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自我增强与自尊的关系研究

高职生自我增强与自尊的关系研究

论文摘要

近十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大增。相应的高职大学生在大学生群体中所占的比例也日益增加。高职生作为大学生的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普通高等大学学生的心理特点。这种不同也表现在自我动机方面。自我动机对个体的心理活动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渗透在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当中。自我动机有意无意的激发、引导、维持着有关自我的所有心理与行为活动。文章认为,自我增强是自我动机中被广泛重视的一种,是由自我价值感和能力感激发,维护个体自尊感,使个体指向更积极的自我评价的一种自我动机,并由此引发的各种行为。文章将其分为动机型自我增强和策略型自我增强。经过自编的高职生自我增强问卷、高职生自我增强与自尊的关系研究、高职生基于“关系情景”的自我增强等三项研究,逐步探讨高职生自我增强的特点及其与自我增强的关系。最终得出如下结论:结论一、高职生普遍存在自我增强,但在各维度上又表现不同。在优于平均、不切实际乐观、自我服务偏向等维度上,表现出显著差异。结论二、自尊类型不同,会对个体的自我增强动机产生影响。相对于高自尊者而言,低自尊者的动机型自我增强与高自尊者有差异,但在策略型自我增强上没有差异。结论三、在不同的“关系情景”下,个体会采取不同的自我增强策略。亲密关系和集体情景下,当任务成功时,个体以社会认可的方式,通过增强亲密他人,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当任务受阻或失败时,个体采取自我贬损、责任扩散来维护自尊。在个体情景中,无论成功与否,个体所采取的策略更接近于个体的动机型自我增强,也即无论成功与否,个体都倾向于为增强自尊、验证自我而采取行动。结论四、高职生通过增强亲密他人达到自强自我的目的,这种增强行为在评价相关权威(班主任)时,也存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问题提出
  • 1. 问题提出
  • 1.1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的评述
  • 1.3 研究背景
  • 2. 自我增强的相关概念辨析
  • 2.1 自我增强的涵义
  • 2.2 自我增强与自我的关系
  • 2.2.1 自我
  • 2.2.2 自我增强与自我的关系
  • 2.3 自我增强与自尊的关系
  • 2.3.1 自尊概述
  • 2.3.2 自我增强与自尊的关系
  • 2.4 自我增强与自我动机的关系
  • 2.5 自强增强与自我系统的关系
  • 2.5.1 自我系统
  • 2.5.2 自我增强与自我系统的关系
  • 3. 自我增强的理论基础
  • 3.1 动机性自我增强的理论基础
  • 3.1.1 Festinger的社会比较理论
  • 3.1.2 Allport的自我洞察理论
  • 3.1.3 Kenny的人际知觉理论
  • 3.2 策略性自我增强的理论基础
  • 4. 自我增强的表现形式
  • 4.1 向下的社会比较
  • 4.2 选择性遗忘
  • 4.3 选择性地接受反馈
  • 4.4 缺陷补偿
  • 4.5 自我照顾归因
  • 4.6 自我设障
  • 5. 自我增强的测量力法
  • 5.1 主要的测量方法
  • 5.1.1 基于社会赞许的自我评定
  • 5.1.2 一致性比较
  • 5.1.3 内隐自我增强测量
  • 5.1.4 作用机制测查
  • 5.2 与自我增强的理论相一致的测量方法
  • 5.2.1 知觉自我与知觉他人比较的自我增强及其测量
  • 5.2.2 自我知觉与外在标准相比较的自我增强及其测量
  • 5.2.3 基于SRM的自我增强的界定及其测量
  • 第二部分: 实证研究
  • 研究一、问卷编制
  • 1. 对象与方法
  • 1.1 被试
  • 1.2 方法
  • 1.2.1 问卷的初步编制
  • 1.2.2 问卷的修订与确定
  • 2. 结果
  • 2.1 项目分析
  • 2.2 探索性因素分析
  • 2.3 验证性因素分析
  • 研究二、高职生自我增强与自尊的关系研究
  • 1. 研究目的与假设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假设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工具
  • 2.3 研究过程
  • 2.4 数据处理
  • 2.5 研究结果与分析
  • 2.5.1 基于不同自尊水平的比较
  • 2.5.2 基于其他因素的比较
  • 2.6 整体分析
  • 研究三: 基于"任务情景"的自我增强研究
  • 3. 研究目的与假设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假设
  • 3.3 实验材料
  • 3.3.1 实验一
  • 3.3.2 实验二
  • 3.4 数据分析与结论
  • 3.4.1 不同情景下的自我增强
  • 3.4.2 不同亲密关系下的自我增强
  • 第三部分: 讨论与结论
  • 1. 讨论
  • 1.1 关于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
  • 1.1.1 自我增强测量方法上的争论
  • 1.1.2 对自我增强的测量思路
  • 1.2 关于研究的理论基础
  • 2. 关于研究过程
  • 3. 自我增强的影响因素及其形式
  • 4. 结论
  • 5. 展望
  • 附录
  • 附录1: 高职生自我增强问卷(初编版)
  • 附录2 自尊量表 部分
  • 附录3 实验材料(部分)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二语自我动机与自主学习研究[J]. 海外英语 2019(11)
    • [2].二语自我动机系统对语言学习的启示[J]. 现代交际 2019(15)
    • [3].大学生自我提升的特点及其与自尊的关系[J]. 心理科学 2010(02)
    • [4].自我动机下工作压力对离职倾向的理论研究[J]. 商讯 2019(16)
    • [5].学生自我动机意识对二语习得的影响[J]. 北方文学 2019(23)
    • [6].自我提升研究进展与未来走向[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 [7].提高理想二语自我动机策略对不同水平英语学习者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9(01)
    • [8].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评价量表的研制[J]. 护理学杂志 2008(20)
    • [9].自我提升研究初探[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8(12)
    • [10].二语自我动机研究的现状和未来[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28)
    • [11].非目标消费群体品牌使用行为对目标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自我建构的调节作用[J]. 管理评论 2017(08)
    • [12].“云PBL”学习法对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13)
    • [13].自我提升的利与弊:理论、实证及应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11(06)
    • [14].社交网络营销信息分享行为的动机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 2017(18)
    • [15].自我动机与自我意识情绪[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 [16].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视域下女大学生成功角色定位问题探析[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03)
    • [17].公司品牌形象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作用路径研究——基于中国跨国公司的实证分析[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7(08)
    • [18].全运会高校志愿者参与动机与满意度研究[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 [19].高职院校英语课堂开展小组活动情况——基于学习者的调查研究[J]. 职业技术 2010(02)
    • [20].在线学习环境中课程完成原因探析(英文)[J]. 开放教育研究 2009(01)

    标签:;  ;  ;  

    高职生自我增强与自尊的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