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伊犁屯垦研究

清代伊犁屯垦研究

论文摘要

新疆历来是我国统一封建王朝经略的重点地区。清朝历经康雍乾三世七十余年的努力先后剿灭准噶尔政权、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乱,使广大的西域地区纳入到中原王朝的版图之中。清政府在新疆的经营策略与汉、唐、元等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相比既有传承又有发展。经济、军事方面基本延续了派兵驻扎、屯垦开发的做法;政治上则以更高层次的军府制取代羁縻分封制,使该地区更加紧密地归系于中央政府。清代伊犁屯垦的历史进程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从1760年至1864年,后期自1864年至清朝灭亡。伊犁前期为新疆都会,是屯垦开发的重点地区,有兵屯、回屯、犯屯、户屯和旗屯等五种形式,各种屯垦形式都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清政府从水利、矿业、牧业和商业等方面采取措施为屯垦提供保障,还顺应发展趋势适时改变策略,通过裁撤兵屯、增加户屯,鼓励遣犯落户为民和民佃旗地等手段压缩军队屯垦规模,扩大民屯规模。总的来说清代前期伊犁屯垦官吏勤于督课,屯工付力较辛,成效卓著。1864年维回农民起义后伊犁陷入混乱,1871年沙俄趁火打劫出兵占领伊犁,开始长达10余年的殖民统治。长时期的战争和殖民掠夺使伊犁一百多年的屯垦开发成果毁于一旦,从而丧失了新疆政治中心的地位。建省以后,当局召集流亡军民重开户屯和旗屯,屯垦事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但规模与成就与战前相差甚远。1912年清代伊犁屯垦随着清王朝的灭亡而结束。伊犁地区在清代以前一直缺乏大规模的农业人口,农业发展缓慢落后。清代实施的屯垦政策改变了这一状况,农业人口大量迁入,促进了伊犁农区的形成、拓展和农牧结构调整,给当地经济和社会造成深远影响。迁移人口带来新的作物蔬菜品种和种植技术,与当地人民一道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因地、因时制宜的生产技术,共同促进了当地农业进步,使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空前提高,与内地旱作省份的差距缩小。清代伊犁屯垦在保障军需、巩固边防,制止分裂、防御外敌入侵,发展农业、繁荣社会经济和促进地区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清代伊犁屯垦的历史经验主要表现在着力营造安定的社会环境、实施严密的组织管理、发动多种力量广泛参与和建立配套措施体系等四个方面;同时,经营策略重东轻西、劳动成果分配不合理、民族关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生态问题初见端倪等问题也是我们必须牢记的深刻教训。清代伊犁150余年的屯垦开发史启示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新疆的屯垦事业,努力构建和谐团结的民族关系,实施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发展战略。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1.2 相关研究概况
  • 1.2.1 研究专著
  • 1.2.2 研究论文
  • 1.2.3 研究特点与不足
  • 1.3 论文特点与创新之处
  • 1.4 研究地域范围的界定
  • 第二章 伊犁农业开发的自然条件与历史基础
  • 2.1 自然环境与农业条件概述
  • 2.1.1 地形地貌
  • 2.1.2 气候概况
  • 2.1.3 河流特点
  • 2.2 历代政权的开发经营
  • 2.2.1 远古至元代的伊犁农业开发
  • 2.2.2 准噶尔时期的伊犁农业状况
  • 第三章 清政府平定伊犁与屯垦政策的确立
  • 3.1 清政府平定伊犁
  • 3.2 统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 3.2.1 清代新疆的战略地位
  • 3.2.2 军府制度及其配套系统的建立
  • 3.3 “屯垦开发、以边养边”政策的确立
  • 第四章 1760~1864 年间伊犁多种屯垦形式的形成与屯垦活动的发展演变
  • 4.1 多种屯垦形式的产生与发展
  • 4.1.1 兵屯
  • 4.1.2 回屯
  • 4.1.3 犯屯
  • 4.1.4 户屯
  • 4.1.5 旗屯
  • 4.2 服务于屯垦的各项措施
  • 4.2.1 兴修水利
  • 4.2.2 兴办矿厂
  • 4.2.3 设置牧场
  • 4.2.4 发展商业
  • 4.3 屯垦主体力量的转移
  • 4.3.1 屯兵与兵屯的主要问题
  • 4.3.2 民人与户屯的优势
  • 4.3.3 屯垦主体力量的转移途径
  • 第五章 1864~1911 年伊犁屯垦事业的破坏与恢复
  • 5.1 伊犁农民起义与屯垦的破坏
  • 5.1.1 维回农民起义与苏丹政权
  • 5.1.2 起义战争对屯垦的破坏
  • 5.2 沙俄的侵略掠夺与伊犁屯垦的毁灭
  • 5.2.1 沙俄强占伊犁
  • 5.2.2 殖民掠夺与屯垦的毁灭
  • 5.3 清政府收复伊犁与建省后屯垦事业的恢复
  • 5.3.1 剿灭各地割据政权收复伊犁
  • 5.3.2 军府制的废除与行省的建立
