个月再到5年和50年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时间距离5年和50年引起的神经活动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相反,对于术来时间方向上,当偏好选择发生在两个延迟价值之间时,由延迟时间引起的神经活动之间存在显著差异。4.根据本研究和相关研究,尝试提出了时间方向性行为决策系统模型。在未来时间方向上,两个子系统处理远的未来的理智的子系统和关注现在的情绪性的子系统同时参加了对未来事件价值的估计和行为决策。在过去时间方向上,处理现在状态从过去事件获得收益的单一系统完成了过去时间贴现任务。本研究的创新(1)发现了时间贴现具有分段性。决策者对距离现在远近不同的事件进行价值评估时,采用的行为决策策略随着时间距离的增长而变化。(2)发现了未来时间方向上的时间贴现分段性和过去时间方向上的时间贴现分段性是不对称的。这种不对称性很可能是由于大脑中不同的行为决策系统参与了对未来和过去两个时间方向上的事件的价值评估。大脑具有两套行为决策系统分别对末来事件和过去事件的价值进行评估。(3)在方法上,对文献中惯用的采用同一个函数来表征整个时间长度上的贴现特征提出了合理的质疑,打破采用贴现函数来拟合时间贴现趋势的壁垒,采用全新的计量单位瞬时时间贴现率曲线下的单位面积UAUr(t1,t2)来度量价值随时间变化的速度,并得到了ERP实验数据的支持,有利于研究者深入了解人类的行为决策系统。(4)在理论上,尝试提出处理时间贴现任务的时间方向性行为决策系统。对从未来方向上的行为决策双系统假说应用到过去时间方向上的行为决策问题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有利于深入探讨人类行为决策系统。今后将进一步完善时间方向性行为决策系统模型。通过探讨大脑在未来时间方向上和过去时间方向上对距离现在远近不同的事件的价值评估,在时间认知分段综合模型的指导下,综合考虑认知因素和人格特征等对时间贴现的影响,将时间贴现的分段性发展成为更具生态学效度的理论。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社会贴现的性质及相关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 2011(02)
- [2].文苑[J]. 军工文化 2014(11)
- [3].过去时间贴现中的决策策略(英文)[J]. 心理科学 2014(05)
- [4].时间贴现研究文献综述[J]. 金田(励志) 2011(07)
- [5].性别比偏高背景下的个体经济行为[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07)
- [6].时间贴现在神经和行为上的年龄特征[J]. 心理科学进展 2012(10)
- [7].刑讯逼供成因的再探讨——一种法经济学的分析[J]. 法制与社会 2016(25)
- [8].如何逃脱贫困?——基于贫困心理文献的视角[J]. 湖北社会科学 2018(05)
- [9].基于吉林省高校大学生拖延经济分析[J]. 经济管理文摘 2020(21)
- [10].时间贴现的性质与脑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09(01)
- [11].贫困心理陷阱理论研究进展[J]. 经济学动态 2018(07)
- [12].时间贴现的分段性[J]. 心理学报 2010(04)
标签:时间贴现分段性论文; 未来时间贴现论文; 过去时间贴现论文; 延迟时间贴现范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