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下诊断胃下垂的方法探讨

胃镜下诊断胃下垂的方法探讨

樊建林吴卫兰

(山西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048006)

【摘要】目的探讨胃镜检查胃下垂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我院220例腹胀、消化不良病人同时经胃镜检查,X线检查确定胃下垂患者的例数,得到胃镜检查的确诊率。结果20例患者经过临床症状诊断以及X线钡餐检查后确诊为胃下垂的患者为215例,诊断率为97.7%,其余5例医生诊断为慢性胃炎以及非器质性病变的消化不良;2.220例患者经过胃镜检查诊断为胃下垂的患者218例,218例中与X线检查相符合的为213例,5例为实验室检查可疑,经过追踪随访最终确诊为胃下垂,诊断率为99.1%,其余2例患者被诊断为慢性胃炎或者合并消化不良。结论胃镜下诊断胃下垂可以作为临床确诊胃下垂的重要诊断依据。胃镜下诊断率与X线诊断率相持平,但是由于患者较难以接受胃镜作为治疗效果的跟踪途径,X线与胃镜作为共同的诊断,治疗监测各自具有优势,临床中建议配合应用。

【关键词】胃下垂测量胃动力胃镜

【中图分类号】R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6-0115-02

胃下垂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因非器质性病变而被忽视,X线检查是诊断胃下垂的重要诊断依据,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粘膜病变的金标准,对胃下垂的诊断无统一标准。许多胃下垂病人因检查胃镜后,没有胃下垂诊断,临床医生也无法对症下药,从而病人病情得不到缓解。

经胃镜检查配合X线检查,给临床诊断,治疗跟踪提供了更为有效完善的途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影像科和胃镜室检查的220例腹胀、消化不良的病人进行资料回顾。其中男100例,女120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45岁,患者均有腹胀,恶心欲吐,食欲不振,上腹部不同程度疼痛,站姿改为坐姿后疼痛可缓解,患者自觉不适可自行缓解的125例,需要进行干预后才能缓解的76例,其余患者自觉症状无法明显缓解。220例患者中体型偏瘦的有98例,肥胖的42例,其余体型中等;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如COPD,糖尿病以及甲亢等疾病的109例,病后初愈的患者27例,其余患者无其他疾患。

1.2方法220例患者均同时行X线检查以及胃镜检查。嘱咐患者吞服钡剂,在X光前站直,然后测量胃小弯切迹与两髂嵴连线水平的距离。选用富士能400和4400主机,胃镜EG-450HR、EG-450WR5、EG-590WR进行检测。经胃镜测量门齿-齿状线距离小于或等于40厘米时,门齿-幽门距离超过80厘米则诊断为胃下垂(如门齿-齿状线距离超过40厘米,门齿-幽门口距离也相应增加),如果门齿-幽门口距离越远,说明胃下垂程度越重,操作时胃镜尽可能拉直。再结合观察胃窦动力状态为依据来诊断胃下垂。

(1)X线诊断依据胃下垂的程度一般以小弯切迹低于两髂嵴连线水平1~5cm为轻度,5cm~10厘米为中度,11cm以上为重度。

(2)胃镜下胃动力分型依据

胃窦弛缓型(Ⅰ型):胃窦腔扩大,蠕动波减少(<2次/min),蠕动幅度减弱或向幽门区传播不全;幽门口持续开大,胃底舒张不全。

胃窦紧张型(Ⅱ型):胃窦腔缩窄,蠕动波增加(>4次/min),蠕动幅度增大或见假幽门形成,幽门口持续关闭,胃底腔常扩大,空腹胃液量增加。

返流型(Ⅲ型):患者可见贲门口松弛或食管炎粘膜改变,部分患者同时出现胃十二指肠返流的征象。

正常型(Ⅳ型):无上述异常改变者为正常型。[1]

