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三农”问题历来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而三农问题则特指中国大陆的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土地是农业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土地的经营权从所有权中分离出来,曾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农业土地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农业市场化、国际化的要求,难以体现规模效益。与此同时,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部分地区出现了土地粗放经营甚至撂荒现象,使得农村“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缺”与“土地撂荒”现象并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下降。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在我国农村悄然兴起。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轫于农村的农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克服了集中经营、效率低下的弊端,使广大农民真正有了经营自主权,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当时缺乏必要的理论准备。本选题对土地流转机制的探讨,涉及了如何运用马克思的权利分离理论、地租理论以及当代市场经济的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来指导我们实践的问题,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益探索。最后,本文针对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如科学界定农村土地产权,明晰所有权主体;加强和完善法规制度建设,加强土地流转的立法执法力度;培育和发展土地市场,建立完善的流转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导论1.1 研究背景1.1.1 现实背景1.1.2 理论背景1.1.3 政策背景1.2 研究目的1.3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概念1.4 相关研究综述1.4.1 上个世纪后期关于土地国有化、私有化和集体所有制的争论1.4.2 当前代表观点1.4.3 具有代表性的政策建议1.4.4 国外的主要研究成果第2章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相关理论2.1 地租理论2.1.1 配第、斯密、安德森、李嘉图、萨伊的地租理论2.1.2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2.2 市场理论2.2.1 产权理论及科斯定理2 2.2 市场机制理论2.3 制度变迁理论2.3.1 马克思关于制度变迁的思考2.3.2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第3章 新中国农地制度的历史回顾3.1 1950年代初的土地改革3.2 1953-1978年的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3.3 1979年以来的家庭承包责任制第4章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现状分析4.1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起因4.1.1 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4.1.2 解决人地矛盾弃耕现象4.2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产生的效应4.2.1 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推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4.2.2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4.2.3 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实现了业主农户互利双赢4.3 土地流转机制分析4.3.1 土地流转动力4.3.2 目前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主要形式4.3.3 土地流转的具体操作4.4 当前的土地流转政策分析第5章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存在的问题和原因5.15.1.1 法律制度不完善5.1.2 流转机制不规范5.1.3 部分地区农民利益被侵犯5.1.4 重庆三种新模式存在的问题5.2 现阶段农村承包地的生产经营问题的成因5.2.1 所有权主体不明晰5.2.2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涵不充分、不明确5.2.3 土地承包经营权缺乏有效的流转机制第6章 政策建议6.1 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制6.2 科学界定农村土地产权加强和完善法规制度建设6.2.1 科学界定农村土地产权6.2.2 加强和完善法规制度建设6.3 培育土地使用权市场建立和完善相关中介服务组织6.4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6.5 采取灵活的土地流转方式6.6 规范土地流转程序6.6.1 规范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申请、协议签订工作6.6.2 认真做好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协议的鉴证登记工作6.6.3 检查、监督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协议的履行情况6.6.4 妥善处理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纠纷6.6.5 加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档案管理6.7 对完善重庆土地流转新模式的建议6.7.1 加强农地入股公司的财务管理6.7.2 理顺农民的就业体制机制6.7.3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第7章 案例分析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7.1 区域概述7.2 土地流转现状7.2.1 流转规模7.2.2 流转模式7.2.3 操作程序7.2.4 土地流转主要特点7.2.5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存在的问题7.2.6 完善建议结论参考文献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土地流转论文; 产权制度论文; 法律制度论文; 市场机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