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制“波的干涉演示器”(论文文献综述)
温欣[1](2020)在《新课程背景下心理学效应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模式与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在符合义务教育阶段课标要求和现在教育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围绕心理学效应,尝试提出心理学效应在高中物理课堂上运用的模式体系,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课堂中。通过整合现有的研究和课程资源,提炼归纳了一些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育教学中有效运用心理学效应的具体策略,以调动学生心理,让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有所提升。为找出促进学生物理学习的有效方式,本研究先认真分析了高中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特点,按照学生特点尝试提出一套适用于高中物理教学目标要求的心理学效应课堂运用模式,提炼归纳了以下六种心理学效应在物理课堂上运用的策略:帕金森定律、灯塔效应、怀旧效应、吉宁定理、避雷针效应、墨菲定律,并在课堂上实际应用后分析教学效果再总结反思,希望为高中物理教学能够有效运用心理学效应提供参考。论文共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述新课程背景下心理学效应在高中物理教学的相关研究,并提出本次研究的目的、确定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心理学效应概述。首先介绍了心理学效应与教育理论的关系,其次分析了新课程背景下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高中物理课程目标,最后讨论了心理学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阶段的重要意义及应用原则。第三部分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首先问卷调查了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学生物理学习情况,了解了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及物理学习现状,尝试提出一套适用于高中物理教学目标要求的心理学效应课堂运用模式,提炼归纳了六种心理学效应在物理课堂上运用的具体策略并给出心理学效应在物理课上的实用教学案例。第四部分是对新课程背景下心理学效应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过程进行阐述与反思。通过教学实践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运用心理学效应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实现教学目标有着积极的影响。(2)心理学效应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能够促进学生的互助合作,加强集体意识,提升物理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利于学生后续的物理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吴月江[2](2006)在《声波干涉演示器》文中指出
肖体成[3](2002)在《薄膜干涉演示方法》文中研究说明使用简单的自制装置 ,方便地演示了薄膜干涉现象
才永新[4](2001)在《声波干涉实验的分析与改进》文中认为
郭淼[5](1991)在《我省举办第三届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文中研究指明省教委举办的第三届自制教具评选活动,已于近期结束。本届参评作品是各地市经过评选后选拔出来的,共有15个地市的90件教具获得了参赛资格,44件作品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其中蚌埠铁路职工
刘则平[6](1989)在《自制“波的干涉演示器”》文中研究说明 来自相干波源的两列波叠加时要产生干涉现象。在路程差等于半波长偶数倍的地方振动最强,两列波在该点振动同相;而在路程差等于半波长奇数倍的地方振动最弱,两列波在该点振动反相。这一规律在教学中显得很抽象,我们自制的“波的干涉演示器”能直观地反映这一规律,将抽象化为具体,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材料规格 1.三块厚度均为3mm的透明有机玻璃板,其中200mm×80mm的一块,80mm×80mm的两块(边缘磨平)。 2.直径为3mm的铁丝两根,长度约分别为100厘米和40厘米。
程德载[7](1965)在《参观天津市物理演示教具展览会中学馆的体会》文中研究表明 最近参观了天津市物理学会组织的物理演示教具展览会的中学馆。这个馆是天津市广大中学物理教师大学解放军军训器材展览会的产物,它反映了广大中学物理教师努力学习毛主席着作,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精神面貌,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自制“波的干涉演示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制“波的干涉演示器”(论文提纲范文)
(1)新课程背景下心理学效应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模式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及意义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理论意义 |
1.2.3 实践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法 |
1.3.2 问卷调查法 |
1.3.3 访谈法 |
1.3.4 经验总结法 |
第二章 理论概述 |
2.1 心理学效应的概述 |
2.1.1 心理学效应简介 |
2.1.2 部分心理学效应的原理及作用 |
2.1.3 心理学效应在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
2.2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情境学习理论 |
2.2.3 多元智能理论 |
2.2.4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3 心理学效应与教育理论的关系 |
2.3.1 心理学效应与人本理论的关系 |
2.3.2 心理学效应与多元智能理论的关系 |
2.3.3 心理学效应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关系 |
2.3.4 心理学效应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关系 |
2.4 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
2.4.1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理论基础 |
2.4.2 高中物理课程目标理论基础 |
2.4.3 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 |
2.5 心理学效应对高中物理教学的意义 |
第三章 心理学效应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模式 |
3.1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理学习情况调查及分析 |
3.2 心理学效应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模式 |
3.2.1 帕金森定律:犯错示弱—学生纠错探究模式 |
3.2.2 灯塔效应:灯塔—指引探究模式 |
3.2.3 怀旧效应:怀旧—迁移探究模式 |
3.2.4 吉宁定理:失败-引领探究模式 |
3.2.5 避雷针效应:困难—规避探究模式 |
3.2.6 墨菲定律:友情提示—防患未然探究模式 |
第四章 心理学效应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案例及其效果分析 |
4.1 心理学效应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
4.1.1 课堂情境创设策略:同体效应,情感共鸣 |
4.1.2 实验教学策略:问题引领,探究内化 |
4.1.3 反馈检测策略:灯塔指引,怀旧迁移 |
4.1.4 课后作业布置策略:分层布置,困难—绕行 |
4.1.5 高效复习策略:依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安排复习时间 |
4.2 心理学效应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的教学案例 |
4.2.1 力的合成教学案例 |
4.2.2 生活中的超重失重教学案例 |
4.2.3 光的干涉教学案例 |
4.3 教学效果反馈及分析 |
4.3.1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
4.3.2 教师教学效果评价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附录 2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
附录 3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
附录 4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 5 教师访谈提纲 |
(2)声波干涉演示器(论文提纲范文)
1 教具装置图 |
2 仪器的特点及用途 |
(1) 特点: |
(2) 用途: |
3 制作材料 |
4 制作方法 |
5 使用方法 |
四、自制“波的干涉演示器”(论文参考文献)
- [1]新课程背景下心理学效应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模式与实践研究[D]. 温欣. 华中师范大学, 2020
- [2]声波干涉演示器[J]. 吴月江. 教学仪器与实验, 2006(11)
- [3]薄膜干涉演示方法[J]. 肖体成. 物理实验, 2002(02)
- [4]声波干涉实验的分析与改进[J]. 才永新. 教学仪器与实验, 2001(03)
- [5]我省举办第三届自制教具评选活动[J]. 郭淼. 安徽教育, 1991(Z2)
- [6]自制“波的干涉演示器”[J]. 刘则平. 物理教师, 1989(01)
- [7]参观天津市物理演示教具展览会中学馆的体会[J]. 程德载. 物理通报, 196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