2结果

2.1220例患者经过临床症状诊断以及X线钡餐检查后确诊为胃下垂的患者为215例,诊断率为97.7%,其余5例医生诊断为慢性胃炎以及非器质性病变的消化不良。

2.2220例患者经过胃镜检查诊断为胃下垂的患者218例,218例中与X线检查相符合的为213例,5例为实验室检查可疑,经过追踪随访最终确诊为胃下垂,诊断率为99.1%,其余2例患者被诊断为慢性胃炎或者合并消化不良。

3讨论

正常腹腔内脏的固定主要靠三个因素:①横隔的位置和膈肌的活动力;②腹肌力量,腹壁脂肪层厚度的作用;③邻近脏器或某些相关韧带的固定作用。该病的发生多是由于膈肌悬吊力不足,肝胃、膈胃韧带功能减退而松弛,腹内压下降、腹肌松弛及体型或体质等因素。妇女产后,腹压突然下降,或瘦长体型、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长期从事战立工作或卧床少动的人,容易患此病[2]。本研究中就诊的患者类型就可以证明胃下垂这点特点。

X线消化道造影,对于胃功能性改变的检查优于胃镜,但其检查没有胃镜直观,容易漏诊一些粘膜细微病变。通过观察为了完成胃的容纳和排空功能,近端胃经常保持紧张性收缩或舒张,以调节胃内压力和适应接纳大量食物。远端胃则有明显收缩活动,对食物进行研碎、混合,最后把食糜推进十二指肠。

胃下垂病人一般动力低下,胃腔狭长,胃镜检查通过测量门齿—-幽门距离减去门齿-贲门口距离来判断胃的长度,内镜下仔细观察胃的动力分型,如动力为弛缓型和返流型,则是胃下垂的诊断依据之一;因此根据胃的长度和动力分型来评估是否有胃下垂是科学客观的[3]。

在本研究中我们选择胃镜检查与X线检查进行对比,原因在于胃下垂的诊断金标准一直是采用X线检查作为诊断标准,因此采用X线进行对比其可信度可靠,准确。其次,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X线检查确诊的例数少于胃镜检查,这里主要存在两个原因:第一,胃镜检查主要通过判断胃动力来确诊胃下垂,而X线主要是根据胃部的位置进行诊断,很多轻度的胃下垂已经发生了,但是由于解刨位置不明显,往往被忽视,因此胃镜下诊断胃下垂就在轻度阶段已经可以被确诊,为治疗争取了时间,患者恢复也良好,这成为胃镜检查的优势所在;第二,胃镜检查也是因为根据胃动力依据可以检查到X线漏诊的情况,我们经过跟踪随访,发现可疑的胃镜下胃下垂的患者最后都变化为胃下垂,这点可以的都明确的证实。

近年来,随着胃镜检查逐步普及,胃下垂的诊断往往被忽视,临床医生得不到辅助检查诊断的参考,对病人的疾病诊断容易漏诊,使病人得不到有效的治疗[4]。经胃镜检查通过测量门齿-齿状线和门齿—幽门的距离和观察胃窦动力分型来诊断胃下垂,不但避免了病人做完胃镜再做消化道造影的重复检查,而且减少了漏诊率。通过本研究的进行,我们认为胃镜下诊断胃下垂可以作为临床确诊胃下垂的重要诊断依据;胃镜下诊断率与X线诊断率相持平,但是由于患者较难以接受胃镜作为治疗效果的跟踪途径,X线与胃镜作为共同的诊断,治疗监测各自具有优势,临床中建议配合应用。

参考文献

[1]金国际.胃下垂的X线诊断[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1):

[2]孙丽英.X线诊断胃下垂方法的改进探讨[J].现代药物应用,2008,14(2):54-55

[3]毕腾云,黄文娟.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在胃十二指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3,13:318

[4]程望林,张林,吴笋,等.经胃镜黏膜针刺胃壁联合药物体疗治疗胃下垂的临床研究[J].药物与临床,2009,25(6):55-57

标签:;  ;  ;  

胃镜下诊断胃下垂的方法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