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视域中的修身之道 ——荀子身体思想研究

儒家视域中的修身之道 ——荀子身体思想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研究的是荀子的身体思想,从这一论题出发,试图阐明三层含义:第一、中国古代哲学视野中的“身体”在其本质意义上区别于西方哲学中的相关认识,它既不同于西方传统哲学中身心对立意义上、遭到理性主义贬斥的躯体,又不同于在西方后现代语境中得以标榜的欲望化的“肉体”。它主要是一种包容了身心等部分的整体,与现代话语中的生理意义上的躯体(肉体)具有较大差异。第二、荀子思想中的“身体”拥有整体性的特征,这种“身体”是由形躯、血气、心这三个部分共同构成的具有多个维度的身体场域。在这一场域中,三个部分互渗共溶、相互影响,这凸显了一种连续性的特征。从天人关系的角度看,这种人之身体与天无隔,人与天之间同样是“连续”的,故由形躯、血气、心构成的后天人身与先天自然中的“气”与“神”(神明)相互关联,从而彰显出这一身体的宇宙性身份,这是儒家哲学意义上的天人合一的“身体”。第三,荀子思想中的“身体”一方面是整全的场域,一方面具有其能动的特征,这种“身体”不仅仅是名词性的,更重要的是其具有动词性的面向,对于这种“身体”动词性的理解与阐述在荀子哲学中体现为他的修身理论,这种理论也是儒家哲学特别是先秦儒家哲学中最为重要的思想之一。正是通过“修身”,荀子及其所代表的儒家证明了他们理解存在、改变存在,通过人身与存在之间的互动,打入存在、重塑生命的理想与价值,这种理想与价值正是儒家哲学所有理论与实践的归结之处。因此,根据以上思路,本文循着“修身”这一路径理解并阐述荀子的身体思想。对于荀子修身理论的把握,主要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解析:首先,“修身”的着落处在于“身”,“身体是什么?”是修身理论得以展开的逻辑起点,本文通过第一章与第二章从横向与纵向两个角度分别回答这一问题。横向指的是,从存在论的角度出发,剖析人之身体的各种功能以及它们与宇宙存在之间的关联。整全性的“身体”主要由形躯、血气、心三个面向共同构成,它们作为人的后天之身又与先天存在中的“气”、“神”(神明)相互关联,本文认为学术界较多支持的荀子“天人相分”的思想具有偏颇之处,对于这一问题的讨论主要通过研究气与血气、特别是心与神(神明)之间的关系加以阐述。纵向指的是,从人性论的角度出发,分析荀子认识中的“身体”,这一进路突出的是从天到人之间的发生路线,荀子思想中的性、情、欲正是这种人身之上天道本体发用的层次性描述,这是一种起源于“精和感应”之后相继发生的人身展开进路。从这一角度出发,本文甄别荀子“人性恶”与孟子“人性善”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试图厘清和回应一种对于荀子修身理论的质疑:人性既然本恶,通过修身,何以能够实现人之为善?难道这只是一种“伪”吗?从横向与纵向上定位“身体是什么?”还较多地偏向于从静止的角度把握“身体”,对于“身体”的动词性的理解则是进一步阐述“修身”的关键,因此,第三章通过对活动性身体的分析,回答“身体何以能够修?”的问题,也就是论述“修身的依据”。身体的各种活动不外乎言与行两种形态,本文主要从起源、结构、功能、历史维度等方面认识言行以及它们与人身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通过言行,人身实现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修身得以可能。第四章回答“如何修身?”的问题,具体分析“修身的过程”。首先论述荀子思想中的“学”与“习”,其中“学”是向“师”学,向师学“礼”,“习”是通过合理的修身路径对所学到的“礼”加以实践。而“学”与“习”的互动过程,在整体上突显了“积”的修身改造模式。对于“积”的认识,主要从“变”与“化”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这是修身变化、塑造自我的动态性展开进程。在对“变”与“化”的论述中,厘清荀子思想中的“神明”观,其中“神”一路与“化”相联系,“明”一路与“变”相联系,这一观点是荀子思想中最为隐蔽、最为根源的内在起点,从这一起点出发,天与人、合与分、仁与义等路向得以统合和展开。“修身”进路的最后归结处则是它的目标,因此第五章论述“为何修身?”,也就是分析“修身的目的”。对于这一问题的解答,主要从个人修身所要达到的“理想人格”,以及“齐家治国”的社会性角度,还有历史文化发展的时间性维度分别加以考察。

