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针药结合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本课题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科研方法学及数理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以单纯中药组为对照,观察穴位埋线结合口服中药疗法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对其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和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0年11月期间在台湾彰化县田中镇张瑞树中医诊所接受治疗的,符合病例筛选标准的64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针药组和单纯中药组两组,每组各有32例。3周为一疗程,共治疗一个疗程。治疗前后对每个月经周期经前期综合征的主要症状、体征的变化进行评分,在月经周期的第21±1天对患者的激素水平,雌二醇(E2)、孕酮(P)、催乳素(PRL)进行检测,观察其临床疗效,并进行安全性检测。3个月经周期后进行随访,观察治疗后的复发情况。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自身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分类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统计图形的制作采用软件Graph Pad Prism 4.03完成。结果本研究对62例受试者进行3周的临床研究,结果发现,针药结合治疗组临床痊愈4例,占12.5%;显效18例,占56.3%;有效8例,占25.0%;总有效率93.75%。中药对照组,临床痊愈2例,占6.3%;显效12例,占37.5%;有效10例,占31.3%;总有效率75.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针药组治疗疗效显著高于中药组。针药结合对经前期综合征的各种症状及体征均有显著疗效,且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在改善患者的乳房胀痛、烦躁易怒、情绪抑郁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两组治疗后黄体期血中雌二醇含量、泌乳素含量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黄体期血中孕酮含量有所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埋线能使黄体期孕酮水平升高,改善黄体功能不足。3月后,对两组治疗后的54例总有效人数进行随访,结果发现针药组总有效人数30例,复发6例,占20.0%;中药组总有效人数24例,复发7例,占29.2%,两组病例治疗后复发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说明两组疗法复发率相同。但从统计数字来看,针药组疗效优于中药组,且复发率较低,统计分析无显著性差异可能与样本量小有关。治疗期间无一例不良反应。结论1.穴位埋线结合口服中药柴胡疏肝散治疗经前期综合征肝郁气滞型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口服中药。2.在改善患者的乳房胀痛、烦躁易怒、情绪抑郁方面,穴位埋线结合口服中药疗法的改善效果比单纯口服中药更为显著。3.黄体期孕酮不足可能是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发生的原因之一。穴位埋线结合口服中药治疗可以提高黄体期孕酮水平,改善黄体功能不足。疗效优于单纯口服中药。4.穴位埋线结合口服中药组的复发率较低。而且治疗期间无一例不良反应,表明穴位注射结合口服中药是一种经济、便捷、疗效持久、无毒副作用、患者容易接受的治疗方法。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一、中医学对于经前期综合征的认识
  • 二、中医药治疗
  • 三、西医治疗
  • 第二章 针药结合治疗经前期综合症的临床研究
  • 第一节 对象和方法
  • 一、合格受试对象确定
  • (一)诊断标准
  • (二) 纳入病例标准
  • (三) 排除标准
  • (四) 剔除病例标准
  • 二、临床研究实施方案
  • (一) 临床研究设计
  • (二) 随机化方法
  • (三) 取穴方法
  • (四) 疗程
  • (五) 观察项目及观察方法
  • 三、疗效判定标准
  • 四、中止和撤出临床试验的标准
  • 五、临床研究记录
  • 六、不良事件、不良反应的记录和报告方法
  • 七、临床研究中受试者的权益保障
  • 八、统计学处理与资料总结
  • 第二节 临床研究结果与统计分析
  • 一、一般资料
  • 二、两组可比性检查
  • 三、患者主要研究指标的疗效比较
  • 四、安全性检测
  • 第三章 讨论与分析
  • 一、立论依据
  • 二、临床疗效分析
  • 三、对内分泌的影响
  • 四、随访情况与安全性
  • 五、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四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蒙医针药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9(12)
    • [2].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效果研讨[J]. 当代医药论丛 2019(23)
    • [3].针药结合治疗难治性梅杰综合征1例[J]. 浙江中医杂志 2020(05)
    • [4].针药结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13)
    • [5].傅晓云运用针药结合治疗面瘫经验介绍[J]. 新中医 2020(17)
    • [6].针药结合治疗面瘫68例[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A5)
    • [7].针药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0例的疗效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29)
    • [8].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11)
    • [9].针药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J]. 医疗装备 2016(23)
    • [10].针药结合治疗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疗效观察[J]. 河南中医 2017(03)
    • [11].针药结合治疗面肌痉挛26例疗效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17(05)
    • [12].针药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60例[J]. 内蒙古中医药 2017(10)
    • [13].针药结合治疗胃动力障碍的效果观察[J]. 青海医药杂志 2017(04)
    • [14].针药结合治疗失眠临床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6(02)
    • [15].慢性肠炎脾胃虚弱证应用针药结合治疗的效果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80)
    • [16].针药结合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J]. 亚太传统医药 2014(10)
    • [17].针药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14(31)
    • [18].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2例[J]. 江西中医药 2014(11)
    • [19].针药结合治疗面神经麻痹79例护理体会[J]. 中国医疗美容 2014(06)
    • [20].针药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60例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15(01)
    • [21].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J]. 中医临床研究 2015(16)
    • [22].针药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 2015(26)
    • [23].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J]. 上海医药 2015(20)
    • [24].针药结合治疗阴道前壁膨出15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22)
    • [25].针药结合治疗帕金森病便秘39例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19)
    • [26].针药结合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的疗效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44)
    • [27].眼针与针药结合治疗痞满69例[J]. 药物与人 2014(05)
    • [28].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82例护理体会[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22)
    • [29].针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8例的临床观察[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11)
    • [30].针药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 2012(14)

    标签:;  ;  ;  ;  

    针药结合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