  • 5.3.3 建省后伊犁屯垦事业的恢复
  • 第六章 清代伊犁屯垦的历史思辨
  • 6.1 清代伊犁屯垦对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
  • 6.1.1 农业生产工具
  • 6.1.2 农业生产技术
  • 6.1.3 作物及蔬菜种类
  • 6.1.4 亩产水平
  • 6.1.5 屯垦对伊犁人口的影响
  • 6.1.6 屯垦与农区拓展、农牧结构调整
  • 6.2 清代伊犁屯垦的历史作用
  • 6.2.1 保障军需、巩固边防
  • 6.2.2 发展农业、繁荣社会经济
  • 6.2.3 制止分裂、抵御外敌入侵、维护国家统一
  • 6.2.4 促进地区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 6.3 清代伊犁屯垦的经验教训
  • 6.3.1 清代伊犁屯垦的实践经验
  • 6.3.2 清代伊犁屯垦的历史教训
  • 6.4 清代伊犁屯垦的启示意义
  • 6.4.1 大力发展新疆屯垦事业
  • 6.4.2 努力构建和谐团结的民族关系
  • 6.4.3 实施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发展战略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清代武侠小说中女侠形象兴盛的原因浅析[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06)
    • [2].清代师爷与地方政治[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7)
    • [3].清代海外贸易中的合伙制探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16(31)
    • [4].清代客家盐商与宗族建设[J]. 江西社会科学 2008(02)
    • [5].珠玉生辉——论清代的女性创作[J]. 文教资料 2008(34)
    • [6].清代射箭运动研究[J]. 丝绸之路 2015(06)
    • [7].清代茶叶贸易的发展变化研究[J]. 兰台世界 2012(36)
    • [8].论清代蒙师社会地位的提升[J]. 铜陵学院学报 2011(02)
    • [9].近年来清代学政研究述评[J]. 湘潮(下半月) 2011(11)
    • [10].清代史学思想的主流与汉学的关系[J]. 黑龙江史志 2009(01)
    • [11].浅谈清代女性的文学创作[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06)
    • [12].管窥清代基层社会出嫁女与母家关系[J]. 兰台世界 2015(28)
    • [13].释“茂轨”[J]. 青年文学家 2014(17)
    • [14].释“带砺”[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4(07)
    • [15].清代民事诉讼中的抱告制度[J]. 兰台世界 2012(03)
    • [16].海城牛庄太平桥考略[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03)
    • [17].以反思视角看清代云南山区移民[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 [18].略谈清代少数民族诗文别集的整理研究及其价值意义[J]. 社科纵横 2018(02)
    • [19].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广式椅具文化[J].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6(07)
    • [20].略论清代宗教立法的基本原则[J]. 兰台世界 2016(20)
    • [21].清代改土归流政策对云南经济的影响[J]. 文学教育(中) 2014(02)
    • [22].清代长江中游地区的宗族、乡绅与社仓[J]. 求索 2011(02)
    • [23].清代河南黄河水患中的民间自救[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 [24].清代新疆旅行诗歌的特征[J]. 大众文艺(理论) 2008(12)
    • [25].清代民国灾害史研究综述[J].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5(04)
    • [26].论清代的历史笔记及其史料价值[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 [27].清代隶书的复苏与发展[J]. 美术教育研究 2013(12)
    • [28].清代晋南集市与庙会研究[J]. 运城学院学报 2013(04)
    • [29].清代湘西地区改土归流考略[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1(06)
    • [30].略论清代武汉火灾[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01)

    标签:;  ;  ;  ;  ;  

    清代伊犁屯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