论文目录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第一节 本文论题
  • 一 《荀子》中的“身”字
  • 二 《荀子》中的“体”字
  • 三 荀子身体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一章 身体的结构
  • 第一节 存在中的身体
  • 一 荀子的宇宙论思想
  • 二 宇宙论视域中的“身体”
  • 第二节 气与血气
  • 一 荀子思想中的“气”
  • 二 血气之身
  • 第三节 身与形
  • 一 身、形无别
  • 二 形躯之身
  • (一) 形躯之身的范围与特点
  • (二) 形躯之身与空间性
  • 第四节 心与神
  • 一 心之诸义
  • (一) 情欲心
  • (二) 认知心
  • (三) 意志心
  • 二 心、神的合与分
  • (一) 解蔽:从心到神
  • (二) 天地神明:从神到心
  • (三) 心的展开:合与分的架构
  • (四) 心的特质:荀子心论思想辨正
  • 小结
  • 第二章 人性与身体
  • 第一节 人性论的发生路线
  • 一 孟子的人性善
  • 二 荀子的人性恶
  • 第二节 荀子人性论的蕴义
  • 一 人性恶的理论困境
  • 二 情的本质
  • 第三节 人性朴
  • 一 荀子的“性善论”
  • 二 人性朴的蕴义
  • 小结
  • 第三章 言行与身体
  • 第一节 从共通的角度认识言行
  • 一 言行的起源
  • 二 言行的结构
  • 三 言行的功能
  • 第二节 从差异的角度认识言行
  • 一 言行的人身定位
  • 二 言行的历史维度
  • 小结
  • 第四章 修身的过程
  • 第一节 学
  • 一 师
  • 二 礼
  • (一) 礼的起源
  • (二) 礼的功能
  • (三) 礼的本质
  • (四) 礼与乐
  • 第二节 习
  • 一 诚于中
  • 二 形于外
  • 第三节 积
  • 一 变
  • 二 化
  • 第五章 修身的目的
  • 第一节 理想人格
  • 第二节 齐家治国
  • 第三节 修身的历史维度
  • 余论
  • 附录 荀子的气论思想及其逻辑展开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荀子思想的地位与价值[J]. 国际学术动态 2013(02)
    • [2].董仲舒对荀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初探[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20(05)
    • [3].荀子思想及其客观性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 [4].荀子思想对解决“道德主体”问题的现代价值[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05)
    • [5].从恶到善——荀子思想对大学生友善价值观培育的借鉴价值[J]. 山西青年 2017(01)
    • [6].荀子思想中的政治与道德[J]. 国际儒学论丛 2016(01)
    • [7].康有为对荀子思想内容的阐发[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2)
    • [8].荀子思想与道统重估[J]. 国际学术动态 2019(05)
    • [9].论荀子思想中“王”、“圣”两个理论范畴[J]. 邯郸学院学报 2014(01)
    • [10].重新评估荀子思想的地位和价值[J]. 邯郸学院学报 2013(01)
    • [11].荀子思想的地位与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掠影[J]. 邯郸学院学报 2013(01)
    • [12].荀子思想研究模式的反思与重构[J]. 哲学动态 2010(10)
    • [13].浅析荀子思想中的“身体”[J].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0(04)
    • [14].荀子思想中君子内涵的分析[J]. 河套学院论坛 2018(03)
    • [15].荀子思想中的“友善”资源探析[J]. 伦理学研究 2016(02)
    • [16].《荀子思想研究》由人民出版社印行——邯郸学院荀子研究走向国际化[J]. 邯郸学院学报 2014(03)
    • [17].“無君子則天地不理”——荀子思想中作為政治之理想人格的君子[J]. 诸子学刊 2015(02)
    • [18].徐复观的荀子思想研究[J]. 海岱学刊 2017(01)
    • [19].《中国社会科学报》报道“荀子思想的地位与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盛况[J]. 邯郸学院学报 2012(04)
    • [20].《光明日报》报道“荀子思想的地位和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情况[J]. 邯郸学院学报 2012(04)
    • [21].董仲舒对荀子思想的接受研究[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2)
    • [22].“荀子思想与道统重估”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知行铜仁 2019(03)
    • [23].荀子思想中的美德[J]. 江苏社会科学 2014(04)
    • [24].荀子思想对秦朝政治的影响[J]. 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1(06)
    • [25].荀子思想的黄老意[J]. 管子学刊 2019(03)
    • [26].“无君子则天地不理”——荀子思想中作为政治之理想人格的君子[J]. 邯郸学院学报 2015(04)
    • [27].荀子思想中的“诚”:回顾和梳理[J]. 邯郸学院学报 2015(04)
    • [28].“荀子思想与依法治国”学术研讨会在兰陵隆重召开[J]. 孔子研究 2015(03)
    • [29].“荀子思想的地位与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高校社科动态 2013(02)
    • [30].诠释与索隐——傅山评荀子思想的性质和特征[J]. 孔子研究 2009(01)

    标签:;  ;  ;  ;  ;  

    儒家视域中的修身之道 ——荀子身